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5-27 11: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U$ x0 K' v0 L3 g9 Z
8 { U* u0 n+ S! G% `* A! I, @首先,应变都是针对单元体来的,单元体的某个方向的应变(比如y向),则是用线段的伸长量除以原始长度得来的,这是最初的应变定义。我一直说从应变的基础定义来证明计算。就是先切的微元体,然后求的微元体的某条边的伸长量。
( D8 }9 ~% T2 P, ~弹性力学,计算应力和应变都会说取一个微单元,之后计算该微单元的某向线段两点的位移,计算应变。大侠取的(r+dr,θ+dθ)和(r,θ)两点,数学角度的基本定义咱没必要说,大侠用的是全微分和斜率。就说从力学角度,这两个点表示的是哪个微单元中的哪个线段?我的意思是这个要弄清楚,先确定一个用来表示线段的数学模型。ε=δ/L,这是力学中的计算应变的最基本模型,大侠当中的δ是哪一个?L是哪一个?从这个模型配对来类推,大侠的δ是v(r+dr,θ+dθ)-v(r,θ),L是rdθ。
, d1 {4 b1 _1 S5 M' @" F4 N" v( n位移函数是原始坐标的函数,v(r+dr,θ+dθ)是(r+dr,θ+dθ)处的位移,v(r,θ)是(r,θ)处的位移。若想用ε=δ/L这个模型,对a点取的这个微单元来说,径向应变只能用ab线段,切向应变只能用ad线段。而大侠的v(r+dr,θ+dθ)-v(r,θ)表示的又是哪一个?
; `1 n: k# _: \6 m$ x9 E( _大侠用的全微分,表示的是在a点切向位移v对r和θ的全微分(也就是v的增量),而只是针对v这个二元函数,该点的微增量;这一步是单纯从v函数来求解的。而后面除以的rdθ又是从极坐标中的两点计算来的,先不管别的(这个别的我后面),顺着你的思路,两点之间的长度是多少?是(rdθ)2+(dr)2在开方。这个存在质疑。9 V) W) k! H3 ^% o7 Y) @/ I
现在说那个‘别的’,证明应该有两种:1、纯数学证明,完全用v函数来证明;2、在极坐标中,用线段的伸长量来证明。大侠这个证明,v的增量用的是v函数的全微分,前面的思路是用函数来求该点的增量,后面又转到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极坐标)下,我觉得这样不严谨。大侠既然想用函数证明,就应该彻底的用该点的函数证明,先增量,后在一个三维坐标系中描述出该点的位置,计算微段斜率,利用斜率来计算应变。
# m9 [" X$ U8 l& S6 A5 K" u再就是ab和bc的问题,微积分这门数学的基本思路,相信大家都知道,咱们暂时不讨论这个。力学取微单元的基本假设:单元内部的应力和应变都是均匀分布的,这个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就说在极坐标中的微单元,不管多微小,在计算过程中ad和bc就是不一样,因为自变量是θ角度。而两个长度不一样,在用两个线段算应变的时候就是不一样。8 r9 j |! L: u" h) }
理论上应变是连续的,从推出来的应变公式表象上看,取ab边和取bc是不同的,但最终求的是a这个质点处的单元体的应变,所以最终应该是相同的。我提这个问题,只是想说应该从线段伸长量来证明(就是应变的基础定义)。
/ o7 N% h$ W- W o$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