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滚刀鱼 于 2015-9-1 10:22 编辑 1 N2 ?+ ^% r) b7 e+ [4 a2 _
. n- @8 @. U+ r: C
学机械你得“悟”# x! W, C/ M0 f6 ~; s
F) K/ b: d+ y% g/ ~ 所谓悟,有开悟、顿悟、参悟、领悟、大彻大悟、恍然大悟,听着都挺玄乎的,但是为什么比较难学的东西都要“悟”?那是因为师傅自己很难讲清楚的时候,才告诉你:徒弟,这个你得自己去“悟”了!学机械的一直讲要积攒经验,至于为什么要积攒经验,因为很多知识书本上没有讲清楚,需要你在实际工作中去了解,去熟悉,去学习,去积累才形成自己的经验,当有一天,你自己混成了老师傅,你徒弟问:这个机构为什么这么做呀?什么原理呀?你如果不清楚原理,只知道那么做是合理的时候,自称师傅的你只能告诉徒弟:这是经验。更玄乎的师傅会说:徒弟!你自己慢慢悟吧。: Q! C( [- ?3 f [/ ?
8 {' U# y# E% g. u2 N' ^; j" N0 P8 ~6 w
比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皮带运输机,这对于很多设计师来讲比较简单了吧?但是皮带运输机运行起来,有些跑偏了,你开始痛苦了,开始不断的求助,有人开始骂你:你这个饭桶,这么简单的机构搞不定,也有人回复:辊子两侧加挡片,你试了一试,刚开始还行,还真有点效果。3 r4 [0 j- h( k+ c: t1 V4 ]
$ ~; b [% v" v; G" U: `
但是运行时间时间长了,还是跑偏,于是你开始更痛苦了,又开始不断的求助,又有人开始骂你:你这个笨蛋,这么简单的机构都跑偏。也有人回复:把辊子车成锥形。你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你开始学会了怀疑,于是你想起了手册,对啊!翻阅手册啊!手册就是最好的老师呀!于是你开始学习翻手册,手册上的关于解决皮带运输机的跑偏问题还真有好几种,其中的一种解决方式和第二次求助中那位网友回复的差不多,手册上还画了一个图,把皮带辊车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圆弧锥形结构,并且还有相近的推荐尺寸,手册只告诉你,这样的结构是可以防止皮带跑偏的,至于是什么原理,手册上并没有告诉你。
/ N/ M! u9 K6 Y) ?/ t8 Y- I
# S% B5 r3 ]3 S2 ] 有点追求的机械工程师可能会研究一下为什么这样可以纠偏,认真的悟一悟也许会知道其中的原理,当别人问你什么原理的时候,你可以从皮带的运行速度、辊子与皮带接触处的相对速度,以及皮带与辊子的相对滑动速度讲起,再讲述一下,当皮带跑偏时,皮带偏向边的相对滑动速度增大,又因相对滑动与皮带和辊子的摩擦力方向相反,则辊子给皮带的反力也大于未跑偏边,使得皮带的跑偏得以纠正。显然你是一个有追求的工程师,当然这种理解也可能是错的,因为真理是相对的,而且真理不止一个,如果是错的您就当看笑话,如果是对的您就当个小知识了解一下。* [0 S. {8 P' r, h9 F6 \6 o# e
' R; d- n+ q& G9 c. I0 k; j 而没一点追求的机械工程师可能就照手册的结构做就可以了,而且确实管用,也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当别人问你这是什么原理的时候,你可以神秘的告诉他:哈哈!孩子!好好学吧,这是经验,哈哈!3 K" f- z" q a2 }( _+ W) x
% l% n8 W5 C( M. \# J8 l此处要赋打油诗一首:哈哈!0 p+ {; C; |$ X1 c' u+ O
+ _9 m. D+ F/ f$ @: r" x老猫教老虎,
: L: @' P: Z( N& R5 ^% ^. h5 m不教爬大树。
8 P5 a$ U! L, A' T1 A$ h K# \, d* e留点徒弟悟,9 G* n( F2 P A: o
不然死师傅。0 C2 h$ G' Y) _* ~
9 D& k; `1 _: P; u
现在的机器设备中经常用到同步齿形带传动结构,有各种优点,也被广泛使用。而机械设计这本教材里却没有与时俱进,关于同步齿形带传动的讲解就几句话一笔带过,设计者在设计此结构时,基于教材的学习,对此种结构的了解,无非是在理论上此种结构没有相对滑动,能够保证严格的传动比,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此种传动结构真的能够没有相对滑动吗?如果有误差,那么教材关于同步齿形带传动的精度能达到多少?速度的平稳性和重复定位精度的误差是多少?是没有介绍的,为什么呢?难道是无法测量的?还是没有一定的标准?
