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苍狼大地 于 2015-12-27 09:47 编辑
/ I/ o& d7 L$ P3 P$ z
$ I$ ~# L6 X( f8 s9 E+ z: S, q《998谈齿轮之基本概念篇》很受欢迎啊,再接再厉,998谈齿轮之设计计算篇,满满的都是干货。。。
0 g U8 c9 p5 i$ Q~~~~~~~~~~~~~~~~~~~~~~~~~~~~~~~~~~正文分割线~~~~~~~~~~~~~~~~~~~~~~~~~~~~~
. e0 V+ S) y( y9 p
3 R1 | |- _( Q8 K: W一、名词术语
8 a8 |9 X7 T7 y( u# |1.1 模数
# I- S2 y. {3 U& e& A" V7 h — 对标准直齿轮来说,全齿高大约等于 2.25倍的模数。
, ]4 u7 e: y& T; R0 c V% o/ F — 变位量=变位系数×模数,
1 C% `5 P( k' P8 ^- y ☆ 模数大的,变位量相对大,因为可以取用的线区间相对大
" T4 D/ e6 U- B ☆ 模数小的,齿高自身就比较小,可取线区间小,不可能有大的变位量,
' J _& _* s- H" g2 z' C) s! [, A ※ 什么叫做线区间?
. W% x4 D, n2 {4 X i' i" z* z ☆ 数学上可以计算出极限变位量,与模数有关,超出极限变位量,无法啮合3 @6 b8 ~$ P4 i* V
— 既然变位系数与模数没有内在联系,为什么不是直接给出变位量而是用变位系数折算一次?2 ]) }6 }& E/ ]7 d
☆ 现在用的模数制齿轮,计算是以模数为基础的,许多计算与迭代都是以模数为基础展开的,自然变位也一样。
$ i4 o+ z" T U8 W' n; G ☆ 但在加工的时候,确实用的是具体数值的变位量,不需要在加工中再进行变换。
" t( D( q) G, z4 V — 齿轮模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 c, n% U- U* p0 @$ I ☆ 模数是按强度计算得到的,或者说取决于强度。* @, D, d; V2 U3 H
☆ 齿轮传动系统,不是简单一对一的单点传动,也不是计算单点传动发现模数不行就只能加大模数。齿轮,多点传动的系统很多的,齿轮书籍中有介绍。学习多传动系统,对设计齿轮有帮助。
x. U# d, D. }5 G i ☆ 计算模数,一定要有合理性,
* z- H% E& `* X0 Q* G9 _# i □ 首先强度要够,但模数大了以后,重合度就下来了,寿命就不好了
$ g, E, I3 k. y, E. W! I& A □ 小模数,大重合度,依然可以解决力矩问题。
; Y% e% u, F9 e' J: g □ 也可采用多点传动系统解决力矩问题。; D2 b% Y! E, ~$ I" ~5 B% p: @
— Q:国内的齿轮模数虽然是第一标准最大是50。某国外企业手册显示可以做到最大56。国外的加工水平和标准能做到多大?
6 R) T g2 r! A' V/ [0 M* _ ☆ 对与齿轮模数,没有准确限制,尤其是不全齿轮或半齿轮。3 t- U- ?) s4 J: ]# ^6 W- d+ \
☆ 是否采用大模数齿轮,主要考虑有无必要性。
2 {* r6 n/ q1 s! v- a) t □ 经济性考虑:模数太大,直接采用其它传动方式,如多点传动、液压传动。如翻转钢包的机构,有齿轮传动、销齿传动、液压齿条、摆缸、油缸接力等多种方式。/ v4 O$ h# Y/ d
□ 技术考虑:模数过大,齿轮设计加工问题、轴安装问题(需要采用双向切向键)。7 ^) s" g6 S# z+ p; O" U1 r
※ 什么是双向切向键?具体的结构形式是如何?7 n( N- c( y* u% Q2 Y
□ 设计合理性:当大模数齿轮(如80,100),技术和精度都没有问题,是否经济划算?谁使用?为什么要用?
