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14|回复: 62

装配,就是一门手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4 10: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W* A# `9 c7 W产品都是由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成的。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接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接合成产品的劳动过程,称为装配。
" E! a* T. b0 ^
' A: _' [6 U% T4 X/ Q" k/ m7 b* C. V! h
虽然说设计决定质量上限,但制造决定质量下限。3 q8 z* o  p. ]' b, k+ a/ V1 H
而在制造中,装配质量占有很大的因素,一样机加工合格的零件,由不同的师傅的装配成主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机子质量效果。1 D  q, s6 d& W, x, _  a% r

: Q2 o) ?' t2 s8 H0 N* v0 c% h8 B9 X  Q; u
作为一个合格的装配工,他必须是既能作辅助性操作,比如划线。又能作切削性工作,如錾、锯、锉、钻铰孔、攻丝,刮和研。即要能装配还会维修调试。
0 R$ B' ?- o4 q1 s& [好的装配工不但要有扎实的读图能力,还必须能根据装配图分析装配工艺,根据图样要求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可能减少手工劳动量,满足装配周期的要求;提高装配效率。减少装配占地面积,降低装配成本。
5 [  m4 d: E; \6 D$ |好的装配工,还是好的维修调试工,能对在役的和在制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判断,检查、修理。# u6 |! @" Q4 A6 ^2 r" O
! H3 C: O! D4 d' e8 r+ Z# S

. I( U# \4 A( M; `* x3 j& m  s1 Y  l
$ ^) j7 L6 \* ]( W: f装配,是技术,是一门手艺。
* J6 u! B; l# A  ?+ P) }$ f装配中,就是拧好一只螺栓螺纹也是有很大的讲究。) T# O$ q* O( O* M3 R: E0 f
曾经装拆过一些早年的旧机器,有些机子外面螺栓螺帽看上去早已锈蚀斑斑,但是拧出螺纹后发现内部螺纹还是很好,似乎就象刚新拧上的。而一些没几年的新机,却发现拆下螺纹时,螺纹多锈蚀了,而且很难拆下,内部螺纹多锈在一起了,有时只能破坏之。啊哈,明显是在装配时螺纹上没有浸一下油防锈和润滑。机器时间短内看不出,时间久了,差异就出来了。细节哪,有时一点小细节,就是技巧,就是技术。
% k# i5 O% e! o: |. o- B2 W/ D) ]% c2 n% w

7 p4 X7 E* o# v- M又比如,液压管接头中的卡套拧紧方法,要先预装再正式安装。安装时先在卡套刃口,螺纹及各接触面涂适量润滑油,再按顺序套上相关零件,在拧紧螺母时转动管子直至不动后再拧动螺母1至1-1/3圈。
$ @4 Q9 K' W( t$ J* w3 F, o* J; K  i
) R  j% f/ d+ s2 M
液压阀的固定螺钉拧紧扭矩,也必须按要求,国内液压阀样本没有标定,可洋玩意儿样本上可是标明的。一些多洋样本转过来的样本也跟着印上了。但是有多少液压安装工知道拧紧力矩。说不定就是拧紧就算了。* f8 e' w8 x) ?

1 n: [( M- B( {$ m. N9 I
. Z4 n# [0 \/ K; o4 s一些结构的轴承预紧力靠端盖压紧产生,那么端盖尺寸的长度多少就得根据最终装配测量才能决定。。。。8 A8 ~5 [% E8 o0 V

' R: B/ z) d4 o! X# `9 d& [
! _9 {4 S& p, E0 {而遇到重要的轴瓦时,铲刮就是重要的手段了,刮研的接触点面积,可是一个吃工的活。。轨道铲飞燕,早先是人工,现在是导轨磨或手提砂轮磨。
7 D  {$ d) ]( g! i, Y0 F
  o# I" D! @/ I! n. i8 }8 J: }4 t; }1 i0 v! ]7 z% m  {4 ?" E* `& o  l
9 O% Q8 O2 q5 C4 @5 f4 _- w
有些事,做过了,动过了脑子,才能深深地记在脑子中。最起码明白了一些情况。否则也只是一带而过。
4 S8 T% d3 K$ i/ F曾记得俺当年山塞改造过四辊破碎机,因为只涉及到加长压辊长度提高产量,因此也只同时改动了相当尺寸,但没多久就记不起来了。有时在现场看到了,才能想起,喔,此机俺也曾经山塞改造过。
1 v* f, l8 z1 g. _$ m
0 @: o0 H, q! ]& j0 F0 G+ i1 p6 z" v6 E# c" x/ R) X
( a8 K8 X2 J4 d" q5 g
装配装配。装装配配。装配就是一个手艺。
& }0 j4 p9 D: g. e: P4 \. y7 }/ L世界上最高档的机械设备,多是由熟练装配工而安装出来的。+ }% Z  Q8 e" Z: d, v0 m2 m
( {' m) p+ y7 ^1 a. y! L  }) x
% F8 v, U, k1 _2 Z$ i3 B" w
6 x# d8 B, j1 J9 O' C2 n6 E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4 收起 理由
LIAOYAO + 1 喜欢
沉没二十年 + 1
冯霜杰 + 1
zjnyxhlove + 1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1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句句在理,装配可不是简单的拧螺丝,里面要思考很多方面的问题

