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私企应当分为三类人,老板、骨干员工和普通员工,为何我要在骨干后面加上员工二字,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员工,通俗一点的就叫工仔。在以老板为核心的外围,一定程度上参与或影响决策,接触一定企业机密的员工可称为骨干员工。比如营销主管、主设计工程师、会计师等等。这些人的离开对企业的影响一般不会是致命的,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也会造成员工队伍情绪及行为方面的波动。 一般来说,即使是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客户源,每个企业的运作模式都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新员工招聘进来后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引导,以便更快的熟悉业务。我刚进广盛的时候就是储备干部,到处参观,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后来我也得给别人上课。 对于骨干员工,我还是比较赞同企业以老带新的培养的方式。首先,老板放心;其次,即使有人离职也不至于断层。我刚进这个公司的时候,整个公司就只有四五个人,可以说叫做作坊也不为过,设计能力没有,加工厂最怕我们厂的东西,因为图纸都没有,都是大家伙,出了问题他们背不起,我跟老板说,你自己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来跟我吧,只要是个正常人、肯学、会上网就行!老板的外甥(我叫他老外)来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到现在也能独挡一面了,很多的时候我不在办公室,老外也能应付得过来。另外从工人里调两个出来专攻疏浚抓斗,从看图纸到划线铆接等等,一步一步带着过来,以前看见我设计的图纸就犯晕,到现在一拿到图纸就自觉看图,同时他们也自己带了几个工人,一般都能非常顺利地完工。 这样的运行模式需要一定的运行成本,很多中小型私企一般都难以承受,或者说根本不愿意承受,他们一般会请自己骨干员工介绍合适人选,或者从基层员工提拔,更有效的是直接到竞争对手挖墙脚,既可以满足目前之需,又可以借此扰乱对手的运作,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是骨干员工,那老板对他们的期待和要求肯定就高,当然老板又要求,那骨干员工也是人,也有欲望,金钱和地位的欲望,这是体现价值最直接的方式。老板想要员工少拿薪资多挣利润,最好是像机器人一样,多好!员工想要拿到更多的薪水,让自己和家人活得更轻松更风光,这社会本来就是处处有矛盾,这是哲学,没人能逃出名利场,这就要看大家如何妥协,如何取舍。骨干员工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他们并不代表企业的全部,只有利润值才是首位,只要大家能理清这层关系,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我曾经对我的老板说:“老板,你有的考虑,我有我的想法,你给我多少都无所谓,我决定不会跟你提涨工资,如果你给不了我想要的,我会凭自己的能力另外挣,或者自动离开,当然我不会损害你的利益,但是你也不能妨碍我!你需要我,我很高兴,你不需要我,我也很高兴!”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一个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手段留住骨干员工: 1.保持关注:企业需保持对于骨干员工近况、动态的密切关注,既可以通过直属经理、人力资源部的非正式沟通途径了解,也可以借助满意度调查、流失风险评估等专业手段来了解骨干员工、核心人才的所思所想,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的流失风险;3 l0 ~0 N/ O0 W8 ]5 U( ~; X$ @8 G
2.投其所好:作为企业的骨干员工,往往具备较强的能力,且已经做出一定的成绩,其接下来所关注并希望实现的目标可能不尽相同,故企业需要了解骨干员工的意愿及倾向,尽可能为其创造并提供合适的环境及条件;
4 N( {3 X9 y8 X2 x$ o) ^, _ 3.关爱延伸: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将部分员工福利、关爱举措等延伸到骨干员工的父母、家庭,增强核心人才对于企业的认同;
4 u; K& W1 W1 u) C1 I, y, c' u* u( H: d 4.增大成本:包括基于长期激励的“金手铐”计划、提供企业贷款、提供商业保险等多种举措来增加骨干员工的离职成本,起到变相的保留作用,我也属于这种类型,但是对我来说是人情债难还,哈哈...... 骨干员工得弄明白自身的位置,在企业刚起步的时候,你与老板一起创业,一起拼搏,你是老鸟,是元勋,劳苦功高,也许老板一高兴,还会分你点干股,这时候你是骨干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老板因为扩张或者因为瓶颈急需人手,中途把你请来挖来,而你也确实帮他渡过了难关,这时候你是骨干员工;但是你也得明白,骨干员工到底还是工仔,在不能因为自己无度的欲望膨胀而提出非分的要挟,一个企业有生命周期,一件产品有生命周期,骨干员工是一个名词,它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要知道老板眼里,功劳不是永恒的,贡献不是持久的。如果你太过分了,你在这个企业作为骨干员工的生命周期也就到头了,说得难听点,缺了谁地球也一样会转。 骨干员工也该在懂得与时俱进的道理,只有自己不放弃,才能不被别人放弃。多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懂到现场看看,多些关注竞争对手,俗话说得好,我看到了就是我的,谁也抢不走。我以前对老板为什么不让我接触液压电气感到非常愤怒,现在不会了,想想人家为什么要对我保密呢?我为什么要愤怒?这有用吗?还不如自己想办法看书,上网查资料,到现场去多看看。 有人说说工字不出头,出了头不是土也是干,但是谁都不想一辈子打工,我想说我出了头即使不是土豪也能干一场,没白来这世上一回。作为企业,也应该有这胸怀,俗话说得好,好聚好散,说不定以后还能继续合作。 我的朋友老吴,原来是安徽的一家疏浚设备研究所的副所长,他刚进公司的时候是一名不经事的大学生,后来经过自身的努力当上了该所的副所长,那是绝对的骨干,我梦寐以求的,但是他还是辞职下海了,而且拒绝了其他公司的高薪聘请。他对前来劝留的领导说:“如果你是我的儿子又或者说我是你的儿子,你希望我一直都这样过吗?既然我有这个技术和实力,我为什么不自己拼一把!”来人听后也就不再为难他了。其实走与留只在一念之间,只要表现出一丝的犹豫,证明被劝之人还是有不舍的,那就能劝留成功,反之则该祝福你曾经一起共事的朋友一路顺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