) }, [9 e; }& C* O; T r
6 q2 M+ ?) N8 m1.2 变位系数
% `7 M. W! A0 H \3 Z — 变位系数,不是改变了模数,是改变了啮合位置,即渐开线的啮合点," g$ i5 H; f+ M' {4 } a
1 } y+ Y/ ?" p+ J- |7 R& D
1.3 渐开线齿廓) F$ b- P5 l6 X+ h3 v: d: C6 V" q
— 齿轮渐开线齿廓精确求解及其参数化建模,对数学要求高,设计大量坐标系变换,必须念通数学。$ O) T% e5 F9 {& Q
— 齿廓和齿根过渡曲线的坐标转换,涉及大量几何关系和数学。玩通之后,齿轮通了80%。玩精通后,是高薪工作,现在懂的人很少。
7 O* O, j% |; h" k — 研究齿形,多从受力和传动啮合方式考虑,然后设计刀具和机床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实现齿形的制造。故而齿轮有两个方向:$ d7 v6 L5 d) t' `. ^$ a
☆ 纯数学力学的齿形设计8 j( ]( R: X* n0 B0 y
☆ 工艺装备的设计(刀具和机床或者模具)。
& f7 r3 w$ @! j |- i ※ 齿轮为什么有好多种线型? 有渐开线的,有圆弧的,有摆线的?所谓啮合,要考虑许多对象,不仅有运动的,还有动力的," n! N1 R7 T8 I# l( b4 a
. W4 q4 P& O3 O: F# z3 B1.4 传动比4 N3 r5 E% E! H* p: f
— 为什么设计手册上讲齿轮传动比要小于6-8?4 y* u7 E3 P# w1 }# @( [7 d
☆ 限制一级的速比,主要是考虑大齿轮的尺寸,齿轮箱的体积,总重量,有一个划算的问题,设计设备是考虑成本的,速比大到一个数值,可以采用多极,这样设计重量比较合理
6 }5 G& B0 ]2 _1 M L ☆ 而对于开式齿轮,往往是采用一级大齿轮,这个与你说法正好相反,
9 S3 [7 J6 A+ Q" d. |- o ☆ 传动比受小齿轮大小限制,非变位20゜压力角齿轮最小齿数为17,否则根切。如果传动比是8,大齿轮要136齿。制造成本,安装精度,齿轮本身质量,转动惯量,轴承负载都有问题。
/ B- @' R& q3 K% A — 大传动比下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比较:. S' l- P3 ]! G* U9 [ P
☆ 传动比:涡轮蜗杆比齿轮高,如果单头,蜗杆旋转一周,涡轮才旋转一齿。
4 V. i0 n7 Q" Q) G ☆ 效率:齿轮比蜗轮蜗杆高。0 w: M/ Q. ?8 f: `
☆ 使用涡轮主要考虑到自锁性,输入输出轴异面而且空间受限制。否则使用多级齿轮组比较合适。! K9 d' F" t7 ?
% g6 L |: F$ a* m, \
二、齿轮设计流程
1 p9 t2 s. A( ]2.1 设计齿轮的流程' H! ~ w4 ~' `2 v6 g2 U5 @3 o
— 确定啮合曲线(手工画图):# q/ o6 L* \- J( f) n6 `4 w) m( d
☆ 从黄格子纸上撕下一页,画一个圆,标注一个公式,那是基圆,从上面拉出的就是渐开线,标一个解析式,对 面再拉一个线,再标解析式,那就是两个齿面的啮合,
/ R- B& w3 L# p) w( A ☆ 根据精度就知道要多少点作图画的曲线的精度是合理的,点数太少曲率精度不够,点数过密会把计算机算死的。 b$ K( a5 y. U" g
☆ 需要很扎实的基础知识。
I% b( f: e$ m ☆ 齿面轮廓,不是那种画几个圆圈的方式,你没有齿面轮廓怎么计算应力有多大?没有这个轮廓,用有限元分析什么?
