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33|回复: 12

为何德国也出现了“用工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 18: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技工荒”已是全球现象
“技工荒”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化的现象。技术工人不仅在传统的欧美国家严重短缺,而且在韩国、日本以及澳洲等国家也相当紧俏。为此,韩国政府推出了旨在吸引外籍“技工移民”的举措: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外籍熟练技工给予永久居住权,以解决中小企业熟练工人紧缺问题。众所周知,韩国并非移民国家,出台此规定,足见技术工人之紧缺。据韩国中小企业厅公布的数字,目前韩国缺少熟练技术工人近5万人。

据新华网报道,济南有个村:100多名村民移民澳大利亚。“月收入两三万元,住200多平米的房子,屋外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保障……这种都市白领都不敢想的生活,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的20多户上百人却享受到了,不过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澳大利亚”。这个总共201户的村庄有25户的年轻人靠着过硬的电气焊手艺,到澳大利亚“打洋工”,并拿到了绿卡。
德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已面临严重技工短缺。上世纪60年代,德国技工在所有工人中的比例超过45%,可到了90年代就下降到15%,现在只有近10%。“德国制造”的美名很可能因此受损。而德国的“技工荒”现状只是整个欧洲的缩影。欧洲劳工联合会的一项报告显示,德国短缺技工达36%,法国为40%,英国34%。即使是状况较好的爱尔兰,也短缺17%。

二、德国技工究竟有多厉害?
提起“德国制造”,人们总会想起优秀的德国技术工人。国内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超大型电机出现故障,中国工程师在束手无策的窘境之下,请来一位德国技工,这位技工在对电机检查一番后拿起一支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个小圈,然后开价10万美元。中方厂商询问开价的理由,“我在这里画上一个圈的价格是1美元,”德国技工指着电机说,“知道在这里画圈的价格是99999美元。”中国厂方无言以对。那个德国技工在画圈的地方打开电机,手到病除,然后揣上10万美元打道回国。

《楚天都市报》曾报道过一个关于德国技工的故事:几个月前,武汉地铁二号线一台盾构机在地下掘进时,突遇2根钢管挡道,盾构机动弹不得。钢管直径19厘米,壁厚2厘米,必须派技工进入盾构机土舱人工割除钢管。土舱内有着相当于水下38米深的压强,技工必须承压进行碳爆割除作业。但是,在国内一时还找不到能完成这种特种作业的技工。 无奈之下,施工方只好请世界知名潜水公司德国北海公司来排除障碍。该公司派了1名领队、2名技工来到武汉,由2名技工深入土舱作业,前后仅用3天时间就将2根钢管割除干净。施工方向北海公司支付操作费2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近200万元,还另外承担3人的差旅费用。

其实,这已不是德国北海公司头回在中国赚大钱了。2008年,南京纬七路长江隧道右线盾构机受阻,刀具磨损严重,必须派人带压进土舱更换刀具。施工方聘请德国北海公司26名技工作业,完成了刀具更换,所花的费用也不菲。

多年前,笔者曾为德国魏刚公司担任德语翻译,该公司在中国生产旅游景点滑道设备。由于厂区刚开始建设,设备比较简陋,所以中国工人只好随意蹲在地上进行焊接。当然,工作效率也是很低的。两周后从德国来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技工,他并没有马上开始做设备的焊接,而是首先和中国工人一起安装一排工作台,接着按照流程摆放设备,最终才开始焊接和组装工作。这个德国小伙子不仅自身技术一流,而且还会传授经验,比他年龄大很多的中国工人都不得不服气。很快,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人民网记者曾做过一个调查,德国技工根据职业的特点不同收入也不一样,技工的也平均收入略超过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约在2500欧元左右。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可以考试晋升为师傅,如高级技工。高级技工收入明显增加。而且有权利作为法人独立经营企业,开店办厂。但晋升高级技工的条件很苛刻,技工要有4—6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还要经过1000小时的再培训,最后须通过专业技术、现代经济理论、法律基本常识和企业管理等四个方面的考试。

三、德国何以缺乏技工?

德国曾以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而自豪。技术工人也的确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今天,德国的许多年轻人也不愿做技术工人,而只愿做“白领”,许多工种只能雇用其它国家的工人来做。德国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现在只有34%的人愿意从事蓝领工作,而十年前这一比例高达83%。虽然目前德国技工的收入很高,平均年薪可达3.9万美元,但和高级白领的6.5万美元年薪相比,他们仍是低薪阶层。

其次,由于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不需要养儿防老,所以人们普遍不愿意生孩子。过低的出生率导致德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因此,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比别的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当年轻人越来越少,而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年轻人受教育的选择空间加大,所以进职业教育学校不一定是较优的选择。德国三百多所公立大学的门敞开着,只要高中毕业拿到Abitur就可以申请大学,而且还是免费学习。有的在初中毕业后分流到实科中学的学生,只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后也一样能申请到德国大学就读。所以,德国职业教育生源急剧减少,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此外,技工的短缺也表现出结构性的问题。虽然德国高级技工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但是合格的技工却不那么容易找。那些经过特殊培训、掌握工作所特需的数学、计算机和机械技能的高级技工,在德国也并不是容易招聘到,所以,高级技工的薪水实际上比普通白领还要高。

