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子子61961

在日本做机械设计的感受23:一道计算题的回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2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ngsxngtd 发表于 2016-2-16 21:14
/ l1 f; Q4 D$ g2 R! ~1.你可以先设置禁用EXCEL的所有宏,然后再打开文件。! `( S+ H0 S( `9 s. l" w2 M% Y
2.图片数据是矩阵计算连杆机构,我这里用的工作表矩 ...

2 J0 n# M3 V: o4 q7 N4 p7 q8 O1.你可以先设置禁用EXCEL的所有宏,然后再打开文件。) N4 o: b; `( x% u# {4 Y2 D  j8 H2 Q. h' s0 c+ f6 g. r# B
  嗯,我开始是禁用宏的,不过也没成功,稍后再试试。
0 U$ y: `8 X3 z# D- B! r! t9 ]3 Z

& q+ d  l0 n" X& h+ w4 o( Z2.图片数据是矩阵计算连杆机构,我这里用的工作表矩阵函数,手算了36次,然后人工复制+粘贴了36*9=324个数据,才插入了图表,所以就不献丑了。假如改变一个参变量(杆件长度),就又得辛苦复制粘贴了。3 m! e: V$ G: d! [& m( i# A+ f3 ~+ P
* h" a1 t- h$ L5 G* g9 V
  原来如此,好辛苦。手算的36次不知道是否可以让计算机来代为计算。
" T6 |7 D: I8 j4 ]6 r

3 L; ]4 O( [: J5 ?) b, K3.此处最好用Sub过程
循环调用MINVERSE与MMULT函数,计算一个周期,然后控制输出排版,直接插入图表。
2 J. B  M/ q* }" \选管道直径时,计算相同流量下不同管径,不同管材的100m压力降,用过一次。后来对于有固定规律的,就改用LOOKUP函数了。这方法有点野蛮,但计算越复杂越显示优势,重复繁琐计算时好用。3 _! W  [3 |& z# I- Y! W3 t' s
  直管的压力降低还好办一些,求出雷诺数后根据其范围在三个公式里选择一个使用。有时候遇到多段管道并且带弯头带变径的情况,感觉就需要试差法了。
3 `7 Q. j/ s  p% N  g+ s
  & n' }! r. W$ i  \: d5 w" k( t5 @9 [2 u& m
4.Button的方法,定义的是Sub不是Function;精确排版时,将你的Cells(Var_x,Var_y)参数设置成变量迭代,然后调用。它有个缺点,用久了就体会出来了:遇到参数问题或者计算异常时直接卡掉,即使后面能计算都不算,而不是像工作表那样给个“#DIV/0”啥的抛出异常,放过了事。当然了,如果思维严谨,做好参数校核,也是可以的。7
& }" e1 r+ s! n: |. O   原来如此,谢谢您的信息。很久没遇到讨论VBA的选手了。计算异常时我有时用硬break来中断,然后给语句加监视,监视变量值,都是以前用VB编游戏程序时候用下来的方法。
0 |9 f" k/ V3 \. }* W* V& i+ E/
s) d4 A1 b
+ V) p& K# R8 q" D
5.看一个米国佬的EXCEL工作表界面做得比PPT还灵活,像手写稿一样排版,界面很干净,没什么花花绿绿的颜色和蛛网一样的表格线条,粗狂自由的风格。根本不用什么数学软件,但是手里拿台TI的计算器,很恐怖的,瞬间就折服了。. I4 : f# F$ m! @' I! D  M
  真了不起,值得学习一下。在日本,写个文字加图甚至纯文字的报告都不用Word而是用Excel。日本人对word里的图片排版和表格排版太不习惯了,所以Excel用的非常多,不过sense也是一般,很少看到花时间弄得漂亮的。
8 T  P* n2 ^; l  j4 S" f3 M- t& M5 e+ E! O) F* y3 O; q
谢谢您的细致回复。