9 K f. U l1 i2 r4 I — 建立啮合模型
4 G; Z0 I! u' C" Z' N0 D/ E; a! Z ☆ 有了三维图后建立齿轮啮合模型
6 Y4 t& ?" e* B& _4 g1 i# B0 o ☆ 有了模型就知道各方向的受力,就可以建立支撑加以约束,有了这个约束就可以画箱体,就知道箱子的厚度。. r8 Q3 g8 F! V7 o6 g; Q! b; n/ O
☆ 用解析式的联立算接触应力,求强度计算,再反推中心距、齿宽等等东西
7 {' n' e' E1 Z, m ☆ 我用有限元做齿轮计算,是有了具体的对象,初步计算都好了,确定可以用了,计算那个啮合区域的最大应力用的,是个计算的辅助手段,
. j( t* F/ ^& b" J ☆ 再琢磨齿根曲线,有多种,与加工方式还有关,再琢磨齿面轮廓修正,琢磨一下,
; h K3 u7 C% N0 M. r9 _- U — 齿轮轴设计
( o9 M5 P' V2 j: ` ☆ 齿轮轴受力时产生挠度/ w* _# }( {1 U0 M* y' {
☆ 挠度很关键:会改变啮合点的位置,恶化啮合,产生噪音,缩短寿命,带来一系列你不希望见到的结局。/ T# z; \* e0 K6 e) p
☆ 解决措施:7 Q* G6 {- z) `9 P+ C4 A& g
□ 考虑齿轮轴的设计( i+ u0 G Y3 y* b; ^
□ 选择合适的轴承,用轴承的支撑刚性减小齿轮轴的挠曲变形,什么轴承好?需要计算。! t e! K# I" R3 B) N' j7 L* C
— 热变形计算
! I# c% z; n( u* y% G ☆ 多大的负荷,温度可以升高到多少度?3 J$ \, s3 k g* g$ r
☆ 温度会稳定在多少度,这个轴会热涨多少?
# o% V8 @& M8 D, i$ X9 ?6 o3 r. G+ C ☆ 热涨对啮合有什么影响?
. N4 f( t# i3 U — 箱体计算
4 R# g# g) }0 d( x7 ?4 Q9 M4 B ☆ 画箱体,对角扭转就大概知道箱子的厚度。2 l3 K+ r3 f6 S J2 z
☆ 考虑各种其它的空间变形,因为箱体刚度不够的话,再好的齿轮设计都白搭,根本就没有寿命可言 W3 v( W9 w3 d! H. l
☆ 鬼子的箱体都非常厚实,为什么?你计算了就知道,任何的偷工减料最后一定是害自己的,
6 j( C* N, M6 O8 H/ M @ — 总结:
( _" L. ?5 C" O ☆ 鬼子也用有限元进行箱体设计,但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而是在有基础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精细设计,懂设计和有限元的根本。
2 c1 X1 f7 n& d/ C9 P7 D+ Z& W, s ☆ 鬼子的齿轮箱好,有材料因素,有热处理因素,最重要的是人家设计的就好,设计水平比你也高,有限元用的水平就比你高一大截,水平高是总体水平高,$ ~% D4 B( R" C
☆ 鬼子设计东西,一般有针对性,还是我们说的基础东西比我们扎实。设计一个东西要体会其内在的真谛,没有体会这个,就玩不好,玩的基本是表皮东西
! q; J: K% Z; e6 I) _( u1 H — 优化设计:优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要针对你玩什么,举个例子, 玩齿轮可以优化,比如讲究效率,如何优化齿面函数,而组装齿轮系统,也可以谈优化,是讲究装配效率的,玩的是节拍,就与玩齿面完全两个概念,' @9 X# U5 N2 j2 Z
- p! Z! t) ]8 K/ n0 F" z
2.2 传动系统设计流程:# F3 E4 D8 R; F5 T* r q7 M- j
☆ 闭式箱的设计是以齿面损坏为基础的,而齿面的损坏与循环次数有关联,当循环次数非常少的时候,就谈不上损坏。(开式齿轮不必计算接触强度,直接计算弯曲就可以)
