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6-12-26 09:26 编辑 & j3 G& ?" @0 T: v, g: g; ?& \
0 I! l+ f) D2 g: S 前天论坛看到一贴,关于交叉滚子轴承,我想这个轴承之所以会成功原因主要在于它能极大的简化机械结构,而机械设计的一个精髓便是结构简单,它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标配,数控机床领域也早已广泛应用,众多的优点不必多说,只是帖子其中的图片不禁使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W( [& B `) Y
轴承滚动体间隙标准4 e* r" u, }- y2 T
http://www.cmiw.cn/thread-476612-1-1.html (出处: 机械社区)
+ B; w7 |' f( m1 b! W5 t5 I& D! a& W) e) f2 u% a* X( p. K+ j! F
楼主这里用的是XRB型(外环分割型),我们当时有两系产品使用的是XRE型(内环分割型)。
) U7 Q( Q* @5 a3 R& Y考虑精度要求,当时我们对这颗轴承的装配工艺要求是内外圈都是要热装的,有个直径1800mm深200mm的油槽,用电热棒加热。
0 H. k. I; [/ L) A7 F
* e; N" ?- d, J 轴承外圈是将齿圈加热轴承外圈装入齿圈内,然后依次依次加热内圈装入主轴,最后测内圈上半高度,调整预紧,这轴承内圈上下圈也是定的不能随意调换。6 N" I1 |; @& t3 p( h
5 I( v/ M3 |) k& Z 由于要整个拆开加热,轴承滚柱,隔片比较多,有次一个装配工不知怎的将一颗滚柱装配现场弄丢了,发动半个车间的人地毯式搜索硬是没找到,进口轴承好几万的东西,怎么办?配是没法配的P4级的精度,都是一颗一颗来的,一颗轴承一个检验精度表,最后没招,决定只能是再去掉一个滚柱装上,这样整个轴承就少个两颗滚柱。
: N; A' v8 |3 n* [ 反正最后就这样装上用了,装配主任说没啥大问题,手下的人没事一样,各自找个角落抽烟玩手机去了~~~!
6 m# P- [1 k& b3 a) t+ ~" o" V1 N& w8 \5 P# K& M
# y" S- d/ Q% D: P) J/ v
" B9 j& O6 W" ^ q
. V# x" Y+ R6 G2 }' t6 f,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