点评

上次,在网上有个教授用excel 画了一棵树,也好牛X..  发表于 2016-2-21 1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23: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朵娇粉嫩的花 发表于 2016-2-16 10:30
3 R. Q1 ^# g% X# p4 q看大侠的回复其实是一种享受
4 ]+ L+ y" v5 T% P7 }
8 i. ^( k1 a7 G7 w3 o8 [不过我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尽量都说得很浅显,但是任然会碰到无法沟通的 ...
) b+ l) `" j6 V
谢谢你的回复。
% h$ I4 A* ]: v+ [$ w+ E有时遇到无法沟通的情况,也确实是比较麻烦,只能看话语相合的程度了。不合也没办法。
& E3 N3 C5 e8 ^7 r6 l
  a6 T+ K4 C) O关于知识或经验的深度和广度,有这样一种说法,$ F2 A% `$ D; s% h& C
先是在某个知识点上大力深入,形成T字形的知识结构,
0 d* Z" e, [0 d* c& y. P然后再逐渐拓宽知识面,形成V字形的知识结构。
" B0 e$ k: t# ]; D/ g0 I+ F5 L虽然说得漂亮,然并卵。日本的九零后年轻人的劲头和学力已经不如从前了。
2 ?$ B$ l( d+ O6 M- `8 e5 a& G; B看个人造化,靠谱点儿的悟性高点儿的,会多掌握一些,其他的也有不少混日子的。
4 P$ i3 ^8 }7 f8 z过个十几年等这些九零后走上管理岗位,日本的经济也挺不乐观的,我这样认为。

点评

呵呵,也许是前辈的巨人肩膀太窄,站不下太多人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17 0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08: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6-2-16 23:00
* @; s) i7 _" s* [% `( }. |谢谢你的回复。
2 k( ]0 C) q9 u8 [: N有时遇到无法沟通的情况,也确实是比较麻烦,只能看话语相合的程度了。不合也没办法。: k: A: u( \* S; d/ d5 x8 ~: ]" i
...
( ?* s" r  |$ X5 M1 i' {
呵呵,也许是前辈的巨人肩膀太窄,站不下太多人吧
. n0 s: H' ]( \+ n'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09: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过无痕xh 发表于 2016-2-16 10:47 5 }* C- i% q2 }/ ]3 W9 q4 z
上班头几天无意中看到楼主的帖子,仔细看完了。
7 J) g0 O0 o) O# E写得很好,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W; N+ T) B0 w
PS:第 ...

; N6 m& \7 A, L3 Z/ C6 B; @! z回复子子61961:, w; c6 [% }3 K+ {. Y# R1 ]
在论坛里发帖,第一次这么快就有人回复,很激动。+ J/ [) i9 |7 a4 v3 D: ]: i' L  u6 t1 X
是穷举法,不过当时没想到这么高大上的词汇。" }: D* N9 G$ |" o* ~
应该范围可以从0到2分之派。
9 f" ?3 l/ B- s2 _* k, g我用的是excel2010,可以到1048576行。9 [7 G9 d2 i4 {1 e

点评

原来如此,我的Excel是2003的,所以比较少。  发表于 2016-2-17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我是不会做,但是楼主说的现象,真的深有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1: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侠的分享,小弟第一次用excel去解决这种问题。不过有个小问题,就是结果不太一样哦,求指教。
QQ截图20160217111424.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4: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啊,第一次知道还可以这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7 14: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铭睿WMR 发表于 2016-2-17 12:16 4 b/ F: R+ l! k) F" u6 ^. Z2 h" n
谢谢大侠的分享,小弟第一次用excel去解决这种问题。不过有个小问题,就是结果不太一样哦,求指教。

' t8 U6 r( [% R: O0 I+ C9 u, f- Y: Q, m这个结果和迭代计算的起点有关,从初始值0开始计算,从初始值0.2开始计算,每次迭代时跳跃的值不一样,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它是看最后两次迭代后差值不大,就认为是接近最终结果,于是停止计算的。最后取小数点后三位就差不多了。
6 D& r5 o! E( M" I& X0,0.15  0.21  0.24   0.25# W2 q! _! V5 `$ o* c
0.2  0.232   0.245   0.251* s" \) i/ \& m5 S2 g' t: H
4 Y% x& W1 }# r$ D5 X
也可以参考前面的16,17,18楼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4: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谢谢你,又学习了
: T# D8 P2 R. Y/ o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7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子61961 发表于 2016-2-17 14:44 ; J4 Q0 W0 Y2 c4 R: v) @
这个结果和迭代计算的起点有关,从初始值0开始计算,从初始值0.2开始计算,每次迭代时跳跃的值不一样,得 ...

- f9 K/ _- |4 \3 P9 F+ y非常感谢前辈的解答,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2-19 06:15 , Processed in 0.0682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