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149|回复: 47

年轻人,你活着不是为了看K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8 02: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逛逛论坛 于 2015-6-28 20:21 编辑 . D. R) r7 k7 ]! m
) O1 U6 \- b+ L1 `, H
  作者:李晓鹏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Ash中心研究员
- Z9 e1 {6 U" e$ f) D
6 c6 V4 x  Q/ g% i9 m  o    这篇文章本来是该几年前写的,奉劝大家不要去玩股票。因为那个时候我的《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这本书刚刚出版,里面用“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来分析了中国经济。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理论也可以顺便用来解释股票市场,让大家看清楚股票市场的本质。但当时的大盘指数才1980点,我怕写出来很多人会被我“忽悠”,把手里的股票“割肉”卖掉,回头会恨死我。所以就忍了。 5 L6 e, C  S1 Z) j. m) p1 v
$ p" D; `( T, a! ?
    我的观点很简单:股票市场不是年轻人应该去的地方。对年轻人来说,玩股票就跟爱上赌博一样,是在浪费生命。年轻人最大的资本是自己,一旦把自己有限的积蓄投入到股市中去,就会被行情的波动死死的抓住,然后在里面虚度光阴:原本应该学英语的时间,却拿来研究波浪理论;原本计划去听一场学术讲座的,却跑到证券公司去被各种股票大师洗脑;原本可以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却敷衍了事然后偷偷打开行情软件看股票;原本可以在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就的,却跟成千上万的“股民”一样天天守在电脑前面想着一夜暴富,沦为庸碌之辈。 6 J" Q' q0 |4 @$ B

1 L, F0 K6 S8 c. \* U8 c  总之,炒股,你损失的不仅是钱,最重要的是会耽误你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个人才干的价值提升。而后者才是你可靠而长远的财富来源。
' @8 u$ U! O- ?& S& k  @  o, i% g: i9 b8 J1 p# ~' p
  我进入股市的时间是2006年7月,也就是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因为几个月前中国股市跌破了1000点,许小年吴敬琏等人炮轰中国股市还不如赌场,应该推倒重来。我却觉得被他们轰到1000点的中国股市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到处找人推销我的观点,但是没有人相信,所以就自己找人借了10万块钱去炒股。本来打算早点进去的,但是因为硕士论文的事情折腾了好久,答辩通过的第二天我就去银行开户了,这时大盘已经涨到了1500点了。
% R" R  \$ a3 j+ e; X, V6 I. v/ C2 {- V3 K8 a2 {/ e5 b1 L" N7 o
  总之,就是这么误打误撞,不经意间,竟然闯进了中国股市历史上最大的一轮牛市之中。那个时候挣钱真好挣啊,不管买什么股票都在涨。每隔几天就能撞见一次涨停。但是我并不满足于跟着大盘涨,还想赚的更多。就开始买书来看,把什么《股票作手回忆录》《波浪理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等有关股票投资的“名著”都翻出来看了一遍。
! h2 j+ B( r' l/ e2 k& N7 M! X, r
  那个时候就有了一种幻想,觉得股票赚钱很容易,以后就可以靠这个吃饭了。也就懒得去找工作,此前还打算自己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的,那10万块钱既然被我用来炒股了,创业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 _! W: l3 N$ n2 K4 \& G7 C5 w$ g8 I# i  m8 C: G# Q  {, ^% B3 H
  2007年股市到6000点的时候,我大概赚了有20万。上证指数涨了300%,我挣了200%,没有跑过大盘,但是也很令人满意了。毕竟那是借来的10万块钱啊。我大概在4000点的时候,就已经把钱还给别人了,所以剩下的钱就都是纯利润。而且这一年的吃喝也都是从股市里出的。如果从这个时间点来看,我一年零三个月挣了20多万,对一个硕士毕业第一年的人来说是很不错了。
' o( z) q6 W( C+ `+ z4 y8 W0 [5 S& m$ K3 x1 }) l
  但是当大盘指数从6000点开始下跌的时候,我这过去一年多挣的钱就开始一点一点往回吐了。这时候我发现,自己曾经非常得意的那种“炒股技术”,没有一个是真正有用的,买什么股票都在跌。吐啊吐,吐啊吐,一直回吐到3600点,亏得还剩不到十万块钱了,终于受不了,斩仓出局,把剩下的钱全部转回到了银行卡上。退出股市。这个时候算下来,我接近两年的时间,实际上只挣了大约10万块钱。即使纯粹算一个收入帐,也变得非常不划算了。 - @" g/ T) M; ~4 z. e  h% L9 l

