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3-4-14 17:18 编辑
* t' y1 S; @: ^* Y0 B6 q: |
5 D% z% U3 u. Z5 s, v第四部:http://bbs.cmiw.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0356
) ?9 |6 c+ w& D" m' W$ c# Q; J# h9 w2 e, s! I' D+ |" D
上一部写到在客户那里忙了一阵子,进行改造工事和专家讲座,结束之后,我回到了上海。
& a$ P- q7 U$ z7 m7 l' o在上海休整一天之后,有了点自己的时间,开始约朋友见面。* D9 r/ Z) Z. E/ g# d' E9 M# q
在这里记录一下与朋友见面的事情,以及之后遇到的一些琐事。5 u4 I) ^# w$ L, U9 N, ]
文字里有一些叙述更近似于日记而有些繁冗,请见谅。8 p: ? |% i) b+ o# B
k. [5 ^% R0 t* ]0 ]& jSection 1 by子子 cmiw论坛
. A4 A( {. L* \" ]% Q首先约见的是论坛上的某大侠,他在松江我在龙泉路,于是约在上海南站见面。! _0 |/ f/ q4 U& w& O, D
在地铁站出口的好功夫饭店,在那里落座用餐聊了一阵子。# d9 u V7 R9 u1 P0 y! Q
先是听他给我讲滑移装载机的特性,控制特点。* I: {, b F: J( t
之后我把我遇到的液压问题也和他探讨了一下,交流了一些经验。
, {) [0 T3 O# B) K然后他提到我写过的东西,说在那里曾看到过learn then ask的说法,说他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N: d* U* Z( G% S' B5 _/ P- A
他们曾经涉及到了关于编程序计算的事情,他们直接去问一个专家,但是人家也无从讲讲起,
. U- y; ^( \ T: T后来他们自己学习了一些知识,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去问,这时就有了许多可以交流的东西。
7 F( Z& d. g- F/ C2 \. L, R( F% J, Z: O/ K% s7 W9 Q
Section 2 by子子 cmiw论坛) o3 [1 ^, m: G% i1 ?3 p, x
和大侠告辞之后,我去人民广场转了一下,然后晚上去S地铁站,见一位搞IT的老朋友。在地铁站出口那个大厦的顶楼,吃了顿在我看来挺豪华的晚宴,俩人点了四个菜,没喝酒。
' n- m k N1 V4 j: l! d* M& R. o他在一家电子商务做事,提到的一些他的业界里的事情,) D5 t( I! S8 ?
他说他们公司,在起步的时候主要是铺产品,打广告,/ u9 |$ V; ^3 u- T O5 t+ l
中期订单多了,就开始做供应链,做配送。
, ]; j' z6 s0 I9 m. x9 F后期订单更多了,就重点建仓库,做系统,
! I9 g2 C L+ U# H; v0 V每一步发展,都是在遇到瓶颈的时候开始挖人,% F% u0 i* S! N
直接去找这方面业务的成手,找那些“知道怎么做”的人,挖过来直接用,6 C# e% k" l( M
绕过了培养人才的过程,这也许是一种便捷的企业发展方式吧。
; y) c# K1 w t/ z) ?+ p6 U3 u; i6 ]3 Y* y, k; x. k9 W
席间提到了,他说他们公司用一般的薪水,在上海招不来更多的人才,
- P s3 e g/ R T- k3 q+ k于是到临省的城市去建分公司,同样的薪酬,在那里就可以招到名校的毕业生。1 g: A2 o5 l E0 S; ~. x
然后就提到了,名校的毕业生确实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就问他,怎么个不一样法。
- h, |/ [- l+ ]3 A他说:有些一般学校毕业的学生,工作两三年后,对工作涉及的软件系统,也不是很了解,
/ n2 t/ y9 D( l! L3 h而一些名校的学生,工作一年后,对系统就很了解了,问什么都能答出来,也容易探讨问题。
4 o) n9 i4 f+ Z
