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82|回复: 29

关于研发型企业,说说你们公司的研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1 10: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的社友说,中国的机械行业里没有研发型企业。这是实话。大家都是短期行为,或者没有能力研发,或者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可能选择研发型企业这条路。这也无可厚非。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不走研发,不向高端发展,你的利润率就不可能高。和你竞争的人多了,你就可能被淘汰。

前几年流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多半是当做时髦口号,真正实干的不多。

各位社友,你见过的或设想的研发型企业是什么样子,这里专谈制造业。你自己是否在研发岗位,做过哪些研发工作。

IT行业的研发型企业很多了,一大帮人整日坐在电脑前,这就是研发型。制造业应该有所不同,要做很多试验,搞好多经验数据,周期很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2 0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以前业内座谈会的时候听各国专家专门讲过研发的资金流和时间问题。其实研发资金不一定靠公司产品市场cover。
在国外研发有这么几种模式:成立自己的研究中心或与研究所和大学合作,资金分摊。向政府申请研发创新基金或项目。企业间搞行业联盟,保持交流与合作,共同研发。专门的研发设计中心,靠出售研发成果或设计方案直接收回资金。

自己搞研发不现实,尤其是机械领域,搞到博士阶段难免涉及到力学或材料领域,再后面就是化学、光学、声学等等。理论还是小事,更需要大量的各类学科的仪器设备和大量的测试。很多实验台是独一无二要专门设计的,有些看似简单的小型检测是需要超高精度价值不菲的仪器的,这些投入很大但回报率不高,所以单靠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很难独自承担的。

说白了,研发创新还是需要一个大环境,自己成事难。国内很多专利发明在国外都呵呵呵,投入不一样,产出的研发成果肯定水平不同。

点评

看来国外的技术市场太完善了,协作体制很成熟,不知道是怎么发育起来的。  发表于 2014-8-12 06:07
见多识广,分析清楚。十九妹妹单独主题介绍一下国外的研发体制以及和企业新产品等的关系吧。  发表于 2014-8-12 06:02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0 收起 理由
老鹰 + 8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沙发先。
本人从事FA设备设计,数年之间也算有些成果,为客户解决了一定的车间生产的自动化问题。个人观点:目前,着眼于整个中国来看,最为缺乏的还是基础行业的研究积累。比如我们通常的精密基础件水平跟发达工业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甚至气缸等。这些东西的研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进去。可是目前的国内大环境和整体价值观限制了这些方面的发展——技术人员相对于管理人员收入不高,一般做到一定程度了就都去做管理了或者创业了;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基本没有那么大的资本投入了这些基础研究中去。曾经跟很多同行聊天,普遍的感叹是:我们做的所谓精密设备越多,给外国人赚的钱就越多。
个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我们自己的年轻一代或将来的几代人慢慢转变过来这个观念,树立起为技术奋斗的决心和强大的自信心,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才可以。

点评

就最后一句不赞同。身为刚工作的新人,认为观念是想怎么转就怎么转,关键还是环境不允许。。。  发表于 2014-8-12 16:42
你这个设计工作不是站长说的那种研发吧  发表于 2014-8-11 12:43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 收起 理由
老鹰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决定中国机械行业未来方向的还是要看我们的专业人才。但是,现在有个比较忧虑的现象:国内的一般私营民营企业不愿意花钱培养新人,国有企业的模式陈旧、论资排辈的现象厉害,大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只能应付考试。所以,我们需要为新人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极为迫切。

点评

没看见这一楼...  发表于 2014-8-12 1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0: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理想中的研发企业应该有5%-10%的精力——财力、物力、人力用于基础研究或者理论性、实验性研究;10-20%用于工程设计、实践、开发。这两个部门应该是独立、协作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队伍中的人员应该是以项目为基础进行轮换的。理论和基础研究解决实际生产中提出的问题,工程设计开发中去验证、实践基础研究成果。只有能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理论和基础研究才是有用的。
这两个队伍应该能够解决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绝大部分的难题。每个队伍中都有老、中、青三个梯队,每个梯队中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手段、过程。只有这样一支完善、强大的队伍才是所向披靡的。

点评

理想状态应该是这样,不过基于现实要求有点高  发表于 2014-8-11 1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1: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器械行业,研发周期特别长,因为要用在人体内,毒理、药理、型检、临床,都是急不得的。
我们公司很重视研发,技术70多人,博士3人,硕士二十多,队伍实力雄厚。

