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吓我一跳? % O9 ?! {, z' u. \6 C5 O% _
刚看到这个帖子,埋藏的这么深?
4 K1 r8 ~$ M# ~8 T5 \, s2 B" w + {' H0 O/ r, \4 ]& k- i1 Y% ~
很乐意和网友谈谈此类问题:
* R; m! Z q \& w' ~! OA. 车床也要用刀补,只是不用铣床系统的G代码G43/G44/G49(长度).用刀具调用可以直接实现, ! m- q7 D- P7 k6 _- l+ X
举例:"T1234",在车床上代表:调用第"12"号刀+"34"号刀具偏置值.
. }8 M, I7 u2 Y' hB. 车床系统上G41/G42/G40(刀尖)补偿,
7 t6 [) x9 R8 b1 K. Z 我在另一帖中曾详细介绍,暂引用如下: 0 I; {/ k% V9 w- m; r' S
1. 刀尖半径补偿的核心是为了提高最终的加工精度而设的; ) i/ m3 Z5 Q& z+ m6 B, G
2. 鉴于实际加工过程的多样性,刀尖圆弧/中心尺寸的测量比较困难;
# T4 p7 {+ P9 R$ A7 g S7 | 3. 假想刀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方法,有了假想刀尖的编程理念,就不需要楼主那样的对刀方法啦; 反之也可:正是有了 / ^' S% c9 |! f
楼主那样的想法,但鉴于实现时的困难,才诞生了假想刀尖的思路. 8 n, H; ?- w1 a! S/ z% c' Y
4. 作为思路上的局部理解,刀尖半径补偿其实可参考数控铣床上的半径补偿的概念.
" r! X @# X& R7 ?! j 5. 补充第4项:实际加工时,半径这个数的补偿值是随着加工的轨迹方向变化而随时变化的,仅仅不象铣床控制系统的有那
u2 Z O$ F2 }6 {3 o' t 么完善G代码罢了.
# a0 |" h6 ~( o: U9 X 6. 由第5项而推理,不难理解有那么多的假想刀尖方向的选择.
$ H- t$ ~7 v# F5 Q6 u+ K$ T 另一答复: ' D4 K' i9 E" m# y- a
1. 所有"对刀"的实质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正确的刀具(圆心)位置.
4 _- X" E9 d% B4 r b 2. 正是由于车床不知道你刀具的外形,才要你输入假想刀尖方向(及半径).
, R H# T0 a, C# j 3. 试车法(有外装量具的情况下)测量的刀位点虽然好象不在刀片上,但实质是要找到刀具的准确加工位置(更趋向偏置/刀 ) p! B# ~7 c3 f# L( c% E
长补偿的概念). 9 J& j" y% h8 V1 `% K/ D
您所说的:"定在了试车法的位置再加一个R值?"是错误的! 8 A5 v' |; b& z8 v: F+ G+ c/ C- C
这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准确地讲:一个 是刀长,一个是刀尖的概念. 好比一把大斧(可能月牙铲更象),一个指斧子的把手
8 w1 u" y" U% O2 r6 f8 Y( j% d, y' [ w7 x* S 柄部分)长度,一个指斧刃(铁器部分)的圆弧半径.并且,在数控系统中,要把这两个数放在不同的位置.
, i" }2 h- ]# Y3 g4 T$ `C. 回到您的题目上,G41左侧刀具半径补偿/G42右侧刀具半径补偿;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很多人都困,我说的是讲的和听的,我只
" }" a; `8 V; p/ @ 想提醒以下几点: 4 q: N X8 r' L3 v: b3 h
1. 要注意机床本体坐标系. 1 z( s+ p- k6 L9 N& @# ^/ Y
2. 要注意是刀动还是工件动. $ u2 J. `6 F0 |! w' u# z
3. 即便是两台机床不一样,也没什么关系,记住其特殊性也就可以啦. & G6 z p! ]# \3 p% Z+ ]
4. 现在又讲起"正负"刀具半径补的概念啦,不说"左右",问题依旧.以我老人家看,且争呢.
) P+ @# K8 ~7 p& p1 j* D, v8 oD. 相对正确的理解: 1. 在机床本体坐标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下.(以刀具方向认为)
) Y! x0 I, H- J8 m( { 2. 在刀具方向看来. 1 W7 i! B# U S) }4 E
3. G41为沿着刀具前进方向的左侧的刀具半径补偿;G42反之.
/ ?7 ?" W1 B; h1 s A6 x |9 z如果说的还行,希望遭受点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