# t" o6 b% i: X% W6 X. Y1 j2 k E! l( X俺深有感触,赶紧记在小本儿上。后来在论坛里写下了这件事,看大家关于这个事情会有怎样的考虑。
9 N- V. c- X. c通过那段话,俺读出的信息是
7 m5 G L( _7 n“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之一是:在一年内能够对所涉及的系统有相当的了解”" i1 e/ Y) [1 g8 t- q# r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员工的能力是能够得到公司认可的。
2 T# X6 Y: ~9 U1 K! b于是,无论是不是名校出身,如果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达到这样的地步,5 J# Z$ L9 v: J1 x% S* n. Y
那么这个职员的能力和价值就会得到肯定。
8 k5 N) l1 D0 Y7 N _" B4 u \: T( n7 c S- S$ b( m2 f: @" \
说到俺们的机械专业。在一年之内,对所接触的主要产品的,产品结构动作原理能力计算和电气液回路,
8 w) F5 I x ?& J- Z! X& V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否做到这一点,是一件值得被注意的事情。4 i. B0 s7 s( G/ L* G& W3 x) p& p
动作的原理,计算书的主要部分,各个零件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2 ]+ O m" k# l3 B# \电气信号的获得与处理,空气回路图与油压回路图,把这些都有一定掌握的话,应该是有益的。! ]4 B$ N# h: t8 b- l. i$ |
毕业生新到一个企业里,或者是转职者到了一个新东家,. H# p0 c6 M# ^+ `7 {) G& W$ [& Q8 H
如果能够达到上面的目标,那么接下来的路应该是比较好走的吧。
: k+ M) g& g/ w a% n0 ]: O* e6 O在思维中给自己设定这个目标,然后看看自己在半个月之后一个月之后两个月之后,5 {2 P0 l2 v2 \* @, P% H
对手头的系统有多少的了解,对不足的地方去抠一下,或许是有必要去考虑去做的事情。
2 S ^; r5 y `( k" A4 t
- {4 f, o( a P. _2 K# m8 T5 d这个问题我将其分解为两步的过程:* s3 {+ P; u6 u$ X
A 名校出身--> B 较快搞清工作系统--> C 被公司认可。0 J+ c. h; |0 \: O+ l+ S
对于这个ABC的过程中,怎么来看呢。$ m0 h; H" b( T6 z
从论坛里的一些回帖来看,有些朋友把着眼点放在A->B上,
- w, c: i8 Q3 B1 Q" ?9 |: h针对名校是否能力强或者能力强的原因来发表看法,来分析是否名校毕业就会能力较强。& N$ H, i( B# R/ J
但是我感觉,对于A->B的过程进行分析,如果不是名校毕业的话,即使分析出结果,也没有办法去参考。
1 J2 ?( f# j( q) [! j1 o0 j所以我更倾向于的思维方向是:把着眼点放在B->C上。0 C' L( M8 U. t8 h% ]
就是说,B是一个被公司在意的能力。, L( I8 G3 q' i5 O4 P3 l7 y
即使我们不能实现A,那么,如果我们认识到B是一个目标,并通过自己努力去达到B,那么也会得到C的结果。4 g: c& i# ~- x! z* w! T
把着眼点放在B与C上,或许对我们的工作,对新参加工作的人,更有一些指导意义。. R8 F9 E& T0 V3 N6 f5 Y
" P( A8 V; X0 g" U" G+ d- I
Section 3 by子子 cmiw论坛# [4 u6 S- v% ^) c a/ K N
之后周日晚上,去K地铁站见另外一位老朋友。和他到附近的一家饭店吃饭,水煮鱼片很好吃。0 _. K$ w) Q: c
和他聊了好多话。我对他提到,前一阵子我在客户那里做培训翻译,专家去了几次但客户却一直没能重视这个机会,到了最后才开始重视但是时间不多了。另外在专家的讲座时复印了一些资料,其中有些常见问题的列表,都是日语的,但是他们也没说提出来让我翻译一下,就那么过去了。有些细节如果注意一些会更好一些。8 ?- M$ F H% L, l9 x
