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rzshud 于 2013-11-3 18:33 编辑 ' c8 U+ |, [& u* H3 b- g# s
' H. q V5 U6 P% ]0 j" g" | 算算无意中来到论坛已经2年多了,一直潜水看帖,向各位机械同行学习。可以说在论坛获益匪浅,得益于论坛某大侠的一篇英文论文,机缘巧合的进入一家外企,从事水下机器人操作和维护已经2年多。# q+ n+ @/ _9 V& h: [4 F N
9 _9 {/ y* b: \# K, ^& W4 ^2 d 经过2年多在外企的工作,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些肤浅的了解,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也希望能找到同行探讨一下经验。下面开始:6 e+ j8 i! I( z
, ?/ h3 ]- K9 ]% L. ^
我现在的职业名称是:ROV pilot。ROV 是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缩写而来,可能因为操作台和飞行器的操作台类似,所以在国外被称作飞行员。实际上也确实和飞行器类似,只不过是在深水中潜行。这个行业主要为海上石油开采服务,所以工作地点或是船上或是钻井平台上。目前的工作地点固定在南海某平台上,说是南海,其实离深圳也就直升机飞行1小时20分的时间,不是靠近南沙那边。平台是归中国某国企所有,我们的rov主要是为他们服务。那边水深差不多310米,是个老平台,原来是与人合资的平台,差不多95年投入使用,由美国制造,依然坚固。
2 c2 o! o" E9 |5 S9 x$ Q
& \ ~; q2 x) s0 R" y 我的主要工作是操作和维护rov,工作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对英语口语要求比较高,因为目前的同事都是老外,日常工作直接对话的。现在正在使用的是2台rov,全部由美国设计制造,随平台开始运行至今,去年进行过一次升级,主要是更换推进器和去掉一些多余的模块。相比最新型的rov,这些都算是老掉牙的货,但估计中国还不能制造。说说rov参数:工作深度范围0-1000米,设计功率100马力,可在水下长期停靠,由平台发电机供电,常配2只机械手。可执行所有水下探测开采维修作业,根据需要可随时配备所需的工具。个人认为这个设备并不复杂,但是要求相当的可靠性设计和精心维护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这也是我认为rov完全本土制造不太现实的原因,可以设计和组装,如果关键部件进口的话。人员配备如下:每班3人(白班1总监,2飞行员;夜班1主管,2飞行员),2班倒,工作4周休息4周。 & Q# P3 u( S! E! ~
; W3 f1 U3 A$ z% Y r( A* I& o& x
国内情况我道听途说是已经有rov公司了,但rov应该都是进口货。主要公司均为该国企控股子公司,包括一家合资和一家全资,另有一私人公司开始起步。但这些公司海上工作四周需继续在陆地上班,可能运营模式不同吧,望有同行出来交流一下。个人感觉是这些行业一旦中国本土公司涉入就变得越来越便宜,行业也越来越乱,因为据说同样得飞行员,欧美薪水是一个层次,其他亚裔是一个层次,到中国了好像是白菜价。平台上相关行业的外资公司人员也有接触,他们所说也是一旦中国人掌控公司了,一切就开始变了。
# A. Z( d. c" ^! H: V1 s4 p
: D) A0 |) _8 H! h. k* _ 今天就想到这么多了,先到这里吧。
1 h% Z9 z! ]8 v: P2 h+ N
3 k' ?0 Q( Z$ e8 b( [$ M" C' e 2 o( ]' A9 u; O1 r, A
" E4 F. O# S4 G2 C4 v P9 y0 D
' i0 W$ s8 m: @! ]' S! W. R N; `2 K" `0 o, A2 K
" {1 |$ A5 t- Q4 q. U0 d: _1 r, O+ I" J
: }6 R9 [/ k) q
: Q* \" t2 Z6 _% b! I3 W+ o- V% q4 t/ |! _/ \ _- F _
$ X: c& J# T0 H) b
# p3 O5 }5 G/ a! \4 B6 \1 _
" J0 n& X1 Y/ t" n9 [9 w
# I) f4 C' N9 C8 @
0 \# J. t* L3 R( T3 W7 [" b1 g" V
9 z( c6 T8 y: m" \; m
/ v% }2 z2 M- `7 P6 H" K$ t
0 q: g" B; w S+ h% P/ `8 d, z2 R+ C' [2 s# ?2 O: O5 i5 r: U( Z! p' G
8 O+ d$ X4 E& @2 m
8 k; @1 @/ t; w: L4 @. Q
7 {1 {% P$ k-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