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89|回复: 24

加工时的首检如何判断可以生产,这点很困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8 23: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在一个以机加工为主的工厂。加工时的首检是如何判断可以生产,这点很困扰。比如平板上钻一个孔,孔中心距边要求为10±0.1,1 J& A8 k' q& N# [+ s4 U

$ |# `, q* X6 Q( I# A5 w5 S# S1、车间师傅调机后做首件为1件,数值为10.06,判断OK可以生产。结果连续生产一段时间后,巡检时发现不良,推卸责任说加工能力达不到需要工程部改善。 个人纯粹从理论上判断,假如这个时间段生产的产品此尺寸均值为10.07,即使CP为1.8,CPK因为偏离了中值而为0.72,也有3%不良率。1 N1 ?% f, r$ h) ]
$ O* K3 ?  _/ k
2、而另外一个师傅调机做首件为3件,检测数值为10.08/10.06/10.09,做首件为1件结果连续生产一段时间后,巡检时发现不良,推卸责任说加工能力达不到需要工程部改善。个人纯粹从理论上判断,假如这个时间段生产的产品此尺寸均值为10.07,即使CP为1.8,CPK因为偏离了中值而为0.72,也有3%不良率。
, \" ~# r2 I- C2 C
8 N8 H  n) n" f* Y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我只是简单举例。以上所说的有不良出现,个人认为主要是尺寸均值偏离规格中心太远造成。
9 R( O& _" J; ^! S2 M, e9 {0 Z3 w" i8 `5 J1 P- e( m
个人想制作一个文件规范首检的改善,所以想请教一下:
  |6 W# B: `8 a' i9 V1、零件实际均值偏离规格中心多少可以接受,这个有没有个标准或者经验值?   有人说偏移一般在1​.​5​σ内,有人说是Ca<25%,不知道哪个准确。假如是1​.​5​σ内,这个σ不是几个零件能确认的,首检也不可能太多吧。- q/ ~' j* W3 h2 h$ O
& P2 q" `7 P$ F$ ~& r7 r2 J) }5 F
2、首检像上面的情况,各位大侠建议为多少个,1个,3个,5个??: |  C% h' L. i

% \6 f3 M/ q& I: f4 Y2 a* N
& U& j2 a/ I; L$ A2 i; E" D   最好不好要告诉我要使用SPC控制,或者每个工序在生产前已经测定过CPK,因为成本考虑,这个不是本厂目前能够实施的。# R7 z9 ~. F; {8 `

( t) R+ J( L% H4 S
- }+ e6 I0 n+ K+ J, @" p  \+ k  d6 |7 |* P4 O1 G* j
补充内容 (2014-6-19 23:11):
2 T' b; K: K" x* e# l我想说明的是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只是调机偏离太多造成.首件检验合格我不否认。% Z- i8 W9 }" M1 f5 z* V0 ^2 R

9 m$ Y5 x. w7 T; ^1 P) S( h就如简单举例,目标尺寸为10±0.1,生产设备的能力为0.25内,你首件调机为10.09,虽然合格,批量生产肯定有不良。因为你调机虽然为10.09合格,但是批量生产肯定是围绕10.09上下跳动,机器不是人,怎么能那么听话只往小的方向跳动。10.09往上跳动0.02就超差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鹰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08: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空调房里玩的理论,何用?到不如设计工装,按批量抽检

点评

直接 正解。  发表于 2014-6-19 0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08: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CPK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3%不合格吗?3 n4 r. U0 C# U; Z
如果有3%不合格,做首检检查1件是不是超过做CPK时的最大值就可以了。
) `( K/ A8 L1 Z* h0 B干完这道工序,下道工序就要全检把3%挑选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08: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应该把首件检验的目的搞清楚,首件能起到你所说的那么多内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08: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127840;&#127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1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检,首检,顾名思义,就是首次生产(停机后再次开机,或者机器换另外产品加工)检验,数量一般都是检验一件。首检的目的更多是发现错误,也就是说看你生产调机有没有调错,首检目的最主要是识别出错误。首检是不能保证批量的加工精度(但是某种情况,是可以根据首检的测量数据对机器进行微调,保证加工的产品尽量能到标准范围内)。你说的这种情况还真不能完全说是做首检的人推卸责任。确实是在前期FA的时间就没有完全评估到位。是加工过程能力不足。某些工厂为为了获得订单,在FA的时候即使是发现加工过程能力不足,但是还是要硬着头皮把订单给拦下来,FA的时候生产20件,本身就发现有超标准或者是CPK评估确实会有很大风险,但是还是要挑选几件最好的给客户,表示我们能完全做到。这种情况批量加工的产品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公司默许要这样做,只有两个方向,第一:能搞定你的客户,让他默许允收你的超标准产品,因为这种超标准一般都是在临界值,或者不会超出标准要求太多。第二:搞不定你的客户,公司内部加工过程能力又没法保证,怎么办?那就只能投入更多的成本,实行全检啰!但可以做一些工装、通止规之类的来筛选了。一般客户是不太认可全检这种方式的,毕竟还是一种不可控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9 1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加工行业,甭玩什么理论,尤其新产品,新零件,就是100%全检,让加工的工人有个意识,就是你超差了是混不过去的,他有这个意识以后,质量就大幅度提高,7 b9 J8 T8 L9 Z; |6 p# B1 B6 e
. S# n/ ?  {7 }
国人是没有什么质量意识的,你稍微一松,他就松懈了,
8 Y+ F: B* C: a+ b- `
( b, H5 u9 h. U/ r* v举个我的产品例子,2 _8 m$ z" {) ~" J& b+ x- x  w
) S1 w7 j" Q: S  \! c8 h* {9 H
我有些东西是出口的,加工厂也非常熟悉,定期有活,老板是多年朋友,我从来都不赊帐,按道理说,加工应该是完全保障的,开始产品质量不错,过一阵就下降了,反反复复,没辙,* m' {% x+ Z/ C. b