3 I8 F8 F, k* X! C
我的这位朋友现在在一家造船公司做一个小主管,手下带着几个人。
' h& x+ Q U4 e- ?4 N' z他说有时候带着手下的人去船场做实验,结果手下们,空着两只手,只拎着笔记本电脑就去了。后来他看这样不行,就花时间总结了一个list,列出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以后再去实验的时候对照list检查携带的物品,一项一项地check。另外,他提出采购了一些办公用品如裁纸刀和打孔器,和必要的实验装备及工具,还自制了一些必要的实验器具。以至于后来再去船场时,客户也称赞他们的team很专业。提到他的手下员工,一些问题是设计做得好而communication做的有待改进,另外提到“有些问题是暧昧的并没有明确答案的,如果究诘就会影响工作进展”,还有一点就是手下员工不善于去matomaru,也就是归纳总结。还有就是由于没有见过一种别样的新的模式或系统,就会固执于坚持已有的系统。2 P1 a: l) V6 Q+ m4 s
v! d g, Z Z$ J! ^' g: G
谈话中间提到一个测量距离的器具。需要测船舷到水面的距离。已有设备是激光测距仪,可以测量从测距仪到某一垂直正对平面的距离。但是如果单独将一块木板抛到船下的海面上,那么木板会漂浮,不能保证垂直正对测距仪,于是他弄来一些其他简单的设施,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来测定船舷到水面的距离。在这里不具体叙述,各位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发挥想象力,来锻炼一下。
1 \. ?- ^! i3 u" C/ t
! D: i( f) E3 PSection 4 by子子 cmiw论坛' r3 h9 N/ e$ E( F" O
平安夜之前,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想找人一起吃饭。论坛一位热心的大侠给组织了一下,周一晚上,在世纪大道的一家饭店里,四个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宴。其中一位还是我大学的后辈。我第一次吃湖北菜,觉得挺不错。- x1 F3 s3 {% [ ?
饭后还参观了那个圣诞小屋。托诸位的福,我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圣诞节。
- w% m8 G: b' r4 r) e
4 ~- F& A6 \" S+ V0 f v( USection 5 by子子 cmiw论坛/ Q& i% N8 I' p( H( d$ N+ V
圣诞节后,公司总部来人,上司和另外两个人来上海,和我合流后坐车去临省,到客户那里去谈业务。
. O2 a Y! e0 r' c
3 T( W3 a$ Y6 q V# w8 U到客户那里,先进工厂里看了看,我们有设备已经安装,正在进行调试。此前客户反映,有一个地方有时候该吹气时不吹气,我们同事觉得奇怪,不太相信会有不吹气的发生。在现场进行动作确认,果然,正常吹气了。这事就算是放下了。但事实上,我们走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客户又反映,还是偶尔有不吹气的时候。有些故障不是经常发生的,去的时候看不到,所以比较麻烦。有时客户反映问题的描述也是有对有错,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这个事情更为麻烦。( Y1 ^: A% K$ l% h5 ~
3 P" [6 B" n. x) e) R6 Z
次日,我们在现场看的时候,设备突然出了点另外的小问题。呵呵,真是时候,正赶上我们来这天发生了。客户说如果不是日企来人亲自看到的话,如果只是打电话汇报,或许日企还会怀疑这个问题的状况。这个相信与怀疑,是一个较为麻烦的事情。我们的人钻到设备里,看了一阵子发现了问题所在,然后联系总部调配人员安排时间过来维修。同时在客户现场这里,我们确认有没有必要的工具,因为需要弯曲铜管,所以需要找pipe bender和cutter,我们在安装设备时留下的材料里面翻找,找到了4个bender,唯独没有需要的10mm的,只好联系总部让来人的时候带过来,我们找到了一个cutter,刚汇报完,结果我发现找到的那个cutter的刃口是破损的,赶紧再次汇报,cutter也需要带来。