点评

是的,设备的精度不是加工出来的,是装配调试出来的。  发表于 2014-7-23 08:22
好的装配,能对设计人员工艺人员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对产品的质量,成本大有好处。  发表于 2014-3-14 1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11: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装配有前途吗?我是产品试做,说白了,就是组装的,试做要细心、耐心、任何出现的问题的自己先考虑再分析解决。
. X8 z8 p& r* S! B但觉得没前途。: n. u9 ^# M: ^) ~7 S* ~

点评

有无前途完全在各人决定。为装配而装配者就肯定木有啥出路。  发表于 2014-3-16 2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12: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对,许多大厂子的总工都是该厂的‘第一总装’,设计的家伙不容易做到总工,
3 f* T: \7 `! Y- {2 R
: I' L( F$ S2 p/ f装配的学问非常大,要求的技术也更深,

点评

装配的学问很大,比如轴承的预紧这块,有经验的和没经验的安装一样的机子,结果机子的最终精度,寿命等明显有差异。  发表于 2014-3-14 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12: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楼主经常发这些的心得体会

点评

说明玩过车间和现场哪。也知道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皮毛喔。。。^_^  发表于 2014-3-14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1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额,我师傅说,设计东西,尽量避免不同的人会装配出不同的东西的情况;要做到,随便哪个工人,看装配图和装配工艺流程,严格按图施工,就能装出一样的东西出来。看到楼主大侠说的,略有迷茫,不知道师傅说的对不对

点评

恍然大悟,处士大侠所言极是  发表于 2014-3-14 15:47
还是得有人,有一群熟人。现代管理理论,我观察过,就是想把人和流程剥离开,就是换一拨人,产品还是一模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就想着企业是造钱机器,谁走了都一样,都照样造钱。  发表于 2014-3-14 13:28
由于存在累积误差,因此在有些图上就要考虑调整量,就得装配要求上提了要求。有时得加垫或测量后调整。。。  发表于 2014-3-14 13:12
你师傅说的是尽量,现实中是做不到的,象LZ说的,装配确实是一门带艺术的技术  发表于 2014-3-14 13:01
所谓的积累误差超过预计是设计计算不周导致。有专门的误差理论,就算是积累误差,随机误差,也是可计算可控的。加上专门设计的装配工装,可以完全消除掉装配时的人为因素,使最终产品一致化。我师傅的说法  发表于 2014-3-14 12:55
设计时候精确计算每一个零件的公差,可以保证最终装配尺寸在可控制范围内,前提是必须保证每一个加工出来的零件都是符合设计公差要求的。实际情况是经常为了赶进度或其他各种原因,不合格零件妥协,于是就不行了  发表于 2014-3-14 12:52
你师傅说得是对的。但是现实永远比书本复杂的多。因为还有各零件的累积误差呢。因为除非特殊行业,不可能啥多给你弄个流程的。呵呵  发表于 2014-3-14 1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13: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决定质量上限,但制造决定质量下限”
3 ^. t4 u# N) \  o5 p
3 x* ?8 u# l. D" b
( o0 s! }% S; y, f
顶这句!+ X% p8 y* f2 n
- _2 f6 u, k" u- t- Y3 S; u  e3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17: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前辈所在的地方应该有厉害的装配钳工,亦或者是见过这类师傅。( ], E+ ]3 Q* v' h* h3 ]2 q# y
对于前辈说的这个言论“曾经装拆过一些早年的旧机器,有些机子外面螺栓螺帽看上去早已锈蚀斑斑,但是拧出螺纹后发现内部螺纹还是很好,似乎就象刚新拧上的。而一些没几年的新机,却发现拆下螺纹时,螺纹多锈蚀了,而且很难拆下,内部螺纹多锈在一起了,有时只能破坏之。啊哈,明显是在装配时螺纹上没有浸一下油防锈和润滑。机器时间短内看不出,时间久了,差异就出来了。细节哪,有时一点小细节,就是技巧,就是技术。”* \' e3 i) g7 I, b0 ?# V4 q2 }6 I1 S
我比较感兴趣,大侠,说实在,我曾经跟随过几位装配大师后面打打杂,所以您的见解我比较赞同。装配大师与一般的装配人员的区别在于哪些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 x1 [9 j4 c4 ^- F第一,装配大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不仅仅是手上的功夫,理论水平也很高;2 K# |" P% s! c0 H& t! S' y* i5 n
第二,与常人不一样的做事心态,精益求精的做事风格;
! f- t: W! N/ h: f第三,当然了,天赋肯定比一般人高,一个产品让他做,首先他先读懂设计之后才会下手,而不是盲目的下手,思路很清晰;: \$ O' @$ R# s  T9 u
第四,日积月累的经验了。, V2 H1 S; }5 F8 x& K- Z/ P
就拿前辈说的拧螺丝举例,打个比方螺丝拧不上了,检验结果螺丝的螺纹合格的、孔的螺纹也是合格的,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S% Y6 {7 G- \( \2 [0 E
前辈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装配中采用润滑油是哪种呢。这么说吧,可以充当润滑剂的可以是很多种,常见的切削加工的切削液也可以起润滑作用,不过效果显然没有专门的润滑剂有效。

点评

装配螺栓上抹的润滑剂:高温及环境恶劣适用防卡剂。普通工况用好些的,滴点高的润滑脂。普通黄油效果也有,不明显。  发表于 2018-5-5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4 2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装有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6 22: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师教诲,再次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27 20:05 , Processed in 0.06836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