* C" ~. G) m/ F1 L0 N% b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我再去找工作,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同年毕业的同学们,都已经工作了一年多快两年了。一般很好的大公司大企业会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些很好的岗位,一旦不是应届生,就会对工作经验有要求。我既不是应届毕业生,又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连续给一些大企业投了一轮简历,没有收到一个回复。那个时候真的好惨啊,别说面试什么的了,连面试通知都没有一个。只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小公司给了我面试机会,我跑过去一看,好多都是骗子公司,有做传销的,还有忽悠人炒外汇的……当时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渺茫,本来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硕士毕业,混了两年变成这个鸟样,哎,有何面目再见人呢?
, m4 Q, A2 [6 Z) Z3 w
# k- Y2 y( z) W1 p, |  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才想起来重新回学校去读书。还好我考试的功力还是在的,经过几个月的准备,终于考上了博士。后来突然就一帆风顺起来了,去了剑桥、去了哈佛、去麦肯锡、出版《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瞬间整个人都变了,从一个到传销公司找工作的无业游民,变成了一个集各种高大上于一身的学者。 5 g+ z7 [( O  W

$ N0 I6 U! P2 A% D+ O# Q  这一段经历,让我刻骨铭心。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珍惜生命,远离股市”。
! ]# R& J/ E8 c( {' ]
8 `6 a; K' P  u* w& i  人的一生,从20岁到30岁之间这一段时光——如果你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话,是比较难熬的。包括像任正非、柳传志、马云、刘强东这些白手起家的大牛人,他们在这个年龄也是生活比较黯淡的。因为这一段时间,从学校这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走进社会了,要自食其力了,但是资历、经验、关系网络什么的都不够,付出和收获很不成比例。不管是创业还是工作,其实都很难。你的个人期许和社会对你的承认程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 F$ m/ x9 G$ N; I% E2 I' Y' I8 h! B, V
  这段时期其实不是一个学习了很多年以后,开始收获的时期。应该是一个一半工作、一半学习的时期。就是说你即使去机关企业工作,你这种工作也带有学习的性质。所以机关企业并不会按照你的付出程度支付“足够”的报酬,因为你的工作能力各方面还很不成熟,他们同时也在为你提供一个学习进步的环境。严格来说只能叫做“半工半读”。通过一段很长时期的“半工半读”之后,等你对于本职工作十分擅长了,人际管理的资源网络也比较健全了,才能度过这一段考验期,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 \9 o% Q0 `, t, n& `% I+ A' T5 v# M- B! q; G9 ^" D
  如果不考虑家庭因素,同龄人之间在20岁到30岁这段时间并不会拉开很大的差距,都差不多,工资高点低点也就是那么一点,农民工和硕士毕业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没有飞来横财的话,大家都过着一样平凡的日子,默默的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努力着。但是过了30岁以后,差距就会拉大了,成功的人可能非常成功,变身土豪名流,而没有进步的人可能会原地踏步,还是原来那样的地位或收入。这种差距可以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 ^, p- |1 [$ t6 s& v$ u
$ }! W. o& b- c/ l5 r  ~4 n
  正因为如此,年轻人如果把时间放到炒股票上去,每天被行情的波动折腾得对本职工作心不在焉,最大的损失不是钱,而是耽误自己能力素质的积累。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最值钱的东西是自己的学识和才干。
9 k) N9 Z, V$ ?2 W/ k, W- E$ v
" M: ~6 Q: E+ |% ?1 |% t6 u1 d  股票上挣的钱能够立竿见影的看到:行情最火爆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能翻一倍,刺激的很。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个东西根本不挣钱、挣到的还会赔回去,得不偿失。! ^; j4 G, C- f0 d$ E- [
/ T8 n" A. }% M" o# M
  在工作学习上所花的时间,短期内很难挣到什么钱,你做工作努力一点、还是敷衍一点,上班时间是在有空就看看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还是偷偷摸摸的打开电脑看股票,每个月都是那么一点工资收入,并不会增加。但是,长远来看,平时的一点一点的积累,最终会在关键时刻让你脱颖而出,并因此而受益终身。这种回报,比股票市场上能够挣到的钱,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不知道要可靠多少倍。
3 h- U+ G  X. v3 \3 D  _1 F. d. {+ ^; W2 c  G
  这里边的利害计算,我们一定要想清楚。更何况,我们的理想,难道是一个每天坐在电脑前面看股票行情的人吗? 8 D# U  }, w; _- P) z
  我觉得,这不仅是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的事情。任何年龄段的人,只要他还没有对自己的事业失去信心,还想着取得比现在更大的进步,那么就不应该去玩什么股票。股票,要么是专业人士玩,要么是退休了没事干的老爷爷老奶奶去玩,除此以外的其他人都不应该去玩。 . C5 @) ~' R% F4 f+ q

