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fka 于 2013-11-15 14:20 编辑
3 W. Y, _1 R6 h7 U" k$ ~ x1 D# R4 F! }8 h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0 m, v# B# @9 i. W2 S) ^, {6 U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l n7 @4 t/ `) M/ k' }( {' A: W+ U
) s9 b1 _4 Q, A0 o0 L
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应制举上两制书》 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不一:不专心于一艺。能:尽其才能。 这两句大意是:不专心于一艺,就很难成为有专长的人;没有专长,就不能发挥一个人的才能。人要成才,成就事业,首先应该从“专”开始。专于攻读某一方面的书,使之烂熟于心,化为技能,由此触类旁通,事业可成,否则将徒劳无功。此条“不一”、“不专”、“不能”是三个范畴,三者呈递进的逻辑关系,前者为后者之因,后者是前者之果,三者保持线性日果关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虽然质朴,内容相当丰富,是一条长于说理的名句。
: B! ]. E* [" Z$ E; ]$ S7 x& G; ]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朱子语类》 见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博:广博。未若:不如。要:要点。实:实际行动。 这几句大意是:学习得广博,不如掌握住要点;掌握住要点,不如付诸实际行动,这几句大意是“博”与“精”、“卸”与“行”的关系问题。 作者认为学的知识多而杂,样样都是半瓶子醋,不如学得少而精,能掌握住重点要旨,像“鼠五技而穷”不如“腾蛇无足而飞”(《苟子·劝学》)一样;掌握了重点要旨,不如用于实践,将所学转化为社会效益。作者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最后落脚到“行”上,突出了“行”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