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相濡 发表于 2014-5-31 19:57 % A5 q2 \" Y6 h, `) Y( E
理论方面 都需要掌握 哪几种能力 比如高数?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 y5 V' ^+ F7 H# r; O! S) t8 `1.开始的时候可能不需要什么能力,一般工科数学(高数、线代)和理力财力就够了,之后需要的知识就比较多了# r- {7 h2 b1 E8 I
2.英语是绕不过去的,中文界面只是能加快熟悉软件的速度,但是里面的help和好多理论,都是英文的
: x0 R7 z# }% T) j( G: F3 C5 N# c. \% b& S
说说本人学有限元的历程吧~
0 A: v; n; f7 X3 Z: W/ c1.大二学材力的时候,得知有CAE这么一个东西,最开始用的是ANSYS10.0,传统界面,照着图书馆的两三本书,基本把里面的例子都做了。但是发现最困扰的是,如何选用单元和如何设置材料参数。+ K% `4 X1 k2 @. j: b. @
- P3 ~% z+ \* O9 x( f* V2.大三的时候接触一些流体的东西,又学了一下FLUENT。当时比较困惑的是,如果有CAE仿真,那么还需要那些经验公式做什么。期间和一个教授聊起过这个,他就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滚动轴承的寿命如何模拟,当时突然就懵了,想不到如何做。之后就慢慢放弃CAE这一块了,觉得算不准,或者说,理论太薄弱。
3 T* ^6 O" b5 k6 M: r
* q$ i" [1 a( O6 O3.大四实习去了一家做汽车整车设计的公司,毕设做的是汽车外流场的仿真,经常去CAE部门问问题,听听他们实际都怎么用的,还有就是有些做结构的工程师怎么看CAE这个东西。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一堆工程师围着一辆SUV,测车窗振动,讨论仿真结果的误差。结构工程师觉得,如果CAE都过不去,那么实际的可行性基本就没有,如果CAE过了,那么实际还是可能会有问题。
; n8 C9 F* k* m0 t4 R& M$ A! U& u5 d: B! m. O
4.实习期间,也看过公司一些日韩的老工程师做的仿真报告,比如翼子板面差对风噪的影响,行人碰撞,后视镜气流对侧车窗污损等等,大部分都是关于碰撞和NVH的。期间用Fluent做了毕设,学了hypermesh,后来因为女朋友,没有去那家公司工作,也算是有点点可惜。
7 r8 _( Y P6 Y' e4 V; S9 G: a
q0 D- B$ y, }# c% t5.后来的公司,对于计算不太重视了,这些东西也都是自己琢磨。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有限元是个坑,对理论要求实在太高。所以这几年又自学了弹塑性力学,现在在看连续介质力学,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看数学了,力学的书没看几本。有时候看一看书,就去软件上试一下,或者对着书上的理论去找软件help里面的内容,慢慢的,好多参数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不会盲目的跟着教程走,偶而去教程或者论坛找找技巧性的东西而已。
2 Q; y$ m" r P) I+ ^) Q7 B, Z, t
* n3 ^8 T& @1 N* B3 ?. {/ u6.总结一下看书的过程吧,6 l" b. F3 i# c5 ~( ^3 l
a.复变和常微基本是大三大四时看的,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不过算是基础吧;
" S7 |% d8 k% T; N; a/ ?+ X b.毕业后边学弹性力学,边复习了一下工科数学,并且看了一下数理方程,和弹力交错着看的,顺带看了一点点张量;
4 E& `' F, r& m ]/ d/ x c.再后来把塑性力学和断裂力学翻了一下,感觉差点什么,然后去翻的连续介质力学,顺带看了一点流体力学和传热;
q5 ]. Z/ A$ x5 a d.期间也翻过王瑁成的有限单元法,看了一半,觉得数学还是太弱,又去补实变和泛函,看了没几天,发现工科的高数实在是太浅,又看Rudin的数学分析,再过段时间就快看完了,深感坑有点大。接下来计划看看实变和变分(其实好多人都没分清楚什么是有限元素法,什么是有限容积法,还有有限差分,是因为看了流体力学和场论才慢慢体会到的),应该数学基础就ok了,然后再接着看那本有限单元法...
- o+ h g1 ~( E( R( B; g- H5 ~ e.数学好,看力学会快很多,或者说看物理的东西都要容易和迅速的多,而且理解的深度会截然不同,再就是需要反复琢磨,把物理和数学揉到一起。, h& L5 v) E/ {7 C9 U {( f8 Y
8 u7 D1 S4 A# N% T( n, p
/ L8 n. n$ U, _" ` R自己的一点经验,也走过弯路,现在也沉下来看理论,理解软件设置背后更深层的东西。& p: f+ G- k; ~3 W# ^
想到哪,写到哪,思路比较跳跃,还请楼主见谅~
5 o0 e c! j3 @" N$ m7 i7 {9 {* N
, L% J3 S3 r! w- y-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