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29|回复: 15

【魍生技】从职业教育看“中国智造20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5 17: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魍者归来 于 2017-3-1 14:33 编辑 % c# J- d% |7 l! _: N8 u
) [# Z$ I7 e, _( y8 }& i
       中国智造,一个出自智库、经由政府公文和新闻媒体呈现在大众眼前的“再造”词汇,大体上说的是Made in China的产品和上下游产业链,核心大体是围绕着“创新、网络、人机、服务”等等词汇构建的一个工业概念,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国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即“工业4.0”。知乎上有人对国内的现状给出了这样一个评价“补2.0的课,普及3.0,发展4.0”,我没有查到这句话最早的出处,但这简单的一行字显然道出了目前国内工业的现状。网络上对中国智造的争论已经足够用来科普了,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想和大侠们聊聊职业教育的事情。中国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呢?大概18年!为什么不是10年,不是20年?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s- b+ j) h5 Z6 r& `      工业的执行者是人,服务的对象也是人,所以,工业进步的根源转了一圈,最后还是落在工业人的头上。这不是“我思故我在”的唯心主义理论,而是在国内的工业环境下摸爬滚打一圈之后的感触。18年,让一个人完成从呱呱坠地到走向社会的华丽转变,而这18年的时间,足够外来信息把一个人武装成一名合格的“工业人”。家庭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部分。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极大的影响。一些心理学专家认为,成年人的任何一次的非正常行为,都能在他的家庭中找到对应的事件。 我有幸去德国、荷兰等地参观国外的工程,也参加过国际友人组织的家庭式酒会,欧美国家对技术人员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虚伪的假面。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帮助父亲(有些家庭可能是母亲)修屋顶、建车库,年纪大些就会自己开着皮卡向代理商推销自家农场的土豆,更是在中学时代就开始自己动手改装摩托车、维修电脑……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大都会不遗余力地亲手教授他们生活技能,这里没有我们中国式的夸奖(不知道国内所说的欧美对孩子的“夸奖教育”是不是误传),相反,在父母乃至整个欧美社会眼中,小孩子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手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旦孩子大一些(我借住的这家是在孩子12岁的时候),父母就会放手让孩子去鼓捣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会在之前讲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孩子动手的时候,父母就会去做自己的事情了,除非孩子主动要求而且通过简单的解释无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时候,父母才会加以援手。社会的大环境,父母的以身作则,孩子的亲身体验,给了孩子最完美的现代工业基础教育。说实话当我看到小伙子和我炫耀他12岁那年改装沙滩摩托时手绘图纸的时候,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尽管字迹有些稚嫩,可图纸的详尽和精准程度即使是今天的我也不敢说能绘制的更好了。
& m' Z! s6 E2 c7 h. p5 D       此外,学校教育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国内尤为重要。国外的课内手工、课外活动都是老生常谈了,感兴趣的大侠可以自行百度,一搜就是几十万的网页快照。单说说教育分流,德国在中学时代就给学生提供了分流机制,而且相当的人性化。成绩优异,又有做理论研究打算的孩子,可以读高等中学然后读大学;学习有困难,有做工人(广义的,包括各个行业)打算的,可以读普通中学然后读职业类学校。大侠可能会说了,这不和国内一样了么?其实还是不一样的!高等中学有专门的班级是给读大学有困难,但能力又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准备的,他们的未来除了可以做一般的工人之外,还因为具备相当程度的理论知识和其他才能,而会成为企业的“储备管理者”;同样的道理,普通中学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有进入大学读书的机会。而学校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天性和能力,为其提供相当权威的职业规划。而作为孩子的父母也会尊重学校的意见和孩子自己的选择。重要的是,尽管成绩是分流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但却并不是唯一数据,孩子的性格、天赋、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等都是作为分流参考的数据(而且也没有什么暗箱操作的因素在内)。" }* p  G: h9 k
       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上,国内外的差距相当大,直线距离简直可以用光年去计算。房东儿子曾就读的一所职业学校采用如下的学习方式:基本在第二个学年,每周有2天左右的理论学习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工厂里从事实际工作,按照实心工人的标准管理和统计薪酬,而他们中会有相当数量的人,会在毕业后留在这家工厂。与国内不同的是,工厂主不担心这些“菜鸟”会给工厂添乱,事实上,这些刚刚在职业学习读2年级的“菜鸟”大概相当于国内职业中专毕业并工作半年后的水平,想想都觉得可怕——或许这也是德国这样的战败国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这样的人才储备,才真正对得起“藏富于民”这样的赞词。
/ Z; |  N' i* J9 x9 S9 g  P       当一个德国18岁的普通技工相当于国内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时候,当前者拥有更优秀的工业素质和严谨的工匠精神的时候,这其中的差距又被拉大了。更短的人才培养周期配合原本就站在世界第一梯队的现代工业水平,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咫尺天涯啊!“师夷长技以制夷”虽说有些理想主义,但研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成因,从全社会层面模仿、追赶才有可能在某个时刻超越他们!
3 W* V$ m  O, r* Y/ m2 G, \6 \6 K, w" i, ?2 e

