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求变 品质取胜 一路逆袭
7 L* P A7 j8 V _; C; w( Z% O/ b: ~7 C
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机、液晶电视、DRAM、平板供应商;2006年涉足手机行业的三星,2012年,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就达2.15亿部,是苹果的1.58倍。! N: M0 T- ?3 e, m8 V
- I3 G. y1 z0 L3 n" Q9 D0 J9 @ 铁腕手段求变革
/ Y' \( i% c* G9 }3 w% g& \
# @' ?, X& r! e3 {1 O7 \( w' h 1993年3月到6月,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在法兰克福、洛杉矶、东京等多地考察,了解三星的国际化发展情况。“眼见为实”让他非常痛心:在很多卖场,三星产品被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无人问津!三星产品成本比竞争对手高,却卖不出好价钱。
$ a) b( c, ^, e% j, O% q) ]0 c$ M% \/ K% j5 X" _3 I
“我们离21世纪只有7年时间了,世纪之交将会使世界发生多少变革?走向21世纪的三星将如何立足于世界?”李健熙在法兰克福的会议上提出,彻底改革三星。并一气呵成写出“三星新经营”一书,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书的开篇有句口号:“变化先从我做起”。3 X9 ]" N9 K* O
8 ?3 n1 f( h* j, @+ E* |- @ 李健熙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品质就是企业竞争力的准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1993年,李健熙在他的“新经营”宣言中,特别强调以质量管理和力求变革为核心。
+ S/ E- H, J& O }( e& f. I1 I( ?# M/ Z8 l
“新经营”理念给三星员工带来空前冲击,很多人心存疑惑并提意见:“抓质量,生产量下降怎么办?”李健熙表现很“铁腕”,“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这是当时李健熙在韩国引起轰动的一句话,也成了三星后来成为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转折点。6 }- U0 W/ u, X& ^3 w0 }+ A# ] {
. o% ?' Y. i, u5 m/ U! H
品质取胜 当众烧掉残次品
* _ r8 Z4 n" c% m4 n- d4 g; J
, {0 P! V! g4 E* I5 H- W( x 李健熙通过惊人的举动,让质量为上的观念深入员工内心。他曾指示相关负责人将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堆放到工厂前的空地上,包括手机、微波炉、冰箱、电视机等,既有生产线上的残次品,也有用户退回来的问题产品。然后,李健熙当着2000名员工的面,点燃了这些问题产品。烧毁只是治标,治本则是从源头保证质量。此后,为了保证手机通话质量,三星选择极其恶劣的环境测试手机,还给手机取了那个后来家喻户晓的名字“Anycall”,意为何时何地都能正常通话。此外,三星还实行生产线停止制,即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缺陷,立即停止生产,直到不合格产品报废处理,剔除不良因素后才恢复生产。这一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为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新经营”使三星步入了品质取胜的良性发展轨道,创出了三星崭新的企业文化,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大宇、起亚等不少当年与三星齐名的大企业先后倒下,然而三星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
' J* A+ r+ T' v, k( R) U6 z6 g7 }5 Q( @
押注创新 一路逆袭
9 V O2 Y( A n6 ^" H
0 y0 H0 W* N- j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三星出售或转让军工、飞机等不赢利部门,同时大幅削减产品库存,将精力集中在电子核心业务上。这次调整使三星转到以品牌经营为主的高端品牌路线上来。上世纪90年代末的数码产品革命,为三星提供了追赶的机会:2000年11月,三星宣布建设数字化电子公司后,在众多领域创造了一系列尖端技术,包括移动电话、平面显示器、闪存芯片等。2009年,三星押注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2012年,采用更大屏幕的三星Galaxy S3问世……正是不断的创新与变革,让三星实现一路逆袭。! K6 Q1 O9 t' {; o6 _ I& D; q2 }) D6 D
' f/ O" ^: n% T' ]8 A' @' o2 d) m 生于忧患 不断求变. J& K/ p% W& N! W
+ b, n* o8 @/ \1 u
在韩国有句话:“韩国人一生无法避免3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三星集团的产品和服务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蓝色的samsung标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g0 {2 [* U0 {- j3 ^
( a9 N. K" p. W4 L2 S" Z 但李健熙时时表达他的危机感,“现在是真正的危机时期,我认为代表三星的大部分事业和产品将在十年内消失。”“稍有不慎,三星集团10年后就有可能沦为小铺子。”在李健熙这种危机意识的灌输下,三星集团不敢放松,又提出“马不停蹄”的口号,督促员工一直奔跑不停息。而这也是三星能取得今天成绩的原因之一—“生于忧患,不断求变”。 & {" \; s. P. A. {5 k
- e! J& k3 p+ x$ n% L6 n3 m
Z5 q8 C& Z' ?( f9 L
3 F7 H1 z9 @& C;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