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几天只顾得上写,没有回社友回复,抱歉了。好像还有很多话要说。比如,工商社会(与文化)和农耕社会的区别。在工商社会中人的思考方式和活法。
还有作为个人,可以过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我是如何读书和认知美国社会的等等。在机械社区我写的帖子最后都落实到企业和产品上去(也就是如何走出困境)。和这个主题关系不大的,我有时间写到别的地方。(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宗教的理解,国家构建,政治运作等等。当然还是不谈时务,只谈外国人和中国古人的事。)
对工商社会理解,稍放后一点谈,先谈如何改变。
前面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还是通过努力去改良社会。这个问题,我很久都没有想清楚。胡适的老师杜威出身于小贩之家。杜威的一句话常被胡适引用:民主可以零售,不能批发。我把胡适文集12册都下载回来看,也没有看到民主可以怎么个零售法。后来也看了胡适的传记和不少同时代的人和自由主义学者对胡适的评论。才知道,胡适自己对民主自由也没有搞清楚。
孙立平先生有个社会溃败论。那我们总得找个办法让社会不要溃败吧。为什么有的国家社会不但不溃败,还可以改良进步? 琢磨清楚了前面的问题,才算明白了。让我去适应一个溃败的社会,总是心有不甘吧。让我去改良社会,肯定没有那个本事。毛晚年接见外宾时说,他也只改变了北京及其附近的几个地方。
既然这两件事都不能做,那该怎么办?再说,我们也没有权力要求别人改变,像鲁迅那样要改造国民性,那样会走上一条奴役之路。
美国社会之所以能进步,其秘诀在于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羽毛相同的鸟,自会聚在一起。亚里斯多德) 如果你对目前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或者人际关系不满意,如果你觉得错不在你。那么,既不要改变你自己去适应别人,也不要强求别人改变。找到和你想法、志趣类似的人,一起工作或者生活。中国有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讲的也是这个理。
一个人不要说改变别人,改变自己都不容易。比如控制体重,一个人坚持下去不容易。如果加入一个控制体重的朋友群,相互鼓励,交流经验,既可以少走弯路,也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古希腊, 就有人类是社会型动物的说法。西方人经常考虑一群人在一起该如何生活。我国古代社会的特点是皇权专制加文官治理。除了皇帝梦不能做 (只能靠造反夺了鸟位),有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阶层流动远比西方古代容易(古代日本阶层流动也不容易)。 儒家文化要么注重个人生活(修身,慎独等等),要么关心国家大事。西方人关心怎么过好自己所属自治体的生活。我国的皇权专制对自治体是有戒备之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与"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区别大了。
儒家文化也没有如何运转自治体的内容。儒生必须依附皇权生存。有清晰规则,运转良好的自治体,在传统中国是几乎不存在的。
日本近代的村落共同体, 重要事务由村中的议决机关——寄合来处理。寄合,是村里的户主联合会,采用全员认可制。一个问题,只要有一个人不同意,也决不执行。在第一回寄合上未取得一致的问题必须经过两次、三次的协议,达到全员同意才执行。
企业就是一群人组成的经济自治体。因为有长期自治的基础,西方和日本企业在内部治理和利益整合上比中国强,尽管他们内部治理的方式不同。
社友大都知道五月花号公约的故事。其实当初英王经营北美殖民地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有些公司拿到了经营某块地盘的特许状之后,就聘用技工,到街上找一批无业游民,把他们送到北美来建立定居点。当时的生活条件很恶劣。冬季气候严寒,土地贫瘠,还有疾病侵袭。公司建立的以牟利为目的的定居点后来都难以生存。而怀有信仰和理想,又有良好契约规则的清教徒自治体,通过互相帮助,不但生存下来,而且兴旺发达。人以群分的自治体,也有一个优胜劣败的淘汰过程。内部治理良好的自治体会连同其运转规则一起传程下来,成为后来者仿效的对象。
五月花号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对于后来者的范本效应。
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美国创建的试验区。(我老乡不通,为什么有过试验的翻译为空想,没有试验过的倒自称为科学)。它位置比较偏僻,我今年夏天才去游览一趟,拍了些照片。欧文到美国之前,是一位管理奇才,成功的企业家。他在血汗工厂偏地的英国的实行人性化管理,它的工厂是贫困阶层的福利工厂,还能赚钱牟利。他到美国搞试验时,有资金,有管理经验。理想崇高,得道多助,美国不少名流都来襄赞盛举。我国80年代工业改革时报纸上有句话,叫“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据解释是:搞改革试点时,各种资源倾斜照顾,所以成功。推广后,各个工厂没有这些条件,所以失败。从当时欧文在新和谐拥有的资源来看,他是不会失败的。我在参观时想,如果他成功了,美国现在应该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具有美洲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了。新和谐的故事值得以后单独写一篇文章。我看是欧文对人性的幽暗之处缺少洞察,其制度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失败。
所幸今天已经到了21世纪。公司内部治理的制度规则已经不需要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如何选择合理的初始制度,制度如何演化与时俱进,合理的制度下得到不合理的结论时又该如何?前人已经有太多的经验教训供我们参考,只需择善而从,不必缴纳昂贵的学费。如前所述,大学都成废品生产线了,哪里还能找得到同道呢?我前几年读过一篇文章:天性的知识分子。讲一个叫吴立红的农民。早年家贫,未上大学。喜读书,善象棋,得过几次无锡市冠军。作者说他有纯粹的知识分子气质,反而是读过书有头衔的,市侩功利气息扑面而来。感叹知识分子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天性。
我在看社会学方面的文章时,也看到过有5%的人总会与众不同。即便是在很烂的大学,溃败的环境里,也有人理想尚存,勤奋上进。我国人口多,5%的人也不少了。现在又有了互联网,同道们总会走到一起来。5%是个神奇的数字,以前打右派,抓坏人,都按这个比例。一面说,六亿神州尽尧舜。一面又斗个不停,自相矛盾。现在毕竟与毛时代不同了。个人有了相当大的自由度。制造业除了军火,民企差不多什么都可以造。没有本事造出一流的产品,赚到钱,也不必怨天尤人,所谓点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现在是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不说走在时代前列,起码要跟得上这个时代。否则,连和别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成为时代的弃儿。这个时代就是工商时代。对于工商时代的理解,我在下一篇文章讲。照工商时代的标准和法则,建立跟得上时代潮流的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这条路走通了,剩下的95%也会跟过来,社会也就进步了。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我的深度思考(1)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2)(3)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4)(5)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我的深度思考(6)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7)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8)
制造业的困境与出路(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