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 v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满足使用性能之外,还有满足一下要求: l 在装配方面:要是产品装配周期变短,劳动量变小,且容易保证装配质量。 l 在毛坯制造方面:铸造毛坯应便于造型,零件壁厚应大体均匀,不应有尖边、尖角:锻造毛坯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也不应有尖角、尖边,模锻件应易于出模。 l 在加工方面:应便于加工和减少工时,尽量简化简化零件的结构形状,尽量减少加工面数量和减小加工面面积,有时还考虑有便于安装的工作表面,合理标注零件的技术要求。 v 机械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l 便于安装: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加工时的定位和加紧,装夹次数要少。 l 便于加工:零件的结构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数值,以便标准化刀具和量具。同时还应注意退刀和进刀,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减小加工面积及减少加工表面数量等。 l 便于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外形、内腔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换刀次数并尽可能应用控制程序或专用程序以缩短程序长度。 l 便于测量:设计零件结构时,应考虑测量的可能性与方便性。 v 毛坯选择时,应全面考虑以下因素: l 应考虑零件的材料和机械性能要求,针对铸铁和有色金属只能铸造于重要的钢件应选用锻件。 l 应考虑零件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 l 应该考虑生产规模的大小。 l 应从本厂的现有设备和技术水平出发考虑可能性和经济性。 l 充分考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可能性。 v 毛坯图的画法: l 应包括毛坯形状、尺寸及公差、分型面及浇冒口位置、拔模斜度及圆角 l 毛坯外形用粗实线表示,零件外形用双点画线表示, l 加工后零件尺寸应括在括号内,作为参考尺寸注毛坯尺寸中,各表面加工余量用细交叉线表示。 v 基准的分类 l 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它往往是计算、测量或标注尺寸的起点。 l 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以及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标注尺寸(或角度)的起始位置。这些尺寸(或角度)的起始位置称作设计基准。 l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① 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 。 ②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③ 测量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时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④ 装配基准: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v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可以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用毛坯上未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的称为粗基准;用经过切削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的称为精基准。 l 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两个问题 ① 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② 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加工余量 l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① 选择不加工面为粗基准 ② 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 ③ 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④ 同方向上粗基准不得重复使用 l 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考虑保证加工精度和工件装夹方便可靠 l 选择精基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基准重合原则 设计(工序)与定位 ② 基准统一原则 各工序的基准相同 ③ 互为基准原则 两表面位置精度高 ④ 自为基准原则 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v 工序基准的选择 工艺路线拟定后,没到工序实施加工采用的是工序基准,工序基准是在工序图上标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精度和位置尺寸的基准。工序尺寸和工序技术要求的内容在加工后应进行测量,所以应尽可能将工序基准与测量基准重合。 l 工序基准选择原则如下: ① 对于设计基准尚未最后加工完毕的中间工序,应选各工序的定位基准作为工序基准和测量基准; ② 在各表面的最后精加工时,当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选重合基准作为工序基准和测量基准; l 当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基准的选择应注意: ① 选设计基准作为工序基准时,对工序尺寸的检验就是对设计尺寸的检验,可有利于减少检验工作量; ② 当本工序中位置精度由夹具保证而不需进行试切、调整的情况下,应使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在要按工序尺寸进行试切、调整的情况下,选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可简化刀具位置的调整量; ③ 对一次安装下所加工出来的各个表面,各加工面之间的工序尺寸应选与设计尺寸一致。 ' J. j( U% i4 O4 O
( s; I8 b0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