* t! e3 h6 k, O8 l7 w ☆ 电机的选择是以力矩为基础的,力矩够了,就能转,烧不烧是以发热为依据的,而不是理论计算,
3 ~! S' [; L3 Q2 C ☆ 我们的体系是在原苏联的体系上‘升一级,靠一级’过来的,而苏联的体系是在原德国与阿根廷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而米、英是另外一个体系,是讲究人的设计基本功与设备的实际功效为基础的上面玩设计,
! W' } ^. W8 V+ E+ ^+ q ☆ 米国怎么玩一个机械传动设计,因为基本功好,一切是从基础开始的,做一个传动链,把尺寸都摆出来,哪里是哪个设备,电机一小时启动多少次?运 转力矩是多大?这些都是精确数字,再电话给电机厂,要这么个电机,电机厂的数据是实验出来的,给你用,保证不烧,这样就比你蒙头选的要小几分之一。电机小 了,减速机也小了,而当运转次数少时候,按弯曲计算齿轮,齿轮箱也相应小了,当箱体强度不够的时候,只加强箱体,而齿轮箱整体小了,其传动系统就是比你小 不少,也一样用多年。鬼子有时的东西又做的比我们大而且结实,为什么,就是考虑极端工况,比如化工,比如石油,比如工程机械,而鬼子设计桥梁这些东西比我们结实几十倍。9 h5 l6 s' u7 K. s# j5 w$ g
☆ 我们差在哪里了? 国人的教育一直比鬼子差,基本功也比鬼子差的多,对机械理解深度也比较浅,以前是因为闭关锁国没有办法,我许多前辈基础都非常好,但都是学的苏联的理论,这个没有办法了,而新一代主要是不念书,没有基础概念,: p' r' H( a; y4 A' B
☆ 现在的产品问题在哪里? 本该做的轻巧的东西,因为基础理论的薄弱,不会,而做的很笨重,而那些投机取巧的家伙,把山寨的东西做的很轻,但没有使用 价值,而本该做的非常结实的东西,比如破冰船,受设计水平与材料的限制,也不会做结实了,这样,我国的产品处于两头不靠的境地,: P( ]9 F& U. l! ]+ b
☆ 怎么玩好了?不是看哪本手册的问题,是对于机械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实质东西,对设计,材料的实质非常了解,阿拉设计冷床,20年前出口的东西,可以做的 非常轻,也一样在东南亚用20年,而国内要求高产量、高节奏的大型东西也可以做的很结实,也用多年,实质,就是你懂了机械,懂了那个东西到底哪里弱?哪里 是要减轻重量的,哪里要加强,这些也基本是经验,手册是不会有的,
( b- C9 C) E9 K% c f# s4 Z ☆ 你怎么玩好了?还是阿拉说的,基础,无论对什么,懂其基础,就全懂,阿拉发现,玩齿轮的,没有几个懂渐开线方程,阿拉特奇怪,
( ^9 u4 S/ i. A S2 a( ^5 J. t/ s5 ?5 k# C* ?! c* G
2.3 如何做齿轮或减速箱设计的?
$ j7 e7 G- p5 o+ z d. e ☆ 90年代之前,都是手工计算,计算机计算是近15年之内的事情了,不仅计算齿轮,还计算箱体,计算书写一大本,比如大型飞剪那个齿轮箱,齿轮箱计算有差不 多100页,那时米国公司也是手工计算,全套设计好了,给有限元室去分析,; t. z' {. N* |. L# O3 i
☆ 计算机发展以后,有几年还不错,现在是有计算机对许多人也没有啥价值,因为如何输入数据,就是一个大问题,许多家伙的电脑里面各种软件是齐全的,但对齿轮箱设计也一样一无所知,不知道如何下手) b" s2 `3 F% b0 M+ O6 h$ x
☆ 手算熟练的,根本就不必你自己操作计算机,我现在计算大机架的危险点,计算齿轮箱的变形,许多都不自己实际操作了,因为已经先知道哪里危险了,人家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是可以准确判断的,而计算操作者是不懂的