前几年几个项目都在研发阶段,一点收入都没有,老板愁的想死,都快赔掉腚了,但是好在老板远见卓识,坚持了下来。这两年一直在盈利,光之前研发的那一个项目都够全公司活着了,最困难的时候都过来了。所以现在研发特别受重视。仪器、设备要什么买什么,尝到甜头了呗。研发就像泡妞,前期是一定要投入的,而且是没有回报的,只要坚持住了,后面的好处就不说了。。。

点评

研发就像泡妞 这句我赞同  发表于 2014-8-18 09:46
硕士这么无能么。。。那个比喻真好!!  发表于 2014-8-12 16:46
高400-600  发表于 2014-8-12 09:32
硕士与本科干一样的活?那待遇比较呢?  发表于 2014-8-12 08:49
研发就像泡妞,前期是一定要投入的,而且是没有回报的,只要坚持住了,后面的好处就不说了。。。----嘎嘎  发表于 2014-8-11 14:53
博士:研发方向的把握,新项目确立,技术难题解决 硕士:没么特别的,你们本科干啥他们干啥  发表于 2014-8-11 13:15
博士负责哪个层面的研究,硕士主要干什么  发表于 2014-8-11 12:45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老鹰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1:54: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觉得,不管是个人,还是搞企业,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若一个企业很容易就被替代了,那什么都谈不了。
毕竟只有活下来,才有资格谈研发。目前的环境里,能做到某一方面的"微研发",也是相当不错了。比如,"山寨"能吃透精髓,性能比原型机还要好(当然成本也控制的很好)

那"吃"的这个过程就是"研发"。

千万不能为了研发而研发,没了市场死的很快。
毕竟现在不是19世纪,有时间,有空间等你犯错,一步一步的做实验。

点评

只有活下来,才有资格谈研发  发表于 2014-8-11 14:54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老鹰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2: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鹰大我菜鸟一枚,说说我的想法。

我的经历不是很多,之前在一家台资电子厂的研发部,主要是设备研发,产品开发放在总部台湾。做了两年多,一旦有了一个新产品规划的时候,为了更快的占有市场都是着手开发新设备,来满足新产品量产,降低成本(主要还是人力)。

新设备的开发周期确实有时会很长,前期要收集很多数据(产品件的配合尺寸,测试的数据,有时还有设计变更,改来料等等),特殊的一些比如弹簧上料要和振动盘厂家沟通等等,中间产生很多数据表单。这些都准备好之后,才真是进入设备的开发阶段。机构,电气开会讨论,方案被否定也是常有的事情,不停的反复,……后期调试还要不停的修改等等。生产催,领导催……一旦设备投入使用后人力成本降低同时产品在市面上也有了价格优势……     

点评

就看时间,时间长,才有功夫抓细节,才可以玩运动分析,才可以叫研发;凡开发新设备在半个月之内的不能叫研发,甚至连设计都不能算  发表于 2014-8-11 12:4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0 收起 理由
老鹰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2: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以上几帖,抓住几个关键词
1是研发人员数量
2是研发人员构成
3是研发时间长短
4是研发内容深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老鹰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静下心来做研发的公司太少,整个社会太功利了,没有形成一种很良性氛围。但是现在这个行情,尤其是传统行业,如果不再注重这方面的投入就会慢慢没有立足之地,这也是好事情。

点评

看看上面几个回复。也还是有研发的。  发表于 2014-8-11 1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3: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作坊们的现状,也照着楼上的大虾的排列来对比下
1有几种设备就有几个工程师,工程师无所不管,会的越多,管的越多,责任越多,但薪水不变;
2除了快退休的就是快50的;
3老板说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白天时间不够,晚上就加班,加班到后半夜也行,只要在老板要求的限期内
4什么深度广度的,只要加工装配调试不出大毛病,不需要大返工,没给老板特费钱就算无事
5全公司人数算门卫都没超过50人

点评

基本一样,就是人数比你们多点,快100了  发表于 2014-8-12 16:49
鹰大不要误导啊,这样的企业,才是练兵场。所谓的大公司,人会做傻掉的。  发表于 2014-8-12 08:21
哎,劝兄弟赶紧跳槽吧。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社区可以帮你。  发表于 2014-8-11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7 16:40 , Processed in 0.05431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