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ason6 于 2016-1-3 18:35 编辑
5 |% U, ?$ ~) ^' E" W' j+ Q1 \+ g; B4 w, u8 w8 V
作/译者:畑村洋太郎(日) 王启义 翻 曲彩云! L) s; H2 ?6 @% q. d9 X4 I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0 H8 v7 B g7 h `( g2 R$ m出版日期:1998年8月7 @. X3 W/ P, l9 R: K& ?/ p
+ Y2 w: _. I% F# c9 P8 p. X; ^
年前看的书,趁着假期时间充足,来整理整理,与社友分享,交流。
! m- w8 k$ e: i2 p
1 F* l# C4 q1 {在看的过程中,不只是一次震撼,对于我自己。书写的很细很实,就仿佛像是一位长者,与你对话,思维碰撞。真是句句金玉良言,相见恨晚。其实,打心底,也佩服鬼子的工匠情怀,很多时候都心生羡慕,想要走进,看看他们的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学习,如何做事……梦想自己有天能达到如此的高度,境界,此生无悔矣!! c6 \. W, l7 H4 J, _, b+ c, K; v( c
9 z8 Z4 o4 z; n; t1 D0 f
仔仔细细翻阅本书,字字句句入我心。与《简明机械设计手册》同出一辙,讲的都是基础知识,都讲到了点子,我想打好了基础,小事情做好了,大的机会来临时,才能抓住。
/ n& H2 X' l: c1 S$ C2 P$ }, s$ F* z/ r' ?5 p
2 Q5 F& N% \% V. V: S! x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YNote/data/sina1642718507/c429af8e5e6c4a2496250cb79869a76f/%E5%B0%81%E9%9D%A2.png
, c- @( d/ |5 a5 [
. E( J A% Z# }/ M# h书中主要从“设计的意义”“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的思考过程”“功能、机构与够结”“形状”“力和强度”“尺寸”“加工工艺”“刀具”“材料”“机械要素”“设计与制造”“设计与信息”“制图”及“设计实例”分别做了叙述及很多的实例。 g7 _! W: O/ z7 V% ~# `
8 ~: S. s; S( o( V: T
& J+ X6 C0 J! h2 E4 q! l2 I" k: `☆动态特性在直观上很难理解。因此,某种程度计算是必不可少的。要反复进行动态特性分析,积累设计经验,磨练感觉,积累具有直观判断能力。而在未成熟阶段,即使认为麻烦,也要每次进行计算。
/ V6 h6 A3 w% O$ o6 c( ]8 J2 ^---对于自身来说,有的时候被迫才计算,选减速机,伺服电机亦或是针对于精度很高的设备,才会去计算,而且很多不会要翻书找公式求人,说来真是丢人。我们工程师要有计算的习惯,要学会拿数据说话,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说话才会硬气,不会那么唯唯诺诺。你不要说大约应该差不多,没有人听你这么扯,特别是领导火了“技术这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你难道不知道吗?”吼的你一愣一愣的。。。咱还是要争气,踏踏实实的来。1 [& z( e' `! \8 ?% D6 Y
4 y9 a* O9 D7 y: @
☆操作者在何处作业,人与机器位置关系如何,操作,运转,作业方式如何,维修保养空间如何?& V9 u m5 E* E, d, Q# D" p5 z' G0 j8 R9 e
---俺遇到过在装配车间与客户端调机的时候骂爹的,“丫,设计这玩意儿,扳手都伸不进去”“靠,这线怎么走”“这机构没法调啊”“丫,你让丫自己来装配”……如此种种,工程师经常被屌的脸色发白、发烫,有的两天三头被说,被人美名其曰“捅马蜂窝了”,哈哈,待的久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其实,很多低级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的。那就是,平时要多去车间看,多动手装,勤记笔记,总结,还有就是8爷常说的念书,你不知道,不问人,不动手,不摸索,不念书?你想干啥?迟早把自己玩坏。$ j' m4 C( p5 c- J
; t9 b* r! \. c% g☆机械破坏:几乎所有的机械都因弯曲变形,表面应变达到最大容许值时被破坏,受断面整体的拉伸及剪切而破坏的情况很少。' C3 g5 {; T4 \' f
---曾在某非标公司调试设备,正整机联动的时候,哐当一声,一块L型块裂了。当时科长脸色都绿了,咋整了,重新发个呗,重新做会不会仍然出现这样的状况,有没有考虑受力负载,材料,抗拉、抗压强度。现在很多公司,计算型的很少,只是对关键部位的机构进行计算验证,因为客户急着要东西生产了,要效益,要快。。。。快。。。我勒个去,这样下去,咋整呢。
