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8-21 03: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挺有意思的。借着这个话题跟P大讨论讨论。3 @* x5 ?+ }" D( ?$ t
咱先抛开轴承这个范围限制。
" a) j- Y; Y9 ]& x$ L4 C, F3 ~这种v型沟球配结构,在球笼万向节里也有应用。但不甚相同的是,4点球轴承的v型沟是圆弧沟,球笼是直线沟。从接触应力上看,圆弧沟的效果更好,大概是因为加工难度较高的原因,球笼上的应用很少。 X4 [9 O5 d) H1 [: |
单从受力上说,在纯径向加载时,四点球轴承就是名副其实的4点承载结构,两点在外圈,两点在内圈。理论上的接触应力只有常规深沟球的一半。(因为,深沟球可以看成是任意状态下的两点球轴承)因此。只要v沟精度足够,四点球的实际疲劳寿命应该高于深沟球。这大概就是设计四点接触的初衷。另外,由于是对角双弧结构,因此也像一些人说的,四点球可以看作是双向角球。换句话说,如果你增加了轴向预紧,四点就变成了两点,成为了一个角球轴承。9 K3 H1 E: q2 w
这些是大概地从四点球结构上得出一些列推论。- L7 L+ H5 P7 I1 X# {6 R+ Q: Y/ p9 W4 W
) y4 P- O. C4 ?* @9 w! v
下面讨论点深入的东西。( y$ i0 J" U) G6 }5 b+ w
1。关于接触应力。从设计构思上,四点球因为多了两个接触点,让人觉得接触应力应该只有深沟球的一半。但实际上可能没有那么多。原因是圆弧沟槽的结构决定了球面与弧面接触的曲率半径的高差额。根据经验接触强度公式,这个差额越高,接触强度越大。因此,四点球的实际接触强度可能只能达到深沟球的80%-85%左右。换句话说,承载能力只比深沟球大20%。当然这两个数,是我估计,我没有资料核实这些,希望P大能给与指点。. E1 ]& J% S6 p. t7 M! R+ b% I; J
2。就实际工作情况下看,除非是严格的径向承载,否则四点球的四个点承载是不均匀的。比如一般的由于轴挠弯带来的外壳变形等。另外,对于加工带来的非精确定位,也会使得四点球的受力不均。而这种受力不均或者世界接触点偏移,会导致一系列设计外的问题。比如摩擦热增加,比如十字磨。因此,如果P大有过使用经验,能否指点一下实际使用的情况,比如在挠弯下轴承寿命和发热问题等。
2 d% t2 h6 Z* F* f- ~3。关于游隙。首先只要是相对运动零件,就必然存在一个有隙。而且这个有隙最小也必须保证一个油膜刚度所需的间隙量。四点球的前楔角较深沟球大的多,因此理论上油膜补充能力强的多,换句话说,在理想状态下,四点球的使用游隙可以小于深沟球。但是这个游隙量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根高。而设计到加工,对于这种胡桃型或者v型沟槽来说,圆弧沟的热处理变形要远大于深沟球的大钝角圆弧变形。换而言之,四点球的四个弧槽,只有在中心位置附近是最贴合设计曲线的部分,两侧尖端部分,变形最大,最后的成型圆弧会是一个曲率连续减小的弧线。这对最后的承载会产生较大影响。 G9 s9 G) P# k8 z8 z
- S) K# j: \- t& t
' }* v9 j8 k9 d, ~# q- [0 V# e以上是我的大体推论。请P大斧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