. o7 J: ^! C. _& b) f; ]+ H — 对与减速机,需要学会完全三维模拟,热变形计算分析,每个部位的变形量要能够计算出来,包括热状态 下的齿面啮合,热变形下啮合点的偏移,还要轴承压扁对于啮合的影响,所有这些,阿拉都可以计算出来,可以给大型的机构专门玩这个,并且说的明白。玩齿轮箱,一定要玩到最基础层面,否则,半吊子,什么都不是,既不能玩大的,也不能玩小的,因为不懂,
; n8 q- Q. I, I }1 O# p+ y- T v, s l( D$ c# r- \, @" ]
2.4 大齿轮流程:% o5 ]7 }" k: n6 f1 b# K
— 设计要求:一种大型的回转支撑的圈体,滚动滑道用于安转滚动体,齿圈用于驱动,这个东西,要自己选择钢坯,多镦多拔,冲孔,扩孔,制造环件毛坯,退火,上大型滚环机
+ ~; F1 W9 w& p1 X — 滚出符合要求的毛坯以后,初步热处理,没有这么大的炉子,还要自己砌筑炉子,加测量点,控制温度,基础热处理好了,就是加工,做内滑道,加工外齿,大齿圈你说用什么加工?许多家伙不懂这个,1 g' U3 i" {. ^4 c. A7 g R
— 关于计算,因为这个东西总体循环次数少,计算两个东西,一个是强度,一个是早期疲劳,早期疲劳没问题,结构不会损坏,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次循环,因为整体寿命区间,总循环次数不多,
5 z5 K4 Z! s& v0 y' D — 很大的这类东西,说不上有多高技术,就是环节控制完善,从钢坯开始,严格控制,流程熟悉,哪里都不忽视,比如齿圈部分,滑道部分的探伤,这些很重要,有人忽视这些,加工完了,发现缺陷,报废了。
5 ?$ l/ A6 K ~& `% ]' o — 热处理必须严格。材料成分,金相,探伤,热处理,一个都不能忽视,否则是找死。( w: x0 M3 S& P$ g# b
— 国人特别爱忽视热处理,这是致命的事情,洋人对热处理非常严格,温度差一点都不运行,我就是坚持这些,一个是材料必须合格,严格热处理,严格探伤,准确计算使用寿命,有这些,谁都不是你对手,因为他们瞎凑合
. X, z8 @7 q$ Q- d% ]; t8 C — Zerowing:
Y4 Z; l; l ?# b) L; ^0 c3 g! Y% @0 ] ☆ 从使用齿圈判断,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直径过大,通过分体以方便加工。第二种就是材料不同,用这种办法降低生产成本。1 c; i X4 Z i6 b
☆ 从外齿内滑道结构分析,这个齿圈应该是属于飞轮性质。+ w6 q) x( Q+ v/ P' g
☆ 确认基本信息。承载条件(扭矩、转速、是否存在冲击等)、配合齿类型及齿形参数、减速比、润滑条件。9 w/ o0 v/ T& H3 ]; [" R
☆ 基本齿轮计算和变位计算(包括选材)8 g. V: Q' o) m: g% m
☆ 根据具体齿圈尺寸,计算在工作转速下的抗扭强度问题,确定内圈尺寸。
% X9 J5 |: v: h- g1 k ☆ 内滑道设计(这个真心没玩过,推推看)。根据承载计算平均接触力,根据平均接触力计算滚珠的挤压强度,选择适当的材料计算需求直径下限。根据转速和螺 旋传动规律,计算滑道螺距。螺旋方向应根据斜齿受力方向和转动方向确定,尽量减少滑道部分在轴向上的承载。根据螺距确认滚珠直径上限。确定需求硬度。设计 滑道供油回路。
3 F9 W, K) h8 G: b' J ☆ 确定配合公差,计算静平衡、动平衡,通过配重,调节平衡。- ^, p! t$ _% a
☆ 寿命计算。寿命=设计循环/循环速度。这个跟轴承计算类似。8 Z4 G3 u( h; p1 A9 Q6 ~
□ 计算轮齿疲劳,确定轮齿寿命。
- A( m7 m# ^% N+ _# [ j6 y( m5 M □ 计算滑道在存在滚珠滑动条件下的接触疲劳,确定滑道寿命。8 T: X4 W9 W1 U5 V% O: c- J/ p
□ 取二者小值,并适当降低大值,以期待同等寿命。( O* w6 O# n8 F0 k5 j% y