9 {$ w1 Y9 U! L: c* u' T* Y0 H
) x. n e) m. j( _. V之后是准备开始洽谈,开始之前我们先介绍了一下这次设备修理的日程安排,就是哪天来人下飞机,哪天需要客户派车接人,哪天需要安排旅馆,哪天需要安排午饭之类的事儿。上司先是跟我说了一下,并让我写在white board上。但是到了需要给客户讲解的时候,上司没有明确地说一句话让我来讲,我就在旁边呆着了,上司自己讲的这个日程,对方客户那里的翻译给翻译出来的,当然white board上我已经用中文列表写清楚了,看也能看懂。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我没去主动讲解,是不是我的失误。事后,上司也没对我谈这件事儿。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应该主动问一句,自己没去“主动”去确认一下,这个是自己的“不作为”的失误。这件事情,无论是上司去讲,还是我去讲,对于客户的角度来说信息都会传递过去,没有区别。但是我自己的 说与不说,会决定我会不会受到一次“客户场所的现场发言演习”,这对我来说是有区别的。人总要做一些事才能plus的,这样的机会,错过了,也就失去了练习的机会。3 f$ |2 g3 ~. b4 o" p& z. i
- U0 A( d4 @! s2 R5 B& ?5 j
这次洽谈主要是我们准备向客户推荐上模翻转系统,事前上司给我资料我看了一下,我看到资料主要是控制方法的内容,哪一步做什么,列出了好几条,我有点疑惑这样的资料给客户解说,会不会把意思传达过去。洽谈之前,我看到项目商社的人正在翻译那份资料,逐条翻译。之后正式谈的时候,上司就用那份资料来介绍,另外拿了一张上模翻转系统设备的照片放映出来。结果客户提问照片中的导轨是做什么的,上司想了一阵子,才猜出那个导轨的作用,另外那个控制方法列表的资料,也只是一闪而过。我比较注意的是,说实话觉得这一次上司对presentation的准备有一点不够充分的地方,当然我也知道上司最近工作比较多,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客户那边倒是没觉得什么,大致明白意思了就好了,也许是我多虑了吧。2 @; l, V* @" v( G" g! q- C( p- o8 }
/ V, H/ T: ^- s7 Q7 V- [: k6 G
Section 6 by子子 cmiw论坛, G! G6 |) H( c) X% B
客户访问结束之后,到了年底,日本公司在元旦时会放假一周,所以我有机会回了趟辽宁老家。
3 w: v x. k8 [+ h
; q( h/ D' }( X2 \ r# y3 d坐飞机从上海回到沈阳,然后坐机场大巴去市内。看着车窗外白茫茫的雪景,浑河上滑冰的人群,都让我有了点久违的感觉。客车到市区后我收到一条短信,一看是客户那边的设备工程师。我打回去问什么事儿,他说设备出问题了。于是我问他,是哪台设备,他说好像是一号机;我问当时正在进行什么操作,他说现场人员没具体告诉他,所以他不知道;我说那当时生产的产品是哪一种,他也说不知道。我对他说,你就没有一点具体的信息么。他说,现场的操作人员只说了出问题,具体问问题内容时,现场操作人员也不说。我对他说:“跟你说个事儿。我们的设备出问题了,按说我们应该亲自去调查,但是现在抱歉我们不能马上过去,所以希望从你这里能得到一些现场情况的介绍,现在是我在请求你为我帮忙。但是如果你什么情况都不了解,那么就有点不太好了。现场人员说的不详细,他们对设备不太了解也是情有可原。但是你作为设备工程师,你要弄的详细一些才好。倒不是说因为我想知道,才让你去具体调查情况,而是说,回头你的上司问你设备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你也需要能够具体详细地回答问题才好,不然上司对你的评价也会减分的。”他听了之后,没有表示异议,说去问问再来向我汇报。过了一会儿,电话过来了,汇报得挺详细。这个问题我也解决不了,只能是汇报给总部,预计年后解决。# P2 J, {$ q: f" F% b
' J6 K9 o1 E& _. D6 p! B
