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fka
|
算 ,总比不算的好 |
发表于 2013-7-8 0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哈,其实就是这样。不同的手段,走不同的路,但是目的方向一致。最后不过是秦皇汉武,各领风骚。
搞了半天,我发现我们讨论的是手段和目的,我总结下:手段即是目的,目的是手段的结果;终点是道路的结果,终点分布在道路上。结束讨论。
。。。难道输入法错了。纠正一下,上一条最后一句是“因为你回答什么都不可能正确。”
类似的悖论有很多。例如你问一个自称算命很准的人,你给你自己算一卦,算算你自己能算出一个不准的卦来吗?哈哈,于是结论就成一个永远的悖论。因为你回答什么都可能正确。
所以我才说大侠玩到哲学去了。你这么玩下去就成鸡和蛋的关系。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非要整一个先后出来,那就坏了。哈,最简单的说法,你感觉你能改变别人的思想吗?去讨论这个问题,你是先感觉?还是先计算?
那你有没有仔细想过,是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另外,如果大侠愿意,我还可以给你一些新的解释,比如人的感觉在条件反射之外是如何形成的。那些死后体验、信息预测的第六感是怎么来的。中国的气功到底有没有道理,宇宙信息和人体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哈,我可不知道我属于什么思维。我只知道遇见问题的时候,我既会去感觉,也会去计算。我计算完了,看着数据,会有感觉这数到底合理不合理。这样的感觉,可能对,可能不对。哈哈
有时效的信息,没有时效的信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这些化为0和1。0代表正确,1错误。于是组合起来,就出来各种结果。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部分正确的,有部分错误的,也有模棱两可的。
大侠,你是典型的学院派思维,这也是社会的主流。
所以,如果说什么是感觉,我可以这么给一个定义。感觉就是你过去多少年积累的信息的综合。这里包括数据的,包括趋势的,包括理论判断的,包括思维方式的。这么说你就明白了,这里面一定有正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
这个感觉很多时候会帮助你快速处理问题,但是他也会成为你的一个束缚,让你犯一些经验错误。
我记得之前坛子里有一个螺旋桨固定架的帖子,当时讨论的时候99%的人感觉那东西会倾翻,因为重心高。结果,事实上人家的重心很低。哈,这就没法讲了。工程问题,你遇见的多了,自然有感觉。
有的人天生感觉弱,你让他去感觉,那就全完蛋了。这个往深里说,就是研究人脑。研究人脑对于外界的反应。所以,我不能说靠感觉不对,只能说感觉这东西不靠谱,所以玩极限的时候,你必须要算一算。
哈,大侠这么玩就玩到哲学去了。感觉这个东西,如果从生理上讲,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但是,只要是条件反射,就存在差异。所以我才说感觉这东西不靠谱。有的人感觉会比别人强,感觉感觉就知道自己对不对。
大侠,我没有否定计算,以那个桥为例,就是因为没有对风吹的危险感觉,所以忽略了,就没有计算。感觉永远是走在前面的,是主人,计算是仆人。你还是看看柏拉图主义与亚里斯多德之争吧,那个要深入多了
例子我举了,大侠若感觉不对,不妨试试那几个例子,看你的感觉如何?另外,其实很多计算不耽误什么功夫。按几下计算器两三分钟就有了,也就是吃根冰棍的时间。你有时靠感觉未必比这快呢。
另外,大侠不妨再仔细看看我说的。大侠所谓的感觉,经验其实就是我说的第一条。是因为前人给你算过了,你可以直接拿来用。这个没啥。但是你玩到我说的第二类,你想不算那都是找事儿。
哈,大侠,你要分析哪些灾难的原因在哪儿。说到底还是没算到位。美国那个吊桥为啥风吹垮了,因为没算共振。前段时间那个潜艇,为啥不能用,因为你算错了。所以说,你可以感觉,但是靠感觉是不靠谱的
达到精确的结果,是必须计算的;达到精确的效果,则是靠感觉的。结果是看行不行,效果是看满意不满意、值不值,一个是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一个是个人的主观意愿。逆着推,第一推力还是主观意愿、感觉。
算要时间,这个时间花的划不划算,得看目的。计算是为目的服务,也就是找到确定性,而有些时候,逻辑会进入死循环,看看经典悖论就知道了。历史上那么多工程灾难,都是算过的。普通应用我觉得还是先感觉,后计算
两者相较,算多者胜。兵家之道。哈哈
始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评分 | ||
发表于 2013-7-8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欢迎不同意见。计算重要的是理论正确,计算机仿真是迭代计算,公式是直接建数学模型公式,复杂结构推导公式需要各种各样的简化和假设,一旦建模错误,差之千里啊,相比而言还是计算机有着优势啊
| ||
发表于 2013-7-8 08: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大侠。提高产品质量确实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你算了提高了你自己的质量。这就是我说,算不算只是为了你自己。所以,当你是one man army的时候,你为了自己自然就会去算了,或者就是出事儿了跑路。大侠认为对否?
zerowing,你理解错了,或我没说清楚。算,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价值。而这个,不是靠一个人,而是靠团队。我嘛,一个人一个团队,所以。。。
^.^
哈大侠,其实你最后一句话是关键。你算不算,不是为了你的老板,不是为了你同伴,只是为了你自己。这才是关键。你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算算。不算,打不了出事就跑呗。
哈哈……
| ||
发表于 2013-7-8 09: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 ||
点评
通过结果分析在选择最合适的条件。不过至少到我离开学校的时候,这些人还没玩出什么突破来。哈哈。但是,理论上,确实行得通。
另外,要说的,有限元是一种单向工程辅助工具。他只能帮你校核,不能帮你反算。所以,搞设计的基础数值计算,还得自己来。不过,有些院校在开展方案迭代计算法。就是通过程序反复迭代尝试不同条件下的结果
另外,有限元作为一个数学模型,也存在使用者的层次差异。因此最后算出的结果,大部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有限元应用的另一个关键是如何加载和读取信息。但说实话,有太多玩这个的,都是在胡搞。
有限元说到底,毕竟只是一种模型。他能解决很多过去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他也不是万能的。有限元要求材料的一致性,因此,面对热处理,材料内部缺陷等问题,他不能帮你半分。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计算方法是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足够;但有时,又出现严重的富裕或欠缺。对于板壳或箱体类,也是大家硬着头皮用商业有限元计算的原因之一!
对,逍兄这话说到关键了。经验方程是一步步改进出来的,那些安全系数也是一点点实际使用,破坏经验总结,测量总结出来的。所以,就是逍兄说的,里面已经包含了力学分析成果。
其实那些参数系数里面都已经包含了力学分析的成果了。
这玩意儿要算,得若干年。
但是这种玩法,人手玩不了。所以才出了软件帮你迭代。我玩有限元不深,所以只能凑合用用。大侠有基础可以深入地玩玩。
哈,大侠如果肯玩,可以用节点迭代办法去计算。这是三向应力材料力学的思维。而玩迭代,玩节点,就是有限元。所以,有限元本身是一种数学模型,通过微元迭代计算的通用模型。
| ||
发表于 2013-7-8 1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18 14:24 , Processed in 0.06242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