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6-10-24 23:03 编辑 9 W$ x4 `9 `: z# k
" l5 z* U/ e4 W7 I9 n* w2 G( G
去年四月,我在上海参加展会时,曾经见到过一位日本留学生,当时和他聊了一些工作上的话题。今年1月份,我与那位日本留学生再次见面了,当时他在进行就职活动,我们就聊了一些找工作的话题。其中提到了我的一个故事,在这里也记录一下。% U) d# \- p4 I
3 d) A5 k' Z) S5 O) Z0 S7 w
Section 1.. N; z# C( T8 M% x' b5 O2 Q
我给他讲了一件事情,是我在日本刚进入第二家会社时候的事。当时我的朋友在那家会社工作,朋友介绍我进那家公司进行面试。面试的时候,技术方面主要是开发部部长来把关,那位部长是一位和蔼的老先生,他面试之后,批准要了我,使成为了那家会社的正社员。进入公司后,我被安排在开发部,那位部长对我很好。我在开发部的办公室里,初期是熟悉环境,做一些小的工作任务,感觉还算过得去。1 H l! _& a% P- }$ E: D# e
2 [; Z/ c- G) ?, C- q大约过了两周之后,有一天部长要去公司总部办事情,说让我收拾一下,也带我去那边,让我去见一下社长。到了社长办公室里,社长办公室里有许多红木家具,社长坐在沙发里,我坐在他正对面,部长坐在侧面的座位里。沙发如下,网络图片,侵删。" n" y/ \/ o* G8 `# N4 A
/ r) M( [2 X2 R, p7 F0 }部长向社长介绍我,说这是新招来的一个人,在开发部做事情,今天过来和您见个面。这时候,社长看了看我,向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大学有多少人?”,我回答“我本科是在北京读的大学,学校里老师和学生加在一起,大约有一万人。”社长听了我的回答,马上就说了两个字“失败”。8 {# o4 d: [. m: T( q& d
- l. \1 Z3 m( g ?当时我感到很窘迫,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但是那个发音也就只有那个解释而已。旁边的部长也应该是同样的感受,社长完全没有顾及部长的面子。当时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网上找的美国官员图片,侵删。
6 q( E" a7 j$ H" ~' U; v8 \, ^' \$ O% F0 o" j
* K+ d7 }! J- t- p
9 T: }+ u5 h8 |6 R
1 W% S; B' S* R然后社长对部长说,这个人在开发部做事情不合适,先下放到车间去锻炼一段时间。之后部长和社长聊了些别的事情,然后就带我回开发部了。回去的路上我很消沉,心情跌到低谷。过了一周,来了一张通知,我从开发部被调配到车间装配班组,去拧螺丝组装设备,在车间呆了半年,后来被调到设计部。7 R8 A* Z# g; n1 g* f. O3 e
3 \1 I# j; o1 |" \7 ?( O, v* z
那次面会社长的事情,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即使在多年之后我依然记得。当然我也大概能猜出社长的意思,就是说这次招来的这个人,以这个水平,是不能胜任开发部的工作的,或者说,这个人放在开发部做事情,达不到被期待的完成任务水平。社长是在社会中阅人无数的,听一句回答就会知道这人的斤两,会看出这个人的社会人程度,作出自己的判断。3 ` a+ y3 B" q5 |
+ n4 \7 n9 V$ L, O B
S君听了我的陈述,说了一句“嗖逮丝内”,表示承接。然后他突然问我,“子子先生,那么请问当时那个问题应该怎样回答才好一些呢?”他的这个提问很好,我以前没怎么特意考虑过,但是我马上琢磨了一下,想出了一个回答的方向。我对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以前没怎么考虑过,现在考虑了一下,结果是这样的。这个时候,与说话的内容相比,更为被观察的是,说话时的神态,语气,语调,眼神,表情,这些方面表现好了,才会让社长觉得满意。关于当时的提问,社长希望听到的应该是一种‘面对社会人交流经验积累达到五年的表达方式’,只有一个人的表达能够达到那个水平,才能够胜任开发部的要求,达到需要的工作收益成果。”S君说“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就是说答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答,请问是这样么?”我说,“是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与20个人谈话过,一个人与200个人谈话过,他的积累是不同的,是一开口就能够看出来的。当然,就这一点来说,虽然你尚未正式在会社里工作,但是你的谈吐已经做得很好了,这些内容你听听就好。”" K+ F/ K6 ?# g+ E" |+ a( o7 s
u' W4 ]4 V" G1 i* T
稍微展开一下,直到多年以后,我才逐渐明白的一件事情是,所谓的开发部,不是说闷在研究室里研究出什么新技术,而是要跑到客户那里去商谈从而了解客户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开发设备或技术,然后要和客户一起检查结果,这里面都是要经常和客户进行交涉的,只有谈吐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让客户建立信任,从而安排任务给你,然后可以一起商量问题的。只有一个人的回答能够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胜任要求,达到预期成果。当然,我没做到,我在前一家公司都只在公司内部做事,负责画图出图,完全没有跑外接触客户的经验,连客户电话都没有接过。加上日语也不好,所以一开口说话,社长就看出来了。社长知道,眼前的这个家伙,招他进来是期待他能够去完成一些任务的,但是这个说话水平,根本没法出去和客户谈的,所以他很失望,直接就说了失败。7 z; A) |% {* Y# F