说到他这件事,主要是想起了以前在我身上类似的事情。去年我在公司的时候,有一次还是这个设备工程师来短信,说设备有问题。我听了他一些介绍之后,回头向我的上司汇报,上司问我,哪台设备,在哪种产品时出的问题,曲轴停止的角度是多少,当时某某压力是多少,有没有别的异常信息。我因为不知道要确认这些地方,所以没法回答,很窘迫。我只得重新打电话问这个设备工程师。问过之后再次汇报,上司再问我一些事,我还是有没确认的地方,只得再次打电话询问客户。在这里,其实我感觉上司的问法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当时是刚开始接触售后服务的工作,有些事情不知道要去确认哪里,把某个阀关上然后看看某处的压力是否正常,这样的事情我一开始考虑不到,如果我直接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就不好回答,上司给我的如果不是质问而是指示,我会更好办一些。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找对方的原因,对改善事情是没有帮助的,没办法的时候,还是尽量从自己方面来注意改进吧。因为有了这些经验,从那以后客户对我说设备有问题的时候,我会尽量把这些基本的信息,和能想到的确认内容,搞清楚,然后再向上司汇报。
# @( U0 [, t& g. r$ n3 T, S2 p- h1 a
Section 7 by子子 cmiw论坛
" t; H7 D" l( z& a% {( D跟客户打完电话,大客车快到终点站了,我决定和旁边的男生聊几句。一问才知道,他在青岛工作,也是做机械设计的,主要做压力容器的设计等。我说我也算是做机械设计的,然后问他压力容器设计时会遇到哪些问题,他没怎么细说。然后他说他来沈阳见朋友,手机没电了,旅馆也没确定,他在不停地往窗外看,看路边有没有合适的旅馆。我说我知道携程的电话号码可以订旅馆你要不要,他说不要。快到站时,我说要不要我把手机借给你你打个电话和你朋友约一下,他说不用。不用就不用吧,对于他来说陌生人的热情也没有必要去随便信任,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说的是,和你说话的时候你是否可以直视谈话对手的眼睛。这个被称为eye touch,看起来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却遇到好多大学生做得不好。有一次我回大学母校时,在校园里问路,问了两个学生,谈话时他的视线就一直没有落在我的脸上,而是偏右30度。我觉得挺纳闷儿的,这样对于他以后的面试或许会有点不利,一个人与多少陌生人对话过,看他的eye touch也可以看出来一些。这一点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其在融入一个team时会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 L7 z' \0 h* ] K/ z6 j/ z, G) W. _: _- \5 T4 y/ Q* P8 N* X
Section 8 by子子 cmiw论坛$ X# I1 J% P N
在辽宁度过元旦休假,之后我再次回到上海。坐飞机从沈阳到上海后,在走进航站楼时遇到一个大学生,他问我在哪里可以取到自己的托运行李,我说你跟着我走吧。然后和他聊天。聊天中得知,他脚受伤了,父母开车在候机楼门口外等着接他。我比较担心,浦东机场的到达楼层是2楼,那里没有汽车停车位置,一般是在3楼出发楼层那里有些车在那里等候,而他第一次来这个航站楼,取行李的地方都不了解,让他从到达楼层往上走到出发楼层去找车,或许稍微有点麻烦,我对他说让他父母到航站楼里面2楼旅客出口来接他那样会比较保靠一些,他说他父母对这里也不太熟悉决定在外面等,我比较担心所以就准备给他带路。他的脚不方便,所以走路比较慢,在水平扶梯传送带上,他只能站着而不能往前走,我也陪他站着,这样很花时间。当天晚上我需要去上海市内住宿,当时是23点整,而机场六线大巴时间是23:20和24:00。我能否赶上早一点儿的巴士是个问题,走走看看吧。
6 q7 K" }% h4 \2 G1 ~+ G8 q& N% g+ H9 O+ C- `