# y7 O4 Z" Z' n7 L我就安排人到厂里全检,腾出一块地方来,所有件在平台上一个尺寸一个尺寸测量,合格的就按数量付账,你弄几次,你的产品就比那个厂子其它产品质量高许多,因为他不知道你哪次要全检,即使你一次不全检,超差也非常少,是偶然的,9 ^" [0 c" a# a! f1 d: s( X8 m
7 C  h5 o' Y9 L" L) f5 a0 M
我说过许多次,现阶段,中国,提高质量一个是全流程材料跟踪,清清楚楚材料怎么来的,再一个就是100%全检,过50年,再玩西洋那一套理论体系,现在没戏,

点评

现在已经逼得质检人员从材料开始检,一个做产品的厂子,探伤机金相分析仪都备上了;外协件来货全检,不然生产中总出毛病。  发表于 2015-4-15 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2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xiaojiexs 于 2014-6-19 22:49 编辑 9 i* U# k% Y- |6 f* A" [
冷月梧桐 发表于 2014-6-19 08:17 ' s, g' i4 b' W
这是空调房里玩的理论,何用?到不如设计工装,按批量抽检

# y% ]- w; I7 P$ E& Y! h& M抛开空调房里玩的理论不说。我想说明的是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只是调机偏离太多造成.3 X% t2 _. q4 k/ k' Z* i
( a  n4 J8 B& P7 z
到不如设计工装,按批量抽检”,工装没有问题,按批量抽检是事后补救。品质的关键是预防,即使事后检查出了,零件需要报废或者返工,那就是成本。有没有好的预防方法?
" E$ M* z6 n! t* E: q
; w' l; p& i4 V) a! P7 p% p就如简单举例,目标尺寸为10±0.1,生产设备的能力为公差0.30内,你首件调机为10.09,虽然合格,批量生产肯定有不良。因为你调机虽然为10.09合格,但是批量生产肯定是围绕10.09上下跳动,机器不是人,怎么能那么听话只往小的方向跳动。10.09往上跳动0.02就超差了?
% X4 w" f) ?6 r& f# s) o# p
$ R/ R( m/ g, t, `( G5 x

点评

人为修改公差值,你改成10+-0.05,用要求的提高来规避设备加工精度的波动。  发表于 2015-4-15 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22: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天心 发表于 2014-6-19 08:53
, L. [2 l3 ]1 d2 W2 G% ?0 T3 X. E你应该把首件检验的目的搞清楚,首件能起到你所说的那么多内容吗?
# r( ?- s* m, S0 a1 N6 O* r; M  x
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如果首件不能防止批量不良,那就失去首件意义。6 A5 i" {4 Y7 N3 P) e: ?4 B4 f

* p2 a2 T. o" j- e& y: l$ @. K退一步讲,即使这不是首件能够承担的,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改善呢?
! p0 b: i: y4 H! L; J! c5 F4 s

点评

首次加工需要做预控制图,首先必须对工艺系统判稳。以后批次,在工艺系统稳定的情况下,使用首件检验。工艺系统不稳定时,使用首件检验是没有意义的!  发表于 2014-6-20 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22: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uxiaojiexs 于 2014-6-19 22:58 编辑
* J* V6 N& w8 b
我想说明的是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是充足的,只是调机偏离太多造成.

, }. l5 T8 Z% \: G+ a就如简单举例,目标尺寸为10±0.1,生产设备的能力为公差0.30内,你首件调机为10.09,虽然合格,批量生产肯定有不良。因为你调机虽然为10.09合格,但是批量生产肯定是围绕10.09上下跳动,机器不是人,怎么能那么听话只往小的方向跳动。10.09往上跳动0.02就超差了?
- R, u& b7 G3 s$ m. z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4 10:11 , Processed in 0.08773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