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998等大侠最近都在谈论有关个人与平台的话题,回忆自己的职业轨迹,也有颇多感慨,希望能供社友参考。
7 \+ h) W* Z3 w
0 v# W9 D9 a; X0 {! H当时鄙人就业时还很流行“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再加上自己随遇而安的性格,就在之前实习的一家地方公司工作了。假如当时拜读了论坛大侠们的贴了,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了。1 b- W& K2 p; E! m
9 P* ]7 O: @7 M* x
当时随我去同座城市的同学去了另一家国内工程机械民营巨头,而我去了一家不出名的非标公司。刚上班时,同学偶尔聚会,我发现自己累的不行,而他们很轻松,虽然工资差不多。他们初进公司一年内基本都是培训和实习。而我熟悉业务两周后就进入工作状态了。由于之前在公司实习表现较好,领导给我分了个好师傅,专业精湛,知识宽广。师傅脾气比较急,见不得别人懒散,所以在工作上经常“踢”我屁股前行。记得前一年半每天基本都这样:早到一个小时,给师傅收拾好卫生,自己看会机械设计手册。上午和下午急忙赶工。晚上师傅布置好作业,他明早见结果。晚上就加班完成任务了。有时作业比较多要忙到12点。可那时不觉的辛苦,是真佩服师傅,听到一句师傅夸奖的话要高兴好几天。后来仔细想了想,那时心态比较好,师傅技术好之外又有人格魅力,徒弟哪能不屁颠屁颠的干活。自己读书较多,理论一堆但实际效果不好;师傅理论不多但思维新颖实用效果很好。而且刚开始和师傅交流时发现很难跟得上他的思维,他的思维往往带有跳跃性的,经常刚说玩A,下一句就跳到C了。很难适应,我开玩笑自己脑袋是286,师傅是586的,赶不上是正常的。玩笑归玩笑,但还是要追赶的。大约过了半年后,我们之间交流就很轻松了,可是和别人交流就不适应了,这也成为以后同事批评我的地方之一😅
7 W( |8 h: K ?' E3 I! O0 B. n6 j
) F6 b9 `) K' b+ F1 ^5 ]% o前一年半自己做了两三个非标大项目之后,被调到研发部搞新产品研发。再回头看我的同学,他们已变成了大企业的螺丝钉。而我也开始了专注标准产品的开发。这种非标向标准的转变,给了我极大的影响,让我深刻的明白了非标和标准的区别:非标好比盖不同的房子,斗拱式的,哥特式的,巴洛克式的…多变的结构的让人流恋忘返,过于沉迷其中也让人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房子是让人住的,人们在意的是内部舒服不舒服?砖头硬不硬?厨房好不好等。对这些部件的不熟悉不精通导致你成不了一个好的非标设计师!因此建议刚入门机械玩一段时间非标,再往标准上去靠,等标准熟悉精通后对非标就有了总体的感觉了。这时才是真正的非标设计师。& r2 H* ^) ~7 N2 M8 H8 m/ ]
* ~$ |3 q& K2 R
再后来,工程机械不景气,大多同学被裁,而我还能继续我的机械之旅,感受设计,工艺,加工,装配和测试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虽然工资不高,但能让你以全局的眼光看待产品,使之能对应到产品的每个细节。用师傅的话说,这就像处对象,你投入的越多,她对你的回报也越多。产品也不外如是!, d7 W% {; o# z; @( X9 ~) W2 Q8 c: _
. V+ F# v: A2 i* t% Y: t最近两天刚和一家德国巨头资深测试工程师进行技术交流,说英语术语有“卡壳”现象,看来英语还是生疏,只能多加练习。以一句话结尾:平台是个人的放大器,能力是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6 T- P9 w1 V( P6 ]
" k' y) B2 a4 P7 T
5 k9 b# u5 f' s8 G l w!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