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机器人很忙很火,国内似乎无处不在大肆捧吹机器人项目。搞机器人研究已经23年的北京大学教授刘宏却对“机器人热”持冷态度。每逢交谈,人家一句:“原来刘教授你也做机器人啊!”刘宏总会十分不好意思。 让刘宏更加不好受的是,很多“搞机器人的人”是在编故事、写本子、拉投资、卖股份,反映出来的几乎跟买股票、炒股票和炒房地产的心态差不多,就是一夜暴富的心理,正经做机器人研究出身的他干脆不想说自己是“搞机器人”的了。 我接触了很多科技界的朋友,他们都跟我们发牢骚——现在鼓励创业把队伍的心都“鼓励”得涣散了,很多优秀人才要求老板加工资,不然就要去创业,于是很多企业也感到困惑。我在深圳参加了对海归创业计划的评定,经常会看到几个海归硕士,回来以后办了一个卖电影票的网站,也见过很多国内著名高校培养的博士开发了点菜宝的软件工具或手持产品。 我非常困惑,你们在海外学习的优势体现在哪?你读博士,原始创新体现在哪?这一件事,博士可以做、硕士可以做,本科生甚至可以做的比你更好。所以,这些案例引发了我对创新的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创业方面正确加以引导。 深圳是创业的热土。前两年,有三个人找我,想搞机器人,想请我当创业导师,我同意了。他们经常请我吃饭、喝酒、聊天,我对他们很支持,把学生介绍给他。这几年,其实我们当导师,也没有报酬,更重要的作用是,观察年轻人创业在这些领域有什么问题。但有些年轻人给我的主要感受是,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拉投资和建关系上,这两年的进步是——编故事的水平越来越高,口才越来越好,牛吹得越来越大。后来,我就与他们保持距离。 我们和一个很大的企业有校企合作的项目,一个项目投资20万,必须是他们自己建库,最后把各项指标列了非常详细的分类,每一个给我们打分,最后加权,决定给我们11.57万元。通过这件事,我总结出:大企业的管理非常规范和认真,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很服气,而且每三周要交一个技术报告。可是,我们在技鉴委拿了上百万的项目,也就是一年交一次报告。 我在深圳的学生比较多,在我名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验室培养的博士后、硕士生有100多位,真是切切实实地指导。其中,我认为比较优秀——这里不是指论文优秀,而是综合素质,比如,不仅发高水平的论文,而且是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都很强的学生至少有20人。 因为创新、创业热,去年在我们实验室纪念活动上,我惊讶地发现: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学生去搞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业。 你们这么好的基础,为什么不去创业?我天天评别人的项目,心里都对他们的技术感到着急,这些人都去创业了,为什么这帮学生这么保守?我怎么这么误人子弟? 经过交流发现,他们通过学习,知道人工智能水太深。再者,他们厚积累,想要出国锻炼,继续到大企业发展。 事实上,国内大部分机器人企业是在做集成应用。令人尴尬的现实是,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国内企业还基本依赖进口,进口零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5成以上。国产机器人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备受质疑。我们绝不能靠吹牛靠政府支持,只赚组装辛苦钱。时间会证明你的技术。 当前机器人产业,我们要警惕企业在数量上的野蛮增长。很多地方对机器人产业出台了扶持政策,导致很多非制造类的企业涉足该领域。很多机器人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华而不实! 毫无疑问,制造业与机器人的打得火热,主要源于人口红利消减倒逼下的庞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但纵观国内产业的发展史,每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成长又往往容易陷入狂热之后转瞬滑落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