# G& K0 Y# G! q. e6 J  股票市场这种制度的设计,本来就不是给普通人赚钱的。我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里面提出一个理论,就是:一个人,要想稳定的获得任何形式的收入,都要对应一种这个人所能掌握的资源。他要么掌握生产性要素进行创造获利,要么掌握破坏性要素进行破坏获利。
, O; C9 R  ]0 F: ^0 k1 A9 h. A0 F7 A3 Q: i2 e
  比如,你精通计算机软件,那么就可以从编程中赚到工资;如果你精通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些都是你利用自己的能力——也就是你能掌握的生产性要素参与社会分工,获得的合理的报酬。
0 d- v, o  U6 F- k4 H$ A) W. s$ j7 y) x% [  w6 I4 ]
  还有一种相反的,就是你身强力壮,可以晚上找个偏僻的地方拦路抢劫,或者精通攀沿技术,晚上可以入室盗窃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这些就是你个人掌握的破坏性资源,从别人手里掠夺财富来获得收入,这叫“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7 S0 r1 d! c: p: H7 a6 Y( H! ~' B6 i+ d+ \2 l
  不管是生产性还是破坏性要素,你总得占有一样。如果你一样都不占有,纯粹就是去赌钱玩,那么最后一定是得到一个平局:一会儿输钱,一会儿赢钱,最后不输不赢。
8 g+ R3 O. n$ A. r6 b1 i1 g2 T. F3 A( ?" a+ h% G
  但是在真正的赌场里边,输钱的总是赌徒,赚钱的总是庄家。这是因为庄家掌握了“破坏性要素”,就是可以通过操纵规则和作弊来掠夺赌徒的钱。
* j8 p/ f! ]0 C( o: |3 {6 L* b1 a) ?6 p1 g1 ~7 Z* M
  那么到了股市里,这个不停波动的市场里面,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掌握了什么资源可以参与股票市场的财富分配呢?有生产性要素吗?没有。那些能够经营企业上市的企业家才有。有破坏性要素吗?还是没有,那些操作股市的庄家才有。那这些我们普通的年轻人,凭什么能赚到比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更多的钱呢?相信什么波浪理论、什么趋势线,你能玩的过那些金融、数学专业毕业的研究团队吗? , G# c1 n+ ^4 _% C! i# L" w) k

3 x0 d( P; U" \* l. b6 j  把这个道理想清楚,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去股市赚钱,最好的结果,就是不亏本,能够不被别人掠夺,挣点跟银行利息加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差不多的收入就到头了,有时候看起来一夜暴富,其实很快又会吐回去去;但大部分结果是,被那些掌握了“破坏性要素”的人掠夺,浪费了时间还亏了本。 2 Z' ~7 r, z9 P; L7 Q

