朋友上个学期去了欧洲的学校交流,最近在向我们吐槽外国人的不靠谱,比如印度人基本不干活,意大利人的没有效率而且秘之自信还有爱打小报告。让我的朋友怨言满满的是他们这个学期的一个类似于课程设计的东西: ee4 (Engineering Experience 4)工程经验4。这门课程要求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用一段时间来做一个太阳能小车。这个课程本身很简单,就是做一个太阳能电池板给直流电机供电来拖动小车,而且主要是做一些仿真,所以当时我没有多想。
1 s2 v, }' n, z. U! S! p: \ 但是回过头来想,我们自己的课程体系里面似乎缺少这种让一伙人合作来做工程项目的训练。我目前读本科三年级,所有科目的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液压传动等都是一个要求独自完成的题目,唯一做过的要合作的大作业还是在大二的英语课上,那个和做这种工程题目自然大相径庭。这种自然而然的“单干”思想是不是有些问题?我们学校有一个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一上高数课的时候就听高数老师说过实验室里内斗很严重(高数老师还不是机械学院的),本来以前能评的上院士的,结果因为内斗大家都不行了。
( R" d# r0 r( ^: D7 ]/ A0 o, _
3 Z! W7 r5 h/ D+ h 再回过头来说这个EE4。前面说过,虽然它本身很简单,但它是这一个很好的引导人如何在一个工程项目里合作的训练项目。我的朋友说,同组的意大利人在其个人报告里说了他们几个中国学生的坏话,但原文仅仅是:“中国学生在讨论中不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也在尽力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首先要说明的是,我的朋友个人能力很强,他一个人就将他们这个项目需要做的仿真都做了出来,但或许是这种能力给他带来自信,使他不愿意和那些基本没有参与实际工作的外国同学交流,也将意大利人的一句并无恶意的话语看成指责(虽然可能玩笑成分居多)。7 d3 ^: O m" i/ z( W
# [5 P* u2 C" ~7 E/ P# N2 g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可能遇到那些就在一边坐享其成的人,也有可能遇到好心办坏事的人,更有可能遇到因为文化习俗,价值观不同而难以交流的人(其实已经遇到不少了),而学会如何去和这些人一起工作,是一门学问,国外已经将这门学问变成了一门课程,而我们呢?似乎并没有。
1 A7 ~. s( D6 B. l; V7 T# r2 V
7 H4 N/ \5 s R' h, f0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