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的专业是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就读的学校是一个三本院校。虽是三年本但也在全国排的上前几名,今年也顺利转型升为二本院校。虽说比不上社区的大神们的985,211高校,但是我们学校也更注重教学质量。除了本校教师,同时外聘了不少重点高校老师教授及科研所的专家,企业的工程师来校任教,各种教学设施也是大把大把的用钱砸下去,以至于有些考上二本甚至普通一本的同学也有些羡慕。: W' F; l9 _) I% C( p# A! _
7 e' N4 w4 {1 G4 r( S4 H% M4 K
而我们这些三本院校的学生深知处境的尴尬,在中国的体制下,不论找工作还是深造都会遭遇瓶颈甚至歧视。但是,我们因此更加努力,每年考上华科大,武大,哈工大,中科院等等的重点大学和科研所研究生的前辈们,每年都有不少。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建模大赛,机器人大赛,工程训练比赛等等,我们的获奖也仅仅排在省内那几所211,985高校后面,一般的二本,一本都比不上我们。我们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
" x% u: G% I- K7 }, l* `3 g0 p4 P6 I \# R
好了,闲话少说,之所以想写这篇帖子,是因为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这些年从刚进校的稚嫩也逐渐成熟,也接触到不少老师,不论水平高低,不论年轻或是年迈,总想为他们留下点什么。社区的前辈们大多也有过求学经历,相信也会得到大家的共鸣!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2 F5 I# ~+ Y; l) u# C, m" N
7 t1 w3 O2 K$ ^/ ^) x, z2 _ 写的第一位是我们实验室的一位很可爱的老师。老爷子今年70多了,60年代的大学生,高级工程师,精通俄,日,英,德四国语言,在某大型钢铁公司工作了几十年,退休后被学校聘到实验室工作。老爷子上课十分严谨,也十分幽默,下课时总爱和我们聊聊,讲讲他原来工作学习的事情。老爷子常说:你们这群小子,要把机械制图学好,一个工程师的水平全体现在图纸上。老爷子在80年代出去接“私活儿”,帮别人画图纸,装配机械,如今已经有4套房。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知识就是力量。老爷子制图水平一流,在如今CAD等各种绘图软件流行的今天,老爷子仍然习惯手绘,我们所用的实验指导书的每幅图纸都是老爷子手绘的(上传两张照片),给我们讲解作业时,老爷子随手的标注都让我们感到羞愧。讲讲几个老爷子的故事。
% ?+ D; t7 u7 ^4 t; l4 f
! x, K% @/ X# B8 t( X0 b/ } 第一个故事,那时候老爷子刚刚毕业2,3年,在厂里的技术科当技术员。有一次,厂子出产的一批角钢角度未达要求,下游厂家要求退货。退货事小,但是厂子的技术人员花了几天还没找出原因,严重影响工厂进度。老爷子自告奋勇,带着4个钳工将轧机进行拆卸,一个一个部件检查,校核。最后发现是电机功率过低导致产品不合格,更换电机后,很快恢复正常生产。老爷子因为这事得到了厂里的嘉奖和重视,这让我想起了 闭门造车 前辈,两位老爷子都是“一战成名”,肚子里没点货还真不敢挺身而出。老爷子也在这次事故中,将所有的检修过程和数据整理了出来,后来靠这些数据写一篇有关论文,获得了当时冶金部(现已撤销)的奖项,后来这篇论文也在老爷子评高级工程师时起了很大作用,当然这是后话。/ Y7 O" U" e; I% f
5 F7 `# V7 n; h4 i% C2 D- k 第二个故事,工作几年后,老爷子考上了武汉大学进行深造,上了一个星期之后才知道考工程师的事,那时是家里和厂里为了让他安心深造,而且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老爷子二话不说,办了休学手续,回了厂子,硬是在这一个月时间啃下了几本“砖头”,考上了工程师。讲这事时,老爷子颇为得意,告诉我们,考上工程师,他的工资从80多块涨到130多块。而那时一个五级钳工的工资大概在四五十块。1 o- N) S6 o* T) j. T
9 t) p! j3 C& b2 | q. G 老爷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包括学习德语和日语的故事,与私企合作的故事等等有时间再写出来吧。
* M! F+ o3 \0 e# ?# q0 g/ G! A$ j9 `# n7 b& q
关于老爷子的告诫可以这么总结:
$ D1 @5 d2 t8 P% x0 Q9 i" o3 Q' g5 C( e, i
1.机械制图是一切的基础
' v- Y: E# b5 h' j+ b2.养成随时总结,做笔记的习惯,对你以后大有好处9 w6 U! j* F1 ^+ }# x* o
