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读到了一篇十年前的文章《民工打工的代价:四万根断落的手指头》,不知道为什么”四万”这个数字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无法散去。作为一个在机械安全领域从业近十年的普通工作者,心里不是滋味,同时也觉得肩头的担子又沉重了许多。所谓“十指连心”,断指之痛,必然痛彻心扉。那一根根断落的手指背后是一张张无奈的面孔。他们离乡背井,外出打工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却因为工伤事故不得不从此面对残缺的人生,从心底里为他们感到惋惜。* O5 u) K1 H) _; x6 d
2003年,广东商学院教授谢泽宪、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巧燕等学者开展了一项涵盖顺德、中山、东莞、惠州、广州和深圳地区,以工伤为课题的调查。这也是我所知道的为数不多的,比较系统且有数据呈现的调查之一。报告中提到,这些地区中约71.8%的企业发生过很多工伤,而且绝大部分伤者是年轻人,平均年龄26岁,31岁以下的占81.6%。发生工伤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轧伤和割伤, 受伤部位最多的是手指,约占所有工伤事故的75.8%。工伤发生最多的行业是五金(32.3%)、家具(13.1%)、电子(18.1%)和建筑业(5%)。在这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高速增长的GDP让工人付出了血的代价。虽然上述引用的数据陈旧了一些,但多少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调查未能持续进行,但从媒体的反馈以及珠三角地区依然红火的医院手足外科来看,断指事故并没有得到遏制,悲剧依然在持续上演……
+ k3 E% q$ f! p. H% D- N
3 `; s& W; i5 \3 m9 j. s痛心疾首之余,不禁要问“究竟是谁弄断了他们的手指?”$ H6 |9 P1 g7 Z2 d3 g
& W. [6 ~0 M3 x* l3 G+ \* g$ L3 ]
机器设备缺少安全防护是造成打工者伤指、断指、断臂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机械压力机为例,机械压力机属于通用型机器,主要用于金属板材的冲孔、落料等冷冲压工序,是机械、五金、汽车等行业的必备设备,其在操作时存在冲压、剪切、挤压等许多危险。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对机械压力机5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检查,主要是依据GB27607-2011<机械压力机 安全技术要求>等标准要求,结果显示机械压力机的不合格率居然高达85%。而对于安全要求不达标的机械压力机,用“事故多发”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一旦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连续加班出现疲态,轻则断指,重则废臂,甚至丧命。/ b' O( ]3 X$ N) k) w+ V2 G
, u% V8 @2 `, A7 w# {) X为什么不使用安全的设备,或者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呢?
" C) G5 _1 e% K4 W6 c% H( c4 L3 v
原因一,安全理念缺失、心存侥幸1 M6 a8 z8 Y0 h9 S7 ^% J! J
& ]4 s) d' q t- |) Z不少企业管理人员,无论是从事安全、环境和健康工作的人员、或是设备采购和管理人员、甚至是厂长,对机械安全没有很强的概念。想通过培训员工严格遵守企业安全规程,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诚然,安全培训和安全规程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手段之一。但是,人是不可靠的。无论是在操作简单设备或是复杂设备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疏忽而导致的事故案例数不胜数。此外,在与很多设备使用人员沟通中,总能够听到这样的观点,“这台设备虽然没有安全防护但也一样用到现在,没有出过事故”。他们往往心存侥幸,乐观地认为事故不一定会发生。殊不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设备安全性没有任何提高的情况下,其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对于那作祟的侥幸心理,我想引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对于危险性很高的设备,如果不主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发生事故只是时间问题。" u; T2 L( D: h* o: w, {6 \+ K' M
, ] z+ a# z ^) {2 S# \7 Z0 M1 R
原因二,成本8 J! _2 Q. J- m" b% w
& o& Y% l2 o9 I: S& ^: k相比于设备工艺升级的投入,设备安全防护的投入对企业的利润贡献无法短期实现。这正是很多企业愿意在工艺升级上投入成本,而不愿意在安全防护上投入成本。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前者带来的效益立竿见影。而后者带来的潜在效益常常被人们忽视。企业往往不会预见到,一起事故所带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给企业的效益带来怎么样的影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员工维权意识的提升,企业主面临的是越来越昂贵的工伤事故赔偿的费用。按照目前市场的行情,如果出了工伤事故,企业起码要负担2万的工伤赔偿,加上庞大的医药费,这也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时,停产、事故调查、企业品牌负面影响等带来的间接成本,其实远远高于赔付等直接成本。因此,机械的安全防护,其实才是真正的小投入大产出。; W4 M) Y: B5 X, x& z(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