1 B( {$ l% f- C# S$ I" a( E
4 e0 ~1 P) O1 Z+ o5 A" R" U& `/ F+ { 有点追求的设计者在工作中得从多方面来了解同步齿形带传动,甚至得设计一个结构来测试误差数据,事实证明同步齿形带传动也不是能够保证严格的传动比的,也是有重复定位精度误差的,普通级别的齿形带传动甚至谈不上精密,相同型号的国产齿形带和进口齿形带的重复定位精度还是有差距的,即使你查相关资料,估计你还是了解不到同步齿形带的重复定位精度的数值是多少?为什么呀?随机性比较强,造成误差原因多,有同步带轮的加工精度,同步带的生产厂家制造水平不同,样本上同步带的尺寸标注只有名义尺寸,至于重复定位精度到底是多少,你只能亲自测了才知道,至于大概的精度值是多少?/ L' n8 k# S ~& v
- H+ w' V. L. B$ X" X+ n) J 前人的测试经验数据总结(本人未亲测,也是道听途说):国外品牌的质量好的同步带大概能达到正负0.2mm左右,质量差的就不说了,如果需要精度比较高,可加反馈检测矫正机构,如果你比较感兴趣,喜欢刨根问底的话,你可以问问: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误差?机械设计的教材为什么说此种结构能够保证严格的传动比?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2 l" [& }: X- Q
* u8 O8 T; V- ]1 x 如果你的师傅神秘的告诉你:徒弟!这是经验。那你就被骗了,这不是经验,这是需要你去学习的知识,是教材里没有写清楚的知识。如果老师傅很明确的告诉你:第一同步带轮齿与同步带齿之间存在侧隙,第二同步带是一种柔性传动系统,带齿的刚度相对较大,带齿之间的带基部分绕带轮齿顶部分产生柔性挠曲变形,而带齿部分产生多边形效应,由于多边形效应引起了带长的变化,影响了传动精度。这样的师傅也许就是有追求的那一位,也是你这个徒弟学习的榜样。当然这么理解也有可能是错的,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而且真理不止一个。7 A3 k, }( ~4 {0 m1 }' j+ K
! [2 d' }, u- \4 e6 I 哈哈!其实谁都没错,都是教材的错,都是手册的错,写教材的时候,稍微多写几句,就把原理讲通了,大家把原理都弄清楚了,弄明白了,谁还用经验来骗人?但是为什么教材不写呢?你弄不明白,我也更不明白,我想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学者们想让你自己去慢慢"悟",让你自己慢慢的去了解,把什么都告诉你了,把什么都教给你了,那还要经验何用?$ @' ^* x: B/ C6 Q( Q& p
8 P/ S' R( z$ s$ ~' s4 q5 J+ Z9 V! q 这里面举了两小例子,也许合理,也许不合理,合理与不合理,都无关紧要,仅仅希望搞设计的你不要停留在应用,不要停止对原理的追求,不求高达上,但求原理通。
7 i- f0 ~9 L, B" e; a8 i5 O8 c2 {2 R1 L1 z2 R
此处又要赋打油诗一首:哈哈哈!' Z/ ^( [" A7 e' @& O+ E
2 t( V7 u! z$ m+ ^* b3 H) N7 K
设计止于用,9 q q1 i" P+ _& d% y) |0 Q
原理屁不通。
5 ^5 b! t8 g6 _6 a% C虽有经验勇,
; L% n2 C: c( i% a' \' i- G不过是饭桶。% m2 }( S K0 i1 R& j
" }( _* I! w9 \& X/ E哈哈哈哈!
$ L- G6 q, s- U: L5 m6 l+ k* V+ Q8 b; D) H3 n- ?) ]. }
不好意思!俺也是饭桶一枚。# t# p( q/ T4 d' K. }
' r( Y/ C1 C( H3 E7 b1 b9 P哈哈哈哈!
( Z) ]( {0 P2 B8 h8 [2 y% T* z7 s% e( ] h9 `! X2 y
! Q9 p! ? z; t/ r1 q$ f Y
U* s! G/ @/ F8 H# n: h,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精彩资料|主题: 153, 订阅: 46
- · 采用|主题: 930, 订阅: 40
- · 经验知识|主题: 41, 订阅: 9
- · 机械设计|主题: 14, 订阅: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