3.”脸皮要厚“,不论是向别人请教或者受批评,多学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F" F9 j: b9 Q& |4 ] y% _- e7 I R& D" F
4.肚子里要有货,靠关系的人的确有,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9 q' ]4 j6 d0 ^1 b* M( b
/ q" J6 L1 S7 d/ w% t) S& N* p0 n写的第二位是学校顾问委员会的一位老顾问,也是位老爷子。(以免混淆称为老教授)学校聘请了一些比较有名望的老专家教授作为学校的顾问,督导学校的教学,可以对老师以及教学方方面面进行指导。第一次见到这位老教授,是在大一下学期的制图课上,老教授旁听。那时我们都以为这位老教授是学校的校工,因为你实在无法想象一位学校顾问委员的老教授穿的如此简陋,一双皱褶的皮鞋,已经洗的有些灰白的黑裤子,干净但明显有些破损的外套,很厚的很厚的眼镜,发型是经典的”两片瓦儿“% R$ R# r8 ]+ _' S- T
。那节课讲课的老师的神情充满崇敬。4 Y% b4 N4 z4 E0 V! s* N
, Y1 u; U$ I" r8 P. j下课后,老教授与老师交流了一会儿后匆匆离去。这时,老师才告诉我们,这是位学校顾问委员会的老教授,曾经是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员,受过国家的多次嘉奖。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校园中那个略显佝偻的身影是那么高大,他不为我们所知,在各个教室,实验室来回穿梭,督导着教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教授与我们见面的次数变多了,老师讲课时,他也拿着笔记本认真的做着记录,与我们交流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本是否满足大家需求~~ 我印象最最最深刻是老教授的这一段话:我们搞机械的不能急,前期都是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也不要一味的觉得国外的技术一定领先我们,在机电控制方面,中国可以说并不比其他国家差。你们好好学习就是为了以后出去打败那些工业国家。有些同学总说中国这不行,那不行,比不上外国。但是你们知道什么叫”外国“吗?美国,德国,日本:美洲,欧洲那些国家加起来就叫”外国“,我们是以一个国家在于数十个国家比拼!!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所以有时候看到那些”喷子“,替他们感到羞愧!
/ Q4 F6 Z6 z [+ v6 Z( {( }& Z; }( \+ |+ U/ H" |
老教授从来不让我们叫他教授,只准我们叫他老师,在路上遇到,我们总是恭恭敬敬的叫一声:老师好。老教授总是微笑的点头示意,有时也会停下来和我们聊会儿。有次在食堂,遇见老教授,当时就忍不住了眼泪刷刷的流,你能想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为国家历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拒绝了学校的专车,每天在学校奔波,午饭却是一碗最便宜的4块钱的拉面。尔后,在食堂几次遇见老人家,看着老人桌上的面条,依旧忍不住泪目。
" h/ t& ~' f5 D# V' `. q2 Y* i; j$ k% u' i7 `4 h
我在想,老教授不是吃不起好的,他只是习惯这种粗茶淡饭的生活。老教授曾经邀请我们专业的同学一起开个座谈会,和大家一起聊聊,但由于老人家身体原因,未能举办。
5 Q4 a2 x4 o8 i9 s7 x: V: n+ \4 Q$ X& R
两位老爷子都是时代的缩影,刻苦钻研和自力更生是他们最大的法宝,也正是有了他们这一代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 Z5 {7 v, c1 J- T, z) w
' [8 z4 @# `7 ^0 p8 p# H4 W- F 后话,曾经由老教授负责的某项科研项目得到了世界级突破,获得国家的重大奖励,曾经的负责人之一现在已是中科院的领导之一,其他大部分成员也是各个大学,实验室的主力。但也有像老教授平平淡淡地退下来,为培养下一代机械人努力的前辈。老人家谈起这件事时,没有丝毫的羡慕与不甘,有的只是获得成就的满足和面对我们就像看待自己子孙一样的自豪与亲切。) P7 N7 v/ ]" A% ~" v/ } C
7 h4 b# B* U0 H
第一篇 完/ _* }! t' m! V! N$ g4 B5 W* e
by 淡泊斋王0 x# s: A2 N% l7 `: |* P
' E$ ?% u0 h9 C5 q) d7 n
5 S8 |( K: I; ^$ o6 z# P |
-
老爷子的手绘模具图
-
老爷子手绘的折弯机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