0 e0 K& A. W3 ~. x% L& Y8 M' G8 ?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我们的时间都耽误不起。有人会听信关于“价值投资”的谎言,说我就长期投资,学习巴菲特,放在那里不动,又能挣钱又不耽误本职工作。这种想法是同样行不通的:如果你只用很少的一点钱去炒股,比如收入的10%,这点长期“价值投资”的收益其实对你没有影响,那么为什么要花那个时间呢?如果你投入大钱去炒股,股票的波动会影响你的生活,那么你虽然心里想着价值投资,但还是会变成一个赌博一样,每天除了关注股市行情以外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而这就会毁掉你的生活。不管是那一种,你都应该远离股市。所以,与其“价值投资”,还不如把钱存银行,旱涝保收。
5 q* |" h: f: X
& f" \2 |( O; ^) n6 V  总之,最好的选择,就是把我们的钱安安稳稳的放在那里,别去想什么理财之类的事情。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能够掌握的那一点点资金,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理财”。最需要“理”的“财”,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 O$ M& V3 ^5 H! I& k9 U; T5 b) f0 \7 F2 V
  如果我们真的要玩股票,学习巴菲特、索罗斯,那应该做的不是拿着自己的钱去玩,而是像他们一样,学一个金融或者数学的学位,然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争取成为基金经理,然后拿着别人的钱去玩,赚了提成,亏了不管。这样,你就可以掌握“生产性要素”——也就是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组织专业研究队伍来进行价值判断,真的为企业发展融资,促进企业成长;或者掌握“破坏性要素”,就是具备影响股票走势的能力,玩死那些小散户。 6 Y7 K& C3 u' T: \1 f

9 l. e% Q9 j4 c& T% W7 u& E  如果你不打算这么干,那么,请远离股市,最好是碰都不要去碰一下;如果你已经进入了股市,最好是马上清仓,把所有的钱转回到银行卡里面。然后专注于自己的梦想,把它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 k4 [* F) B8 O' r" |' Z1 v
9 C9 ~$ \+ z+ b) c! h3 B+ R0 V
  如果你还是对股市恋恋不舍,还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那么,你生活的价值,无非就是花一些时间在电脑屏幕上观察布朗运动罢了。
/ T/ A( w$ z! F4 T9 X% x; S: c* V. \3 k' T+ i# ]/ d
  现在大盘正在蠢蠢欲动,很有可能再现2006年、2007年的盛况,又会有一大波还在校园里或者刚刚工作的年轻人会面对我当年面对的那种诱惑了。我写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帮助一些看到它的人,不要再走一次我当年走过的弯路。(李晓鹏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Ash中心研究员) # ?; x' u# T( z3 x* A5 o) Y) T7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02: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演义:卖烧饼的故事
$ e( M8 u4 Z. w6 P
( l( U% w9 w2 j, g/ y      假设在一个市场上,有且只有两个人在卖烧饼,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1 D$ j, i  q6 k/ t8 f+ y+ y0 o; C  h9 e( h# Q7 G9 ?! s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4 J( U) Y' P4 m4 q+ a# L
# d  k- ~$ V. j1 ?+ R; Q1 t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u* E% i$ F& j
: g# u6 M% O1 B6 a! H" O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8 t" g4 a! V5 S
3 ^  D# U% P/ J6 d3 r
  于是,故事开始了。   
' q! P9 \5 p) z  Q$ u5 D7 Q$ j/ e0 L: q
  甲花1元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1元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l1 u) q# b1 T: r# v2 }' O9 c4 i+ Z) f3 S1 C. Y
  甲再花2元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2元买甲一个烧饼……
, M; j  R" ^' H/ M1 n6 v0 q0 @4 e
: n  W0 P, R& ^$ c  于是烧饼的价格开始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 n; d* e4 Q3 x  g8 }' u; Z" h; }
7 a1 l6 s1 ?: r6 R: o: J" S
  这时有个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1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 H% M- [  v# r% z' K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R! C" n: r! R
% v8 f7 j! j& w0 Y. K( w  a9 Z# M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
2 h; o+ a, f' N. \( c+ ]
2 p6 A) V& H- |  这个时候可想而知,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谁就真正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那谁亏了钱呢?
+ ]! w5 ~  |2 Z5 P2 P1 }- `
2 r0 w5 S' x3 X" B3 r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上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0 [9 d8 t1 F8 F8 Y
+ d) T$ ]+ ]5 h' U% z  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说:有亏钱的时候!是哪一天呢?7 }2 `& g2 d1 T& N' h! E8 N# G

