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工,你今天过来啦。那个修的磨头又拿回来了”,上这边的厂子办事,刚走到车间门口便遇到了做装配的H师傅。 “乍回事?还是漏油?”俺知道这事, “是啊,说是装砂轮这边。”H师傅答道。 “另一台吧,装皮带轮这边没漏吧。嘿嘿,是不是还是你上次没装好密封圈,或者又是忘记安装了。哈哈。。。”俺半开玩笑半真地说道。因为H师傅和俺很熟悉,平时关系也不错。又知道他的脾气。H师傅脾气比较大,好面子。但也会说点“大话”,对只能动口不能动手的家伙是很不“服贴”的。但工作中能吃苦,也好学,和他说明道理后,也能“服强人”。 “不会,不会,呵呵呵。。。”H答道,不过底气显得不是那么足。 “走,走,去你那儿拿图过来,俺和你说。两边的结构多一样,那有可能一边漏一边不漏的。”俺要拉着他的手立即去他工作场地。 见俺要来真的了,H师傅立即说:“没图,俺那边没图。” “嘿嘿。你那边没图,可能么。修理时多会带过来的。再说又是自家厂子重新改的,你骗哪个啊?”俺说道。 “嘿嘿嘿。。。”H边笑边快步先跑远了。 “家伙,想玩俺哪。呵呵。。。”俺大声对着他说道。估计他心中明白安装时到底那儿的问题。 . i" ~' D4 A/ ?
) X- ~* h& g9 ], ~( f T4 j9 @
这事的来龙去脉俺知道,为了这个部装件来来去去也折腾了好几次。: a4 u: g4 K1 {; `
; W: }+ E+ }# [. j, [& I 先是,现场经理从甲方拖回了二台要求修理的磨头,并且要求也测绘一下整机零件备用。。。 那就按流程修吧。这边技术员也开始测绘。 。。。。。。 在画装配图时发现,耶!不乍对劲哪,这种磨头应当属于带强制冷却的重负荷磨头哪。二进油孔直通轴承档,而回油孔在座体中部回油。 问题是乍会采用这种迷宫密封?冷却重负荷轴承的润滑系统,可是带压力的。工作时难道不会漏油? 搞不清楚,到底乍回事。说不定还有其它方法能解决。 唉,暂不考虑其他吧,先按实物结构测好了再说。先按葫芦画个瓢再说. 因为甲方可没说要改造。
. D0 C2 n& D& d6 r- w% J: D4 K9 r4 E Z4 A
“喂,喂。X工,甲方现场来一下。修好的磨头漏油哪,甲方的工程师要你过来商量一下”,现场经理在电话中急冲冲地说着。 。。。。。。。 到了现场,一大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安装工人多在。商量解决磨头漏油的现象。并从管接头中取出了二个阻尼节流器,让再做几只不同孔径的阻尼节流器。 哇靠,明白了。 D主机厂设计制造的机子。其中磨头因为是重负荷削作用,所以采用的冷却润滑系统为一供一吸双泵系统。也既,一个泵对磨头部分强制供油,另一泵抽油。而且在正式工作时,必须首先启动冷却润滑系统,在系统达到一定压力时才能启动主机磨头工作。否则,如果压力达不到设定压力,则磨头不能工作。 但是可能为了减少成本,选用了这种成本最低的磨头结构。或者就是新进的设计人员根本不熟悉此机的工况要求,采用了这种不适当的密封结构。说不定还是号称“精通”机械实则是“半桶水”的老大建议的。 而在调试时也肯定产生了外渗漏现象,所以现场采用了进油口加固定节流孔限流,而回油口孔径不变。这样在工作中达到进油孔时油少,出油孔出油能力不变。达到一种所谓的“进出平衡”现象。这样似乎就不会外渗漏了。 这样似乎解决了外渗漏现象,但润滑系统压力损失增大,系统发热增大。但实际冷却润滑流量却是减小的,可能达不到冷却润滑效果,或者效果变差。 ' w6 W- q4 X) P; ]# @% q
7 C1 g/ M! ?5 Q8 K( h+ V 拖回企业改吧,可以按俺们的理解修理改造磨头了。 看了下结构,没啥,可能会渗漏之处只有两处,而且是安装砂轮端和安装皮带轮端的结构多一样。早先是密封环套在主轴上,中间没有密封,环和轴之间没有相对转动。密封环和座之间采用了迷宫密封,环和座之间有相对旋转。 没有相对转动的环和轴之间,这个简单,在轴上或环上加个O形圈就行了。这是静密封。 但环和座之间就没那么简单了。 为啥?因为它是旋转密封。 一般旋转密封多采用油封,它最高线速度可达15米/秒,能满足工况工求。问题是普通标准型油封耐压只有0。05Mpa,不能满足工况。