# \1 M& f; [- F& l6 E& J6 g& m- B( m
☆加工工艺,外形加工:切削加工,磨削加工,放电加工。最常用的是切削加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钻削加工。铣削加工常常是对多个面进行加工,这是因为需要装夹造成精度降低,加工工艺也花时间(约为加工时间的5倍)等问题,因此设计工件形状时,常常对安装固定的方法也有要求。& a g0 k' R4 N# J
---俺们要了解加工工艺,不要一问这个东西怎么做的,你一头雾水。
) {1 e! K2 o7 l3 `& r1 f7 `- I& o$ P |3 W: k, Q* P
☆技术指标: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垂直度,强度。了解刀具的形状,材质及强度。
\1 A- q6 l9 B1 x& D; ~" m0 b* W---我们需要知道常用刀具,因为设计的时候要用到,不然,设计的图纸,无法加工,闹笑话了。我们要明白,' |( _+ y3 a) s9 y. U
钢直尺,最小读数:0.5mm" h* o% k5 H- a: X. _( `
游标卡尺,最小读数:0.05mm (数显式:0.01mm)
) @, I( a! W0 O$ q( c u 外径千分尺,最小读数:0.01mm (数显式:0.001mm)6 w' h+ j4 r: }' w& z' b i! F
固定套筒测的读数:(0.5mm)! T, @7 }: l- m9 X1 b J$ o A
内径千分尺(杆状) 最小读数:0.01mm7 `$ g; A& }1 Y
千分表最小读数:0.001mm$ f# |4 G, a ]0 l' I1 z J
; z! T' I7 i5 ?# u
☆知道常用材质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韧性,强度。知道材质,是属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塑料还是陶瓷。知道常用工具的规格,单口扳手,双口扳手,双眼扳手,活扳手,活套头。- m3 Y$ x1 `- Z& j
---这些都应该熟悉,烂熟于心,或者知道在手册的哪一页,哪个位置?6 p. ~4 u4 _3 f9 P1 g- `4 W
9 s; K' G4 e8 e! T
☆轴承组件的设计制约条件:轴承的选定,轴承型号的排布,配合公差,轴承和轴承座的设计,轴承组件设计,润滑系统设计,安装与拆卸,安装与保养。
7 Y% ]! i4 y, [0 D2 p9 V! O" N---了解里面的各种因素,各种制约条件,知道怎么玩的,才能玩好。
; U1 a) Y$ d' p9 t# E
$ v/ Z5 @7 V3 ^, l☆制作技术信息笔记,设计的总结。不管从任何角度来讲,只有以国际视野来对待设计技术,积极的推进技术的共存化,标准化,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顺利让设计师站起来。! y" R0 g! u9 }# |' l, w
---学会总计,积累,就会越来越好。
1 m3 a! M' p; X8 f0 n5 w( M6 N3 q) C* ~, F. p1 J
☆检图:做完一道计算题,一定要回过头来进行计算是否有误进行检查。人在写东西的时候,肯定有误。无论是怎么心细的人,在100个作业中也要有一个错误。人们说检查会少十分之一的错误。所以检查两次,就会把错误率降低百分之一。这样10~100个零部件构成的机器,则通过两次检查就把错误率降低为零。但是,如果有一个错误,就会使机器的整体无法组装。所以,检查意义十分重大。
4 }. y" t$ g9 n) G$ g---俺自身有很深刻的体会,做完事情,一定要检查,多检查个几遍。要不,到了领导那边,会被K。7 b# I; E2 ]& J: Z+ _& f; W2 W/ T) `
- u% d2 p( b' D8 v0 [3 h" y☆机械组成部分中,可靠性最低的部分之一就是可动的配线配管。认为行程小,吊挂配线时没有留够余量,则传感器的根部,线的连接部分,摩擦部分等会因数万次的反复动作而断线。对直线移动部分,使用电刷,回转变换原件(对配管使用回转接头)等,这样可延长可动部分的寿命。# Y4 @# n! I" n6 I5 u
---书中写的很细致,也做了很多实例。当然,在实际设计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就是考虑不周。
2 n% j; u3 l4 s' g' I' [1 b* R) D% l* K0 ]$ C% [. t4 t
书上的各种实例,妙语,都需要自己去读,没有就翻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书,适合精读。
* b, n# [0 o. e9 H* b6 J$ M' A3 Y
8 J2 q' L" |6 E( M新的一年,祝社友们工作事业再上新台阶。
! i9 P; s! g% q8 _# g( K% z* s' F7 p( |/ F
! x/ Q" s; \! Z& ], H" p( J9 Z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