& F/ f& U2 T/ y5 u* B——————————————————————————
! u2 p( ]3 {, A* |$ J8 Z: L后记:原本计划是洋洋洒洒写下几万言,可直到动笔之时才发觉没有详细的数据和图表支撑,很多东西都变成了空谈。我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工业教授,一个小小打工者的人生高度决定了我只有一片勉强高出海平面的视野,就是在论坛里吐个槽、逗个乐的角色,忽然间玩起忧国忧民,难免要贻笑大方了……4 {2 u3 g4 s/ C5 e7 o% l3 R
PS:几本关于技术和教育的书,口碑都还不错,自己看过也觉得有些思想的,推荐给大家了
3 }  ^# x$ [# q5 K《品质德国》——财新传媒0 @9 a% R! ?: J* [, o( m
《教育七律》——【美】约翰·弥尔顿·格里高利. y/ W6 b: }$ @0 e7 i1 U. E; o" C# S
《死于技术 索尼衰亡启示》——【日】立石泰则5 F( u% _& f$ w& v9 X
《吾国教育病理》——郑也夫7 ^" t! o/ m+ b  t# D: i
《失控》——【美】凯文·凯利5 E( ~  ]; ]' i  Z1 v3 i8 j" F
( \2 X; c2 F1 ?$ W1 ~4 w
& m3 e' S2 j3 G
原创吐槽,全程手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7 B% Q/ H2 p/ T2 U
# K+ \. s, W. S" {5 A, T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管理团队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5 19: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的经历太好了,分析也很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5 23: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对面就是一所职院,哎,大好的年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6 07: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夷长技以制夷呀”先武装好自己再说。中国“智造2025”,离规划不远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Z9975108 发表于 2017-2-25 19:407 |% p& B; p+ I+ K
大侠的经历太好了,分析也很到位!

& y; L8 C; N1 j% F3 J% F# k6 N/ B经历不过是阴差阳错了,酒喝高了,有点感概……
$ d. C9 }, |9 p) Y' R3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第一站 发表于 2017-2-25 23:28
2 b1 ~3 V, x% X4 r我家对面就是一所职院,哎,大好的年华!
, Y" E, S0 D4 V5 d2 T2 L
当过职院的老师,唉,一言难尽啊$ x: k" W4 `1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面怪 发表于 2017-2-26 07:549 |: L8 x" A1 Z
“师夷长技以制夷呀”先武装好自己再说。中国“智造2025”,离规划不远啦!
; C  S7 r$ v4 |  @  q; Q$ p
路漫漫其修远兮" V& y$ ?  ?1 ~- k!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7 09: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西门子的《工业4.0实战》
0 ?3 t) U4 U; a1 c- ^( y0 w# d/ C最大的感触是三维设计软件NX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作用(工程师的职业病。。。),到处都是“以模型为核心的XX”
: M' N0 K8 K" Z" F' J- a9 ~$ p# L8 ]. n
反观国内,有几个三维设计软件是有较大市场占有率的?又有几个拓展为工业生产管理平台的??# Y: c2 T/ H0 q$ ^/ V+ R, V8 ^9 W
正如PC行业,造得出芯片,却依旧用着Windows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防弹蜗牛 发表于 2017-2-27 09:38/ C7 j, i0 C8 M# p$ K- @2 G1 [
看了西门子的《工业4.0实战》
" k% K: G8 K/ R2 m9 u最大的感触是三维设计软件NX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作用(工程师的职业病。。。 ...

% x$ W1 y2 K3 KCPU也差了一个量级
& M) j5 E2 W& s3 F

点评

发现跑题了。。。 其实国内很多都是师徒制。。。遇到个好师傅就烧高香了 教育界那种批发式教育实在不想多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7 16: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7 16: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魍者归来 发表于 2017-2-27 13:12- y2 ~6 |- c7 E) n9 M
CPU也差了一个量级
- J# p# K) L' {0 C
发现跑题了。。。
/ T4 ^* S0 k* J! ?% P8 P其实国内很多都是师徒制。。。遇到个好师傅就烧高香了3 z( U( r. s0 F# G* R; ?- W1 o* W
教育界那种批发式教育实在不想多说
; [" d1 O" j* o8 \/ f9 M
: ^6 F/ e4 R/ h1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26 17:53 , Processed in 0.0841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