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枯藤 于 2016-7-2 21:50 编辑 P# A, ~$ g; K e" N& d5 H
逛逛论坛 发表于 2016-7-2 14:39, u0 `+ u$ Q' e$ M4 @% E9 C* w0 ?# q
说说看见的吧。9 M9 T5 p, r6 F; R* Z+ Y/ y# {8 Q
一台2005年的日本顶级的数控立加,铸件外表有点像印花皮革,手摸上去光滑的很。怀疑是人造 ...
( o( W1 `, [) V% c您好,那本《机械精度基础》读了好几遍了,有一些疑问向您请教,1、主轴用多圈密珠轴承,起到误差平均效应,但现代精密机床主轴好像都是用串并联角接触轴承的多,当然,多个轴承串并联本身也起到误差平均效应。穆尔辉煌的那个时代应该已经有角接触轴承了吧,为何不用?
+ T( N3 l) D. x2、通过精密研磨的丝杆导程精度真的就比光栅尺精度高吗?书中讲到研磨丝杆通过手工不断修正研磨,最终可以达到极高的导程精度,而光栅尺刻线完成就无法修正。可是那是在不加补偿机构的前提下,丝杆精度可以做得比光栅尺高,如果加了补偿装置呢?光栅尺的刻线误差也可以通过误差补偿机构(或者软件补偿)来修正,而且很容易也很稳定。现代的三坐标测量机很少看到穆尔的那种丝杆结构了,都是通过光栅尺来读取数值的,是不是说明穆尔的结构落后了呢# _5 Z7 L4 O y, }9 F; `. K( S% O
" ^( t4 U4 R B- R$ K( Y6 n
' Q# Z4 ^$ {# C& S9 z, J* Q+ a还望不吝赐教,谢谢/ ~0 x/ b- Q3 C: e;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