& N, w$ E* |0 z6 E: X/ T" S
三、设计细节:1 i' L9 @* n- u) A' n* L4 l, m
3.1 齿根强度分析
0 p: N% F( y1 H9 z, [; y* A% R — 花键与齿轮的这个问题都存在,母槽根部的倒圆角和端面连接的部分应力集中很高。齿轮可以通过强化齿根来解决,米国有设计是在齿轮根部作一个大的内角,切掉一些捏合,损失重合度来解决的,这个就是看你怎么取舍?计算寿命够了,基本没有问题,
& p# ~4 K, X/ ]# S — 有些齿轮在加工的时候,不会把齿形做成标准的渐开线,而是经过计算,使得齿轮在啮合的过程中,齿形成为渐开线。
& Q! R- s0 e* b6 f7 E. n0 s — 在齿轮装配的时候,会将中心距做的稍微小一点,让两个齿轮在运转初期,就将各自表面磨去一部分,然后再进入工况。
+ |) i% q- w9 f, V# I" J1 Q! L — 高速齿轮,高精度齿轮,都是经过‘齿形修正’的,而这些修正,有各自的目的,有些是为了提高承载力,有些是为了降低噪音,主要看干吗用?再针对其目的,进行修正,修正有一部分是理论计算,有一部分是经验系数
2 m F D% E) I4 ]8 Y0 Y% [: Q) X& Z' f
3.2 齿面强度分析2 B3 x6 c0 L D# `
— 齿面超宽以后,对于箱体形位公差,轴承精度,齿轮自身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如精度不够的话,齿面的不均衡载荷就比较严重了,特别是某一侧的受力会变得非常恶劣,甚至破坏,而破坏是延展性的,这就是根本,( B& P- R/ F4 Z7 A% W2 T4 Q# K
t) [$ d: Y2 ~; Z& _- u/ D8 w
3.3 GE修形 - 微根切技术
& m: O; z) `2 | — What? 基本情况- R; x0 m/ L. }; C9 d3 c
☆ GE 的齿轮系统,起码俺觉得是举世无双,把齿轮玩透了,所谓‘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以比西门子组织研制的齿轮寿命强几倍,无论是数学修正,还是材料运用,炉火纯青,普拉特也很类似,也很牛,彼此彼此吧, _* x+ @% Z% Q1 T8 d) U
☆ 玩各种齿轮,对GE佩服的不行,GE的某些齿轮连西门子都无法攻关,寿命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底蕴,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底蕴,它才存在了100年。Ge的齿轮系统非常难玩,是一套独立发展起来的设计与修正系统,要深刻理解,另外,其材料系统也不同,必须非常熟悉,有强人才能玩,但利润非常大,GE的齿轮系统,国内用,例如大,寿命可以到国内7-8倍,
& Z( Y& q+ B) h8 j! b8 e2 I3 y! M+ V7 w ☆ 大型矿车,行星轮系是浮动传动的,就是太阳轮是不定轴的,传动的时候,靠齿面自导卫,所谓的‘GE修正’,他不告诉你关键的修正数据,你拆开了仿制,寿命就几个小时,而他可以用三年,最终,你的命脉被捏住了, p) [% A: |6 R
☆ GE设计齿轮,齿根部分,就是设计成‘微根切’,采用变位控制,就是怕磨齿面的时候把齿根给磨了 ~! y: k+ m5 y4 J
— Why? 设计目的
& U0 }& _2 L( K0 `! _" d ☆ 齿轮磨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对齿面的接触疲劳有好处。
/ ~' G& B7 k8 Q/ B- d, O. } ☆ 但由于齿轮根部受弯曲、剪切载荷,磨削可能成为表面裂纹来源,残余应力分布也不利于提高齿根寿命。+ \; I% w0 L+ g$ u
☆ 因此,采用了齿轮‘微根切’避免根部磨削。