走路的过程中,旁边有两个女人,看到有一个男乘客用小手推车推行李箱,就问他是在哪里取的行李,那男的向通路的旁边指了一下说在那里,两个女人就往那边走。这个学生听到了,觉得奇怪,问我那个地方可以取行李么。我说,稍等一下。果然那两个女人到了旁边,没有行李,很疑惑,然后我对她们说,那里只有行李推车,如果你们想要取行李的话,要到通路的尽头,有转盘可以取,她们向我道谢,就向前走了。我对这个学生解释,估计是那个男人没有听清楚她们的问题,男人告诉她们的,是行李车的位置而不是行李的位置。我的感受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有的时候提问的一方对问题说得不够清楚,而被问的一方,要么需要去确认一下,要么需要去猜测一下,对方“想问的东西”是什么,能不能去弄清楚或预测这一点,会决定沟通是否会导致gap。这件小事儿是无所谓的,但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信息交流的过程种,“确认”是一个有必要去落实的动作。7 w2 x3 j+ c+ J" r
; E5 u+ ^' p$ e0 O之后和这个学生聊天,问了他的一些大学生活之后,我说我在日企工作。他说,虽然说外企工作环境好一些,但是给资本家工作是在用命换钱。我在心里嘀咕:这个家伙,好歹我现在也是在帮你,你丫就不能说点好话。说话,不是为了说而说,而是为了传递信息来说,你传递一个不好的信息给对方,对你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不说。小孩子么,也没必要和他计较。他的脚不方便,所以是需要帮助的,该帮帮一点吧。
6 C5 g! }& Y8 L1 E7 L) H' ]5 q, ~; v7 e z9 m
我陪着他走到通路尽头,乘滚梯下楼,就是取行李的区域了。我说我先去一下洗手间,结果这孩子对我说,谢谢了再见。我心里纳闷,你就这么想甩开我么,嘴上说的是,那里有转盘你先看看吧,我一会儿还回来。从洗手间出来后,我回到眼前的转盘这里,转盘上有很多行李,转盘的指示板写的是“from沈阳 春秋航空”。我有一点疑惑。我们坐的航班是吉祥航空,也是一家私营航空公司,所以我认为或许这个航班是两家私营公司联运的,因为国航和日航有时会联运,导致我会这样想。于是我在转盘上看了半天,但却并没有发现我的行李。疑惑之余,我决定往远处走一走看一看别的转盘,结果在远处,看到另一个转盘写的是“from沈阳 吉祥航空”,我才知道这又是一个amayi的mistake。当然了,没什么大问题,只是耽误了一点时间而已,我还得走回第一个转盘,把那个学生叫过来,他还在那里等行李。
1 I, @' D* i; u/ B' F) `+ }4 Z( U. d, P" T: h2 }5 P
然后他过来了,他找到了行李,又一次对我道谢,然后就走了。我心里想,你就不能等我一会儿,一起出去不行么。无所谓了,我已经帮他找到行李了,任务基本完成了90%,他找父母车的事儿,让他们自己打电话联系吧。我对他说今天辛苦了路上小心一点之类的话,然后他就拽着箱子走了。我继续找我的行李,我拿到行李时已经找不到他人了,没机会带他出去了,不知道他能不能顺利找到他父母的车,不过他们有电话联系所以估计也没啥大问题。另一方面,我这边由于在水平扶梯上陪他站着,耽误的时间太多,导致没能赶上23:20的车,只得等24点的车。在大巴候车亭等了好久,车终于来了,而且我惊奇地发现车上居然坐满了人,因为车是从一号航站楼过来的,所以在那里已经上满人了,到了二号航站楼的时候基本满了,我好不容易挤上去,在车门那里呆着,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后来有人下车了,我才混了个座位,一路迷迷糊糊半睡半醒。
% q0 v. A9 |3 x ^' [. V$ N1 \ n4 }* w- O6 T% L
Section 9 by子子 cmiw论坛' t6 W# _; P5 h4 d/ @
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到达了六线终点中山公园。我拽着大箱子去找旅馆。在一个街口拐一下,再在下一个街口拐一下,到了武夷路上。然后沿着路走,走了好几分钟也没看到旅馆,深更半夜路边也没有可问路的人,心里有点没底儿。于是我打电话给旅馆,对方是个男的接电话,我说我在武夷路上走,问宾馆怎么走,他说这条路没错,然后问我在哪里。每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旅馆都是一个课题,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问一个熟悉地形的人,他怎么引导自己找到目标,是件有趣的事儿,对他对我都是一个挑战。