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不喜欢转帖,但这一篇论证逻辑很有意思。逻辑思维是值得推崇的。另外,提示了我们必须要差异化竞争。% M1 p4 t2 Y3 r& {
0 I8 i# }) ^1 O* n--------------- q* ~9 A; d& _( [9 E
" v0 T2 E" u) Y$ j7 s因为,非底层的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需要拥有独特的优秀属性的人获得,而这个属性绝不是“辛劳”。( A2 f3 d7 a: U8 ]$ p! j. w
6 {: e* R" Y2 ?: }. f3 e; _
; ?' A: |* D$ n; a7 p; q说一件小事:- x$ w* s- P# u, }: ]
* v4 f. K* b- \" d
记得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我参加 “希望杯” 数学竞赛,题目特别简单,我大概花了一半多点的时间就做完了。几周后公布竞赛结果,只有150分、也就是满分的人才能获得一等奖,哪怕是 149 分的人,都只能屈居二等奖。% g: V/ S% N5 G4 c0 z
3 n- h m/ ]) h2 J0 @而我呢?因为粗心做错了一道选择题,被扣了5分,又因为一个证明过程写得不够严谨,被扣了1分,最后 “只” 获得了 144 分 —— 它竟然是三等奖的分数线。
( J! x" r$ L& |; z% [- ?- o$ Y0 t: | p/ v
那些考了 149分、148 分的人,他们不努力、不优秀吗?0 `! m. R8 a. e! {( w* ?
- t4 J& _5 f4 w0 q [. F
不是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获得一等奖,是因为一等奖的名额就这么多。
$ X* k. [7 r+ B- N% z; F3 ^& S! u8 y- [4 b. K$ _2 S
同样道理,很多人辛劳一生,却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并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辛劳一生” 是一种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属性,对一个体力正常的健全人来说,仅仅做到辛劳一生并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被老板牵着鼻子走就可以,有时甚至都不需要努力。虽然看起来很辛苦,但因为其实质很简单,所以很多人都做到了。
# P$ b1 w) O. g: [7 u3 m& c& A' R- ]5 w$ S$ F8 A
可是,社会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有机会挣很多钱的人的名额也是有限的,它远小于辛劳的人数。
" i* ?/ J' X& }" c2 E* D) I. ]0 Q* J' ^ T d) W
这样看来,从逻辑上说,必然有很多人,努力了一生,却依旧在底层啊。, U* t( e8 ^0 q0 k
" s* B7 Q7 a) I7 v+ F这是从逻辑上推出的必然结论,和什么出身、命运、思维方式等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这个社会的资源不是 “绝对均分” 的(这是不可能出现的),就一定会有 “很多人辛劳了一生,却依旧在底层” 的现象出现,无论这个社会多么合理、多么美好、多么发达。
9 L) ~6 L9 s- M; n9 N6 f9 L2 L
# H! v7 M" M* S$ y) j6 s类似地,那些不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之所以不在那里,一定是因为他们拥有同质化不那么严重的属性,比如富贵的出身、极高的智商、广泛的人脉资源、极其美丽的外表等等,并且,若这些属性足够稀有,甚至都可以让 “辛劳一生” 成为非必要的进阶条件。- O% W. A# v7 g/ k6 n( [% R! d
" A1 z. I' h0 U1 {$ R; J4 C( x
所以,每次当我辛辛苦苦做完了一件事情而无所得时,我会问自己几个问题:- Z. a8 D0 {. K$ ` j
# y2 a. R$ x4 P9 Y2 E7 k8 p! D: U
我做完的事情,别人是否也能做到?
/ D3 P( A, m. M5 a4 B5 F* b如果别人也能做到,我是否做得比他们更好?8 x5 q) @8 G0 J, ?. U9 M1 P
如果现在的我做得还不够好,我该从哪方面入手,去扬长避短,展现我的价值?
" Q' o$ u/ u: @+ S r7 Z
/ M ?8 y! b K; m想清楚这些问题,我才会继续努力。否则,我的努力就是无用功。
% ^8 p% ^6 X b: N
- e$ w$ I. n' P. d: y" H6 M# M总之,辛苦是廉价的,恰到好处的辛苦带来的有独一无二价值的成果才是值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