- O+ q3 A: ]8 d& { — How? 工艺手段
, `9 L2 V! c# k4 t% M$ b8 c ☆ 重载荷,高循环次数,高寿命的齿轮,必须是合金钢材料,齿面硬化,6级并且磨齿,磨齿过程中,会形成‘台阶’,这个台阶对弯曲疲劳寿命影响非常大,GE公司设计齿面修型时,特意设计一个‘根切’是砂轮磨齿面无台阶。业内称‘GE修正’,所谓说微根切是一个简单说法,其保护微根切,跟切以后再修正齿底圆弧曲线,是综合考虑啮合线,寿命的一个妥协结果,
+ Q' }" t% W( G- D/ f4 K — 如何学习?) j; v4 k( i6 [0 ]8 i" ]0 m4 Z
☆ 齿形修正,要学习理论基础,靠摸索是不行的,建议你先学习齿轮的理论部分,学好了,就知道噪音产生在哪里了,再学修正,就有的放矢了,噪音很复杂,有齿坯带来的,有齿形问题,有轴承问题,这些都必须学习,
! ^: i3 k1 k R( J, u9 h+ Y8 q ☆ 轮边减速机齿轮修正,没有书专门介绍,没见到过,轮边修正有好几种,GE与西门子的计算方式完全不同,材料也不同,5 ^7 j# X8 |- s6 s. @
, ^2 O# z7 u6 p* G$ |# \+ [, h
3.4 螺旋伞齿轮的设计:
* q4 p3 a. ?1 K8 L4 k — 螺旋伞齿轮,支撑应该是靠齿轮方向是为滚柱轴承,内圈无挡边,外圈为卡簧定位,因为没有轴向力。而远齿轮端,也就是轴端,为八字对顶布置的圆锥辊子轴承,外圈定位为肩与压盖,这样才可以确保定位可靠。内圈为距离套与螺母,螺母还要加可靠的锁紧。压盖上有密封槽,应该是外硬内软的两个密封,2 G8 s, T* C, k' ~0 W( T
— 为什么应该是这个样子?首先,螺伞传动精度比较高,定位距离必须非常准确,其次,还要考虑热涨,与联轴器的连接,假如你轴向窜动过大,会把液力耦合器的动轮打坏的,他这个结构是没法解决热涨的,冷机与热机本身的间隙就不同,没法处理,需要同时考虑受力和热涨。! C2 f+ A' i7 s6 {( x4 B
— 象设计这个减速机,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有时有故障都不知道哪里的故障,我设计过高速的,大型的,实话说,玩减速机,阿拉都不敢说全懂,说拿来就会玩,都且捉摸呢,有时方案就搞好多天,一个大减速机,阿拉都是安排先做方案,再讨论,设计院都不可能玩的过阿拉,% c& i$ ~+ H r" y* D+ o8 z# ?% w
— 螺旋伞齿轮,要非常准确控制径向啮合。布置问题是这样的,轴涨的同时,箱体也涨,综合考虑,首先要准确控制径向尺寸,而圆柱辊子轴承的这个性能好,布置在这里可以减小圆锥辊子轴承的载荷,提高轴系整体寿命,
: ^ k4 D! o0 l7 g — 设计这个典型东西,应该是把齿轮先玩出来,头脑里有齿轮的,相当于摆在桌子上了,根据齿轮的受力来布置支撑,布置好了进行计算,这样就不会有问题,现在都是蒙着脑袋胡乱抄一个东西,自己都不理解为什么。
& c$ |6 I% T( z* e — 轴承的布置有不同的类型,这个说法非常多,各公司有不同的依据,比如弗兰德与诺德可能不同,但都是可以说通的,现在有限元发达,可以做充分的模拟,一切都可以说明,
3 u5 a+ Y5 W. G( P4 H j0 [. R4 p — 先把计算与齿形修正部分玩一下吧,玩到可以设计5级螺伞,前途就大大的了。以前有正常齿轮基础,起码要玩一个月,才可以熟练,没有齿轮基础的,先学齿轮,上来就玩螺伞,玩不了,会死人的,哈哈
3 t' A$ _/ J2 d% x7 ~9 P: l
]6 i) v( V8 |, x0 x2 m
$ z% q+ C9 U+ ?. m4 F; m* s3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经验知识|主题: 41, 订阅: 9
- · 小知识|主题: 150, 订阅: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