他问我现在在什么地方,我周围路两边只有房子,偶尔有个广告牌说了估计他也不知道,我说我刚路过一个大楼上面有个很大的梦字,他问我是不是 梦在上海,我没听到梦字,我说我是在上海,对方估计心里郁闷但是没有笑出来,这点我很感激。对方的下一种确认询问方式让我非常佩服,他问我路边的号码牌是多少号,我在墙上找了找,说是269号,他说让我往小号走,我迷迷糊糊的没明白“小号”是什么意思,然后他说他们是155号,让我往数字小的方向走,这个解释我很感激,然后他告诉我旅馆是在一家饺子馆的旁边,对面是七建,我就安心了。通过电话,我明确了,我走的方向没有错,只是还没有走到而已。又走了几十米,看到马路对面有七建,路这边有一个保安,总算看到人了,我就问他哪里是饺子馆,保安连头都没回直接往身后一指,原来他身后就是饺子馆,只不过灯全关了我没注意而已,于是谢过之后,往旁边一拐就找到了旅馆。对于那个接电话人的指路方式,我很佩服。到了房间已经是是半夜两点,没少折腾,累的够呛。5 D" e/ ^/ O' G" h* B# _2 N
; Q' |) r. L7 r- Y$ \; P
Section 10 by子子 cmiw论坛
# u4 H. l2 ^- A4 s, k4 c* E2 ~在上海的旅馆里住了一晚,次日早晨出发去客户那边。在客户工厂里,我需要打电话给公司总部以确认一些事情,厂房里太吵于是我到外面空地上打电话,结果谈了二十分钟,冻得都有点哆嗦了。晚上在旅馆睡觉时我觉得嗓子不舒服,结果凌晨三点自己醒了,嗓子疼,估计是感冒了。我打电话给旅馆前台,说我感冒了问有没有感冒药,结果对方很确定地说了两个字:没有。我问这个时间外面的药店有没有开门的,她们继续说没有,然后就没下文了。郁闷,她的下文就是:因为没有药,所以你就自己挺着吧。这就像是,你提出一个问题状况A,客服给的回答是B,然后状况A没有任何的改变。在Custom Relation Management里有一点是:你要知道“顾客需要的是什么”,如果只给出一个原因解释,而没有措施去“使情况有所改变”,那么这个对应就是一个失败的对应。写这些想法,不是针对旅馆,针对他们的话他们也不会去改变什么,主要是我自己现在也在做售后服务的工作,这些方面需要注意,客户需要的不是一个解释就完事的问题,而是需要的问题状态的改善,至少是一个力图改善的态度。然后把话题扯回来,在一个陌生城市出差确实不太容易,不过好歹还可以上网,百度了一下这个城市的二十四小时营业药店,搜到了一些相关信息,而且不是官方的,只是一些论坛里的只言片语,看了各个帖子的发帖时间和药店大概地址,在百度地图上找相应位置,最后决定到市政府附近的一家店那里去试试运气,打车到那里,果然有开门的药店,看到药店感觉像看到了救星一样,买了点药回来才算是解决了问题。2 g4 P2 N/ a6 v
5 `1 {8 t y% b5 M% d
Section 11 by子子 cmiw论坛
8 R9 M. ~$ K2 l) |% d+ k+ w9 I {在客户这里弄了一阵子,总算结束了。原本以为一两天搞定,结果弄了六天。
) d& d. I/ J) R* h# n- _" p这几天住的小旅店又不能刷卡,所以身上带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剩下大约二百元钱。
$ i9 p; ^: x, _! I) }& S我准备坐长途巴士返回上海。
# u$ F& P% v- y/ ^之前曾有一位网友在看到我发的帖子后给我发论坛短消息留了电话,说到上海可以联系他。( ]) _# q0 {9 s, X: f' @$ V5 w
但当时自己没有记录下来,认为需要联系他的时候上网再查短消息就好了,这是一个办事amayi的地方,- u) d( n/ n) z; @8 k c
现在突然想找他了,因为是直接从客户工厂那里出来的,根本没机会上网,当时我连智能手机也没有。
" ^* B5 [' X+ S) K) S0 F我留的后手是。打电话给朋友让他帮我查我的论坛短消息,结果朋友没接电话,失败。3 N1 Q6 F; B+ B) R' q% a. ?% a
结果在巴士站,买票后惊奇地发现,候车厅里有电脑可以投币上网,thanks。3 G; R: Y5 D4 X# f) E
于是赶紧上网,调出了论坛消息记录,把电话号码记下来,电话打通了,和他约定在上海吃个饭。
" r9 ]& ^9 t( _ R; i, x4 x) @上网之后,发现我买票那班巴士已经出发了,只得退票重新买票,退票又损失了二十块钱,我忍了。! Z; P2 j' B& a* P' p) Y8 e
3 Y* O5 y$ g4 T坐巴士到了上海,赶到了赴宴之地,俺身上只剩下一百五十块人民币了。8 ~% C. w- ^' j" X4 W1 p) r* I