: {' H+ Y- ]3 C" F+ J  假设一:市场来了物价部门,认为烧饼的定价应是每个1元。" |1 j5 _, F8 c2 G
* f) r" g) v1 U: D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1元。/ V2 d( G4 r% [5 p2 T3 v! C3 u$ I
# p* M: @' N; z* s" Y' f7 _% e- L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这种游戏的商品。1 s* u# _+ P# U6 _7 I  h

; R( F5 ?) p5 h3 m- k# v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 ~' W- H5 n: R4 W( Y+ I

0 Q& q/ Q1 B& P+ p" Z. ^9 u4 S2 G- t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 S  i  [0 u' ]6 n) t( v* g
! F% R7 M% `9 K/ r1 n# t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r( {! W+ |6 N8 Q2 s2 ^
7 T6 b) g& }! t
  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回头看看证券市场的人们吧。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
! ~, R1 F% F' S0 C, B6 P) y) Z7 N& i! D: @( ~6 u
  作为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
' }6 W% C9 w9 x& p% }; E, _8 u$ G# t# B4 w' Y7 U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点评

至少是国内是这样  发表于 2015-6-30 15:19
对我来说长知识了,我感觉也是这么回事,都是泡沫,互相吹捧,或者跟风  发表于 2015-6-30 15:16
文章不是我写的,是认同而已。本人股市、债市都有投资,目的是跑赢通货膨胀而已。比存银行好一点点。 A股也有投资,2000点下入场,4000点上跑了出来。俺老了,有时间玩,只是看了文章劝年轻人不要沉迷而已。  发表于 2015-6-29 00:14
从这篇回复里,可以看出来,大侠对股票和股市并不了解  发表于 2015-6-29 00:0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7: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半夜三点还在发帖,佩服佩服!7 T2 `6 j+ M( h0 p
俺,就对媳妇说无论如何不允许开户。

点评

那是美国,大白天~  发表于 2015-6-28 09:19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了你的博客,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9: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直销好像很火!认识一个,好多年轻人,觉得都是想着一夜暴富,白日梦,不愿意踏踏实实!人家把我鄙视啦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9: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道理谁都懂,只是大家都不相信自己会是接盘的,而且世俗社会,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成王败寇,这些都很好体现在股市里。4 k8 y9 S+ w5 \2 `+ m6 g
中国股市,你炒股,会赔钱,因为你玩不过庄;你不炒,肯定赔钱。
% X5 s* d% ~$ `1 o( K4 W( \8 L8 n& |: C$ a8 ]
普通人该不该炒股,说到底是个身价问题。$ [3 a  l5 B; b4 U& N
人有了身价,很多事情,很多选择,都是水到渠成,迎刃而解的。

点评

我老婆她爹就喜欢炒股。我去他家有事没事就聊炒股。现在关系处得很好。嘻嘻,  发表于 2015-6-28 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9: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振龙 发表于 2015-6-28 07:32
, K0 N0 Q3 k; g6 M4 _6 q7 A* G. D; y大侠半夜三点还在发帖,佩服佩服!; ^! `; z  g# k
俺,就对媳妇说无论如何不允许开户。

* K0 B/ Y8 V" }( n; M+ n, ^; e5 G' O/ V哈哈
" {9 d. N  r; i% p0 O% o- q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9: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赞同~~~我上个月初就销户了,提前明白了道理,并行动了~~( H% M9 f: I) ^) B& v7 ?6 c* t
一直也是认为年轻人不要炒股,但是抵挡不住诱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收手,也是看了这篇硕士的案例后,我果断销户了,
2 s# g# ?; N' S$ x1 V% R4 d虽然我的情况没有他这么严重,但是从去年6月入市来,越发自己颓废了,学习的时间少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止步了,虽然盈利了些,但荒废的时间岂值这点盈利啊!!; D/ [5 n5 g+ O, Z2 Y0 k& B  C' R
年轻人啊!!除非你是这行当的人,不然就趁早销户吧!!在中国,价值投资是扯淡,不是我们这些小散能把握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1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10: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嫌我工资太低了,让我开户,给我点钱让我业余时间炒股。。

点评

给的钱够不够虾米吃的??呵  发表于 2015-6-29 12:58
你妈真疼你,哈哈。  发表于 2015-6-28 15: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4 02:15 , Processed in 0.06770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