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未来第一站 于 2016-10-28 16:00 编辑
- x& r* m4 k! c8 {1 H8 f+ v" T
. K/ ~* o& {6 Q一说起“90后”,许多人总是会不经意地为他们贴上“自我”“叛逆”“轻浮”等消极标签。似乎在很多人眼里,一堆贬义词都可以用在“90后”身上,更别说进入工作岗位的他们能吃苦耐劳,并对社会以及家庭拥有一定的责任心。0 G4 L! t# P2 T6 l7 f
8 f- n6 C s' C1 v, n
往往很多企业家同样对“90后”员工不太满意。在他们眼里,这群还未长大的孩子,除去缺少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外,与人沟通协作能力、专业技能、耐心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t$ c- E3 p5 W1 y1 f
然而,迪赛纳总经理胡亚军却说出了与很多企业老板不一样的观点:“‘90后’给我们很多惊喜。公司80多人的研发团队中,有将近20个‘90后’。”这让笔者十分惊讶。因为这样的对话场景发生在一家工厂里,还是一家传统五金制造业企业。
& D, m+ e. M, R) `$ W 过去,很多人听到五金加工厂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嘈杂、脏乱的工作环境。但在迪赛纳的生产车间,已经过改造的生产线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与信息可视化,流水线一旁的机械臂也在许多“90后”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焊接、装夹工作。
/ O2 Z3 J- v, t' I) l! T5 a 不仅对这样有别于印象中的“五金加工厂”大吃一惊,也对熟练操控机器人设备的“90后”感到惊讶。而更让笔者颇感惊讶的是,这家传统五金制造业工厂生产线上,“90后”技术人员不在少数。
0 d, x( g0 x0 k3 y 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他们来到这里?他们熟练的机器人运用操控能力又是从哪学来的?
& `6 _/ d" B' G% W 1996年出生的余晓杰脸上依然未褪去青涩懵懂,却是迪赛纳“90后”员工中资历最老的一位。这个原本攻读室内设计专业的小鲜肉,进入工厂后经过不断地翻看说明书和动手实践操作,成为老总口中的“机器人调试No.1”。而在机器人生产厂家技术维护人员到工厂进行设备调试时,余晓杰也抓住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将平日里的一些疑问与工程师沟通交流。4 `, n1 L( P: b3 }; r
在笔者看来,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韧劲,余晓杰在全新的机器人领域不断学习成长,逐渐成为十分靠谱、务实又肯干的“90后”。2 m* v& n2 X1 u8 X- l$ w2 H8 t5 n
虚心好学也是迪赛纳“90后”员工的特别之处。不管是1991年出生的刘川还是1996年出生的余晓杰,访谈过程中他们一直不断强调,缺乏实际经验是他们个人发展中主要的短板。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激进,而是在拿出具体改进方案与老一辈工程师沟通交流,耐心听取建议不断反思总结。正如刘川说的,“每天睡前我都会将当日工作梳理一遍,这样第二天工作也会更加高效。这也是工程师给我的建议。”* Z* ^0 r1 O9 r; m, f- g0 ?5 a0 n+ h
笔者认为,正是他们的虚心好学让老一辈们逐渐对“90后”印象有所改观,也使沟通交流的过程变得更为顺畅。而在此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掘培养“90后”员工专业技能,则需通过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训,让“90后”员工更快掌握机器人调试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配合工程师研发的能力。2 v5 I9 C. o- K9 u e+ ^* I! v
楼主在这作为80后一员只有一句话对社区的90后们说:: `6 C# z; }% ~6 m& e% L
你们所知必多与我们所学!
" h0 @6 q- e3 i) G9 S7 K6 O- F1 n; Y* r4 O
(来源:南方日报)
% T% a0 e. Y# V6 m
8 ~3 P5 j2 W+ ~0 \5 ?1 k& o3 S1 f7 k" Z: [- [, r, |1 I
+ D/ [5 _0 u7 O& O" P2 P0 C: s3 L7 B" t0 }. T0 a$ ]
* P+ x3 ~/ @7 |. a1 z
, O! _2 l, u9 V7 N! l3 w+ z9 G; p, ^2 Z$ w9 G I5 m, i/ S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