晚上在上海订的旅馆是一百三的,而且要先交押金。
) f f6 g7 ]' z2 F S+ O俺一路上把钱数来数去,算来算去,考虑要不要见面吃饭后再找上海的熟人借点钱应急。
: I: |, |' n2 Y& x0 l8 G- ]$ m0 `还好社区朋友开朗大方,主动买单。; d& @* S7 s! U( X: O9 h
我说非常抱歉让您破费了,这次因为出差延期所以我身上剩钱不太多了,
# `2 N( J! V: i: I( L结果这位大哥一听这话,立即就问用不用资助一点,俺就只好红着脸借了一张红颜钞票。
8 r7 _4 {+ j& n( B5 q- t很久没有这种感动了。1 a3 |5 r6 b+ ` I+ w; D- ^: K
晚上我到了龙阳路的那个小旅馆,前台居然要300的押金,俺商量商量,给押了200。
+ ]7 ^! Q Y7 ~. D l$ V" o要不是这位社友热情相助,俺恐怕要半夜找人借钱,或者破费一下去住能刷卡的旅店了。' n F6 p" ~0 G
这里就不点名表扬了,对于这位七零后的社友的这份恩情,俺深表感谢。
* B8 W4 L( m4 f! I3 Z一月末的时候俺又出差去上海,把这位朋友约出来请他吃饭,把钱还给他了,并给了他一点小礼物表示谢意。$ O3 k8 z- a6 N- d
3 w F" B- l% E: G5 x
Section 12 by子子 cmiw论坛
) {2 m4 H/ e; D7 x$ I: N1 B在旅馆住了一晚,次日到浦东机场乘机。办手续排队时注意到我前面有三个日本人,广播里说我预定乘坐的飞机晚点了,我问服务人员的同事,他们也在问,于是我知道了或许是同一班飞机,于是就攀谈了几句。办手续后,我才知道他们之中只有一个老人是坐飞机,另外两位年轻人是来送行的。年轻人很客气地拜托我给那位老人带路,并说老人是第一次来中国旅行有些手续不太熟悉,我说没问题,年轻人给了我一张名片,我想回赠一张名片,结果包里太乱没翻到,就算了。我带着老人过了边防检查,再过了安全检查,带他到候机口那里,坐在那里等着登机。在那里时,我问这位老人,问他对现在日本的年轻人有什么看法,他说,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缺乏一种hungry spirit,我让他具体解释一下,他说是缺少那种“要去做,要去积极地行动(gambatte),要去拼”的精神。他说他们年轻的时候,日本资源匮乏经济不振没有那么多的东西,父母只能给抚养到十六七岁,然后父母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就要自己想办法生存。而现在的年轻人受到了太多的父母照顾,以至于“不去拼搏做事也可以生存”,所以就出现了好多的社会问题,日本的经济也渐显颓势。同样的问题,在我们这里是不是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呢。飞机晚点了一个小时,后来终于可以登机了,我给老人带路,带他到了飞机里,为他安排好位置,然后打电话给刚才送行的年轻人,把电话递给老人让他们说话,之后电话递回来,年轻人也向我道谢,并约我再去上海的时候有机会出来吃饭。
# i G1 D. o2 }! R) g% z& i! ~
3 ]7 s) ~, ^) M. y: gSummary by子子 cmiw论坛
4 ]6 O. m3 i7 c, v& \* {; d年末的出差就这样结束了,每次出差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有不同的谈话,每次谈话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些是工作之外的一点心得,把这些内容写在这里,如果有朋友也可以从中得到一点点的参考,那或许将会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如果文字中有哪些point您表示注意,欢迎指出。谢谢您的阅读。
, k! o7 t6 _3 I4 L& N, @" b4 z: P
3 b- p1 l. D$ T# x. a# y以上& N1 _' |! x3 n% i- N" }
3 H" Z. M. ^& M' k
by 子子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