在德国,培养一名技工花费是很巨大的。据柏林市教育局职业培训处的负责人库尔利希女士介绍,培养一名职业学校学生每年平均花费1.5万欧元,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是这一费用的1/3。另外企业还提供实习场所,支付辅导实习教师的工资,并发给学生每月500到800欧元不等的生活费。

如何解决德国用工荒问题呢?除了加大对技工培训政策的扶持力度、企业自主培养技工之外,德国也想到了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通过移民的方式吸收国外的高级技术人才。但德国对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教训记忆犹新(从前南斯拉夫和土耳其招收大量工人参与战后建设,但人们后来却不想离开德国了),所以公布的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且小气十足:前些年,德国政府给年薪10万欧元以上的外国技术人员颁发为期5年的“绿卡”。问题在于,德国本国的技术人员都不一定能拿到10万的年薪,何以要求外国技术人员能在德国找到?另外,每五年换一次的绿卡,其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虽然,这些规定一再被“软化”,但德国却已丧失了争夺高级技术人才的绝好机会。

昨天德国的问题,也许就是今天或明天中国的问题。中国该到未雨绸缪、加大对技工培训扶持力度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18: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中国这不是问题。
1.中国人口多,且都有强大的生育欲望
2.制造业规模大,但技术含量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19: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输油管路的检测中国人做不了,给美国人做。一公里检测费用2万美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19: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哎  国内是因为怕涨累  所以不愿意做技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19: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技工在对电机检查一番后拿起一支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个小圈,然后开价10万美元。中方厂商询问开价的理由,“我在这里画上一个圈的价格是1美元,”德国技工指着电机说,“知道在这里画圈的价格是99999美元。”中国厂方无言以对。那个德国技工在画圈的地方打开电机,手到病除,然后揣上10万美元打道回国。”

怎么以前我听的是美国教授给美国企业画一条线呢

点评

就是,可能确实厉害,但是这个故事老套了。  发表于 2013-8-3 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19: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机画圈都特么画的满世界飞了,光这一个例子我就恶心整篇文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2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德国制造”,人们总会想起优秀的德国技术工人。国内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超大型电机出现故障,中国工程师在束手无策的窘境之下,请来一位德国技工,这位技工在对电机检查一番后拿起一支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个小圈,然后开价10万美元。中方厂商询问开价的理由,“我在这里画上一个圈的价格是1美元,”德国技工指着电机说,“知道在这里画圈的价格是99999美元。”中国厂方无言以对。那个德国技工在画圈的地方打开电机,手到病除,然后揣上10万美元打道回国。
========================================================
越传越失真了,哈哈。那位“技师”叫做斯坦因梅茨。。。。。应该不是单纯的技工,而更是一位发明家。

1889年6月的一个大热天,在美国纽约港,一艘来自欧洲、名口L!“香槟酒”的客轮靠近了码头。海关的官员审视着正在下船的每一个人。人流中一个驼背的小矮个子青年弓}起了他们的注意。此人其貌不扬,衣着简朴,特别是那一瘸一拐的步态及颇下的一小撮红胡子更不讨人喜欢。“从哪儿来?”官员挡住了他。 “德国。”“叫什么名字?,,“卡尔·奥古士特·鲁多尔夫·斯坦因梅茨。”“有钱吗?”“没有。”“有工作吗?”“没有。”这是个无用的外国人,‘美国不欢迎!官员当时就要将这个年青人遣送回国。多亏青年同行的朋友恳切担保才放行。然而当时无人知晓,这个名叫斯坦因梅茨的残疾人却是十九世纪极少数的天才之一。若干年后美国人才惊喜地意识到随着这个差点被拒之门外的残疾人走进美国的是整个深奥的数学宝藏! 斯坦因梅茨生下来就有残疾;左腿不能伸直,背部隆起。但医生向他父亲保证他能活下去。他的父亲,一个铁路工人,挺起胸膛说:“哦,他会活下去就行。他总会想方设法活下去的。” 的确,斯坦因梅茨早年的生活就是靠自已对付着活下去的。由于母亲的早逝,他不得不跟随祖母生活。少年的学习生活克分显示了他超人的才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2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欧引进技术工人不是一年两年了吧?岂止是德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21: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没什么

点评

你跟人家的质的差别,能一样吗  发表于 2013-8-4 0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22: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千块一个月,确实缺,就像五毛钱一斤的青菜,也缺~~~

点评

严重同意  发表于 2013-8-4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6 08:03 , Processed in 0.06148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