7 U! u( \) x. VSection 2.
: c- j% |% i6 ^( I+ b顺便再延伸一下,前面提到了,社长希望听到的是一种“面对社会人交流经验积累达到五年的表达方式”。在写到这里的时候,习惯性会去设想在文章里面出现这些话,读者读到这里有可能会有怎样的反应。一种反应就是“满五年就可以了么”。这句话有两个后续,一个思维方式是,反诘“满五年”就可以么,后续话语是,干满五年但是水平达不到的人多了去了,因此来否定,说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另一种思维方式是,追问“满五年”就可以么,后续话语是有过五年工作经验但是感觉还是有所不足,有哪些是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呢。7 b* G5 d- _! L3 E& ^
1 P% D/ z7 w7 q6 g6 U第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于新的观点,找出它在某些条件下不成立的反例,然后予以否定,予以降低,而且不予吸收。这对于自身的提高是没有帮助的,对于交流也是不利的,但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或者说讨论方式,在国内的交流环境里却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在否定对方的同时,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轻微的成就感,所以它会存在下去。同时这种方式的结果就是,没法去吸收新的东西,没法去听到更多的话语,这会导致交流效率的降低,这对于团队合作和个人吸收,都是一种不利的思维倾向和表达方式。在改善团队合作的方面,改善交流方式实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些不够理想的表达方式,只能是降低了吸收的机会,这实际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觉得,如果说日本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具体的事情,那么他们的交流方式其实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方面,他们往往会用巧妙的表达,来使谈论可以继续下去,做到更多的沟通,互相听到更多地话语,从而提高团队的效率。
, Q, S0 |) t* ?% U" }
/ ]! r r' i# b对于第二种方式,感觉是,只有这样去深入探讨,用补充询问的态度去交流,将对方的话语去询问出来,才是有可能有收获的方式。意思是说,有了五年经验了但是水平不够,不是去说这个“五年”的描述有问题,而是进一步追究,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附加条件。事实上,所谓的“五年”只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数字,真正要去在意的是五年之内要做些什么。具体来说,可以描述为以下几点:
0 q) k" {& |* o- l' Y( K1 s1.要完成200个以上的小型工作任务," k& F( [& E9 _8 A( h- k
2.与客户进行200次以上的电话交涉,0 ~6 Z4 r2 E0 \( `5 K3 @
3.与客户进行50次以上的打合交谈,
' u- N1 |& W# K: ]" [/ O4.主导过50次以上面向客户的计划实施(包括发表或者工事或者拜访或者来访): y i% u( ^- P' M7 ~
5.经历过50次以上的被他人教导,
9 o3 f- a, v- A$ J6.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进行过200次以上的反思与改进。( \5 {& ]: f" y, q% v' j0 K
; r# g n# ]# u( M3 `: M- `(网络图片,侵删)! n* ]7 ^! }. J, Q
+ Y% Y: B3 w* x
0 i: U! v# T/ P8 ~2 ~6 l! z有些经验值是靠单纯的“操作”次数累计可以实现的,有些提升则是要靠额外的“反思”来提高的。“操作”人人在做,“反思”各有不同。如果达到了这些数字,那么五年这个时间界限也就无所谓了,遇到事情多的时候三年四年提升一大步也是有可能的。话说回来,有了以上数量的实战,那么即使是回答一句简单的话语,其回答时的语气眼神态度和给人的感觉,也将是不一样的,因为已经有了相当多次数的练习与相关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其表达是带有着一定底蕴的。
+ z: X2 S4 \' d& a. p6 N: D4 _- M( Y2 T6 `; u. [4 c/ e; M
再次扩展一点来说,在设定条件时,时间往往会用被用来作为指标,有些指标是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就会实现的,比如孵蛋21天会生出小鸡,种菜4个月会收获蔬菜,人成长到18岁之后身体发育会变得成熟,这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而然产生的变化。另一些时间指标,单纯用时间来衡量就不够充分,比如说大学本科要读书4年才能毕业,那么是单纯地听课写作业复习考试度过4年,还是进行听课之外用心做事参加实践提高体验的4年,这两者的结果就是不同的。同样是四年时间,如果考虑到毕业后将要参加工作这个目标,那么后者应该是更被期待的,但是这些要求往往不会明确写在书里面,有些学生只想着度过四年就好了,结果没有去用这些时间做更多的事情,那就不够理想。
6 W% c/ Z, Y B% i4 q, c
$ w+ A7 j2 O. Y所以说,所谓时间,不应该被作为一个单纯的硬指标,这段时间里的“内容”,才是需要去关注的。其实,前面的21天和4个月和18岁,也都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要求,也是有着相应的必要条件,满足要求之后才能得到结果,例如需要在该期间内输入温度输入养分才能得到结果的。同样,所谓“能力”的提升,所谓的成熟与靠谱,不是单纯地随着年龄增加岁月积累而增加,而是在做事几百次之后才实现的提升,然后其度过的时间是若干年,那么如果要进行参考的时候,不能只是关注于多少年,而是要关注其中的注意事项才好,有些事情是像流水一样大家都在做的,有些事情是像河里跃起的鱼儿一样偶尔才有的,只有其中的特殊事项积累之后,才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实现一定的提升,或许这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参考的思考方式。
# s0 {" g, P, c. M5 W. L7 [$ D) O p$ P) q8 c, k# m o5 H
网络图片,侵删。
& T( w# T, A+ ?
9 Y) |6 V, i* F+ m
6 k% C* @: x" |/ j; D8 S以上。感谢您的阅读。
3 T1 X) i+ |2 C# G1 T0 u# Q
% {# Z# W: @4 ]; k9 g2 p子子0 g& a+ [3 u3 ]4 l' o& `$ c
0 |- P' w& c! T7 `% _' [/ N" a' p9 o( u( V
! f3 k5 ]$ h- C3 f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