因为当超过压力时,其油封腰部会开始压弯,至使接触带宽增加,这样磨擦力加大,温升增高。最终损坏油封。当然也有耐压型油封可达10 Mpa的。但供货时间这边来不及... 采用O形圈。那就更加不行了,因为它虽然耐压够了,但速度范围只有0。005-0。3米/秒。大大小于工艺情况。 因为对O形圈来说旋转运动与往复式运动不同,旋转运动对线速度限止更严。旋转运动密封泄漏量与转速成线性关系。因为O形圈橡胶受热后,一般会发生膨胀,但在圈受拉伸状态受热时则剧烈收缩。这就是卡夫—焦耳效应。 它说明了设计旋转运动用O形圈内径比轴径小时的旋转运动时屡遭失败的原因,当旋转产生的磨擦热使处于拉伸状态的O形圈收缩,越变越紧,产生磨擦热恶性循环,最终使导热性甚差的O形圈老化,出现龟裂和烧坏。0 ^ F, k0 p8 V
旋转运动密封在选取压缩率时必须考虑卡夫—焦耳效应。 为避免在旋转运动中存在这种效应,可使装入沟槽的O形圈处于预压缩状态,而不是拉伸状态套在轴上。使圈内径稍与轴接触,随着旋转及温度升高,引起圈膨胀,对轴产生一定程度的抱紧,从而实现密封。 而同轴密封圈,也叫滑环式组合密封,又称格莱圈。耐压可达80Mpa,往复运动达15米/秒。而旋转格来圈压力达30 Mpa,速度达2-3米/秒。它利用O形圈作弹性源,施加必要的弹力,它具有自密封性并随液压压力升高而提高自密封能力。但安装时要采用专用工具和按规定工艺方法。 当然还有种旋转泛塞密封,压力可达30 Mpa,表面速度10米/秒。 因为此磨头润滑压力不高,才0。5 Mpa。而且要考虑改造时原结构布置。所以再根据PV值没有超过允许值。所以采用了格莱圈式密封。& y; e A+ y6 S+ i, ]6 \
- D. i r0 E* A( D% ?; v/ X
“喂,X工,这个密封圈乍装哪。。。”车间H师傅电话过来了,的确,他没看过这种密封。橡胶O形圈好装,而聚四氟乙烯类的密封圈却是比较硬的。不知道的话可真不知如何装好。 “哈,装这个圈要用专用工具的。。。这样吧,你先停一下,俺明天要过来的。”俺得将手中活先赶结束。。。
/ @* Y* @8 X9 L4 p6 p; m4 d 隔天,到了车间现场,H师傅见俺到了,说道“俺已装圈装好了,机子在那儿放着哪。这个圈难装到,装进去后感觉很紧。” 俺看了一眼已“装好“的磨头,说道”装好了?你硬上的吧!用的起子?也不怕损坏圈?不知道装这个要做安装工具的?装好后要用复原工装的?不是让你停一下的么。” “搞工具多烦哪,再说上面催得又急,所以只能想办法硬上了”,H师傅嬉皮笑脸地说。 “你是硬装上了,结果是有可能损坏圈,达不密封效果”。 唉,不懂,也不按要求施工,能保证质量么?有些情况,一样的零件,不一样的安装工艺,不一样的人员,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 国人哪,多习惯了“差不多”,能对付着看似做“象”就似乎成了。。。
- ~3 R4 P3 b P: |5 ?* {; k" O8 {( |) o7 W' M% V1 p
过几天,电话又过来了,是负责装配的头过来的,说是一台磨头砂轮单边还是漏油被打退回来了. “出厂时有没有做过密封压力试验?具体位置是那处?”俺问道。 “没有,急哪。没试就拉走了。出厂也不知道到底装没装好,有没有漏”装配的头立马答了,他接着说道“现在说是砂轮处的轴头那块”。 “那可能是环和轴之间的静密封了,问下原先装的H师傅,有没有装好,还是根本没装。”俺接着说道“装好后做密封耐压试验,俺和质检说下。” “H在做别的呢.俺现在让L师傅在弄这个,有啥事你和他联系吧。”装配的头说。 。。。。。。 隔天,L师傅电话过来了“X工,压力做了试验了,不漏了。” “乍会事”俺问道,“密封圈换了,重装了一下”答道。 这样可以放心出厂了。
]% o) d/ r/ a# p& y! o7 W 哈哈,这台么,估计还是这种情况。所以H师傅估计心中有数。 。。。。。。。 几个月过后,使用状况正常。' ^# g2 r9 ~; S; ~
7 y/ }+ h, @9 g
一个产品,从设计开始通过加工制造,再到装配使用,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捣了浆糊”,产生的后果就是设备不可能达到工况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