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太小,加上众多跟风企业入局,是造成消费级无人机产业“衰败”现象的始作俑者。) p4 Z; q, t* I: b5 z3 f
伴着2017年的钟声,当人们都在展望新一年的工作时,等待零度智控员工的却是失业的惨象。) `" ^/ W& J- E! z
1月2日,经零度智控CEO杨建军证实,该公司将裁员134人,原因为人员急剧增加,管理半径超出能力范围,但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不够;同时公司运营资金短缺,不得已而选择裁员。 除了零度智控,别家的消费级无人机过得也不好:亿航于上月宣布裁员70人,而行业老大大疆2016年Q3业务也出现了18%的缩水。 回顾无人机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无人机被广泛运用于军事侦察,随后被用于农业、林业、气象、城市规划等行业中。近两年航拍无人机的推出,逐步走进消费者的视线之中,借助于垂直起降、稳定摄录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电影及猎奇视频的拍摄。 2015年9月“头条哥”汪峰在章子怡生日派对求婚,无人机又一次占领头条,引发了无数科技爱好的兴趣,也将消费级无人机带到风口浪尖。一时间国内从事消费级无人机的公司多达400多家。 % W9 \4 ^: ?$ T
然而一年过去,这些公司有的倒闭关门,有的裁员清算,不禁让人发问: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究竟有多大?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对于无人机市场的报告,2016年预计航拍无人机出货量仅有39万部,相比智能手机十亿级、智能穿戴产品千万级销量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用户群体的制约 对各类无人机的受众人群进行画像,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这类无人机针对的用户是那些科技宅们,这部分人大多属于“动手能力强、懂技术、不差钱”的个人用户。符合这些特征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本就是“少数派”,热爱钻研的他们不仅对于无人机的技术指标有很高的要求,甚至完全有能力自己选购配件DIY或改装无人机,进一步降低了消费级无人机的销量。 企业级无人机而用于军事、农业、林业、气象、城市规划等行业中的无人机,则多由政府或企业集中采购。这类无人机不仅对从事行业的专业性有要求,更要求规格与制式的统一。相比之下,企业级市场要比消费级市场合作更加稳定。 无人机物流近两年来,京东、亚马逊、淘宝等电商企业都开启了“无人机送货”的新模式,解决偏远山区地形崎岖、送货难的问题。相比起销售无人机做精打细算的技术宅生意,利用无人机与电商相结合,做女人和孩子的生意,看上去更加有发展前景。 在对零度智控CEO杨建军的采访中,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随着软件和功能的不断升级,DOBBY的用户量和使用频度大幅提升,单月总起落数,从7月份众筹的高峰期每月5万起落,经过8月的小幅回落后,一直增长到12月的每月10万+起落。
% J/ Q5 \+ Q) D, M+ X+ S( ?# W' E. f# j/ y; w6 D! O) _
让我们结合零度智控DOBBY无人机5万台的销量,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可知12月平均每台DOBBY只有2次起落 。 显然这与我们每天解锁几十次的手机相比相去甚远,可见无人机对于用户来说充其量只是台充满新鲜感的玩具,而非生活的必需品。 也许在许多科技宅脑海中,无人机本是用来“关心”隔壁小姐姐的生活状况的,可在入冬后的北京,透过摄像头,他们只能看到雾霾…… 说到无人机相关的法律法律法规,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法规。 2013年11月,民航总局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要求7公斤以上无人机(视距500米、高120米以上)需要持证驾驶。截止去年6月,全国无人机持证驾驶员仅5047人。 而对于微型无人机(7公斤视距500米、高120米以内),室内运行(如婚礼上用航模送戒指);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试验;用微型无人机“空中自拍”,则不在《规定》的监管范围内。 由于缺乏监管,一些无人机爱好者将无人机开入了人口稠密的城市、军事禁区等明令中的“禁飞区”,也有些鸟类摄影爱好者将无人机开到自然保护区,不仅惊扰动物正常栖息,甚至可能造成珍惜动物的受伤或死亡。开进机场,造成航班延误等事故。 而且由于消费者的不确定性,消费级无人机对于设备本身的硬件积累以及安全标准的需求,并不低于专业级的无人飞行器。试想在百米高空飞行的无人机,旋翼以每秒几十上百次的高速旋转。倘若发生“炸机(由于操作不当或机器故障等因素导致飞行航模不正常坠地,但坠地后航模损伤较严重,影响了内部结构,或坠地后航模完全被摔碎分解)”,砸到花花草草都是不好的,砸到行人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相比之下,企业级由于无人机规格相对统一,用途与场地相对固定(需要审批),管理措施更加健全,安全性反而更高。 所以,随着投资红利消耗殆尽,最终迎来的将是无人机厂商之间盈利能力的比拼,究竟谁能够在这个小市场中脱颖而出,则还要看厂商技术实力以及消费者对品牌认可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