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66|回复: 44

说点真正‘技术无解’的事情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5 1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害怕大虾在追那个‘国内无解’的帖子,本无意说什么,看大家追的挺热闹的,也说了几句,既然说了,就再说几句,

1,既然想玩那个东西,数学模型在哪里?没有这个,无从谈起,我就玩轧钢,但从来不敢说是行家,这个模型,分二辊模型,三辊模型,完全不同的东西,即使二辊玩的特溜的家伙,都玩不了三辊,就完全不是一个变形计算,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

  而三棍模型,分冷模型与热模型,热模型我还算熟悉,因为玩无缝管,看过意大利模型与德国模型,说精通,不敢,而三棍棒材模型,我懂那个热的,冷的懂一半,不敢多说,也与行家交流过,行家,也不敢说,因为行家懂冷加工变形问题不如阿拉多,聊了几句人家就把话题岔开了,再不谈了,

2,连轧,完全靠材料的变形模型控制,没有模型,一切都是虾米,早年的突破,是米国摩根把轧制模型突破了,直到今天,摩根的轧制速度比那涅利都高,一部分是机械问题,一部分是模型问题,国内有些线,把达涅利模型接到摩根模型上了,会玩这个的,就挣不少钱,其实就是处理几个关键点,因为我设计预精轧机,与人家交流,才懂的这个,设计院玩工艺设计的家伙,都不懂这个怎么处理,

3,没有轧制模型,就没有孔型系统,就没有速比系统,需要变速的,没法设计齿轮速比,其它都白搭,

4,热模型与冷模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冷模型比热模型还复杂,还要精确,对速比要求还要高,

5,轧制力问题,200的辊子,即使轴承玩到家,轧制力最大能到多大?你必须说这个,不能糊弄,即使有20吨的轧制力,你冲击怎么计算?上游来料怎么控制?轧辊寿命有多大,补偿怎么办?

6,所有上述这些待解问题完全解决之前,其它都没有价值,我说的不对的,大家可以争论,没关系,

7,举个航天飞机的例子,把米国退役的航天飞机拉中国来,有什么价值吗?一是可以放在游乐园里玩,再一个就是人家培训你一些时间,你可以开,但不代表中国可以设计那东西,因为没有大量的基础人才,有一个半个的,不解决问题,也许有人笑话阿拉,说你也什么都解决不了,但你别笑,阿拉给航天飞机设计茅房,是够格的,虽然没有那个业绩,但其它系统上有业绩,不信的话,你有茅房的技术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就像说这个轧钢问题一样,解释给你,不服,也可以探讨,哈哈,

点评

我可以理解为最后一段是在吐槽航妈么?  发表于 2013-3-4 14:44
这就又重新回到是不是要解决基础问题的层面了,害怕大虾显然觉得没必要解决这些基础问题,的确,是没有必要,现在买摩根的轧机,摩根依然提供孔型图,收银子,  发表于 2013-2-26 09:53
轧制模型需要一上来就给出详尽的数学公式吗?用简单作图就可以干起来,积累经验再修改。  发表于 2013-2-26 06:13
下班之前过来看了一下,果然没有谁说说轧制的问题,哈哈,要颠儿了,希望有人多说几句‘三角模型’的问题,对‘三角冷模型’我本身玩的不充分,但可以与大家讨论到‘速度--变形--层间变化’的步骤,再深不懂了,  发表于 2013-2-25 18:24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5 收起 理由
绿人科技 + 1 当观众得买门票
慎终追远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zhangsl5 + 1 来看,只看
惘然 + 1 思想深刻,见多识广!
LIAOYAO + 1 表示看过。没本事回帖,就做个记号。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采用|主题: 930, 订阅: 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6 06: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害怕伏枥 于 2013-2-26 20:26 编辑

998大侠对我的行为有感,因而发了这个帖子,令我受宠若惊。
大侠谈了数学模型。
要说起讨论数学模型,论坛里最没有资格的人应该是我。理由很简单,学历不够、职称没有、履历空白,如此等等。不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真要跑到马鞍山钢铁研究院去找李老,恐怕连研究院大门也不会让我进。
不过,998大侠在首楼的点评,说“果然没有谁说说轧制的问题,哈哈,要颠儿了”,让我也有点纳闷。
数学模型真有那么神秘吗?如果我现在还年轻,有这个机遇,需要仿制钢丝轧制线而又没有样机可测绘,面临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问题,敢不敢也出来侃侃其谈?
回想这些年来的经历,多少也设计制作过一些不乏有各种材料变形的的大小机器。当年做也就做了,如果总结些几套数学模型出来好像也是可以的。
不想不尊重998大侠,大侠也多次自称是侃爷。我总觉得大侠把这个数学模型挂在嘴边,多少有点忽悠和唬人的成分在。
大侠在9楼的点评里也说了,数学模型这个东西“60% 的理论计算,40% 的实际修正”。
我觉得把这句话修正为“60%的理论或经验估算,40%实践修正”也许更符合实际一些。
而且,数学并不只是数字符号写成的公式,图形也是。
凡机械设计,必然要有足够的分析,分析就得找资料学习。弄清楚需要知道的问题,让后做出应该有的计算。这些分析如果用数学方式归结整理,整理出来的东西可供大家一定程度的参照借用,难道不可以称之为“数学模型”吗?
不必见“数学模型”便心生恐惧,大侠能玩,初出茅庐也可以试试。不去追求诺贝尔奖,能解决问题就行。


点评

支持害怕大侠,不会就去弄,总比吓死强。当年搞原子弹,外援撤走了,老总发话了:捡柴禾也要把原子弹给我点燃了,放响了,结果砰的一声,还不是有个响动  发表于 2013-6-4 13:57
还是支持害怕大侠的,感觉998大侠说的也是有道理的,但就是一个字“虚”,除了侃外没有实际的东西,动辄银子阿拉的干活,动辄玩来疯去的感觉,都像是外星人才能设计的东西。里面有理论的部分,缺乏实际的部分  发表于 2013-6-4 13:55
注塑模具有类似的现象,铸件冷却后会缩小的,所以模具都要经过多次修改的。  发表于 2013-3-3 10:54
我们公司就是把美国的技术偷来的,暂时没有数学模型,做了一系列产品后总结了经验公式。  发表于 2013-3-3 10:52
讨论技术没有点火药味就认真不起来,认真不起来就出不来结果  发表于 2013-3-1 10:03
还真不太理解 数学模型 是啥东西 是指设计过程中的计算么?  发表于 2013-2-28 15:37
绝不否认数学模型的作用,只不过是认为像轧钢丝这样的模型不应该是一定要非常高深的学问才能建立。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13-2-27 12:16
重新试验。因此如果有了模型,就能时半功倍,知道那种外界条件的变化对产品有何种影响。可以事前控制。  发表于 2013-2-26 14:06
彭老师是这样的,俺们在企业中,多是针对某一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而深入研究下去的,所以也能解决在生产中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是如果外界条件变化了呢?因为涉及的方面多,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变化的趋势了,所以还得  发表于 2013-2-26 14:04
数学建模不是很了解,不过cae了解一些,是不是类似的东西,这个有专业的软件可以处理的  发表于 2013-2-26 10:36
哈哈,不多说什么了,可以试着玩玩看,5年能玩出来,就很了不起,10架冷连续,想随意摸索一下,可以试试,  发表于 2013-2-26 09:57
超人的连续滚压线,不晓得是先有模型还是先经验估算。不考虑结晶组织上的问题,则虽然是冷作和热轧的本质区别,感觉其中道理有些近似。  发表于 2013-2-26 09:07
前面这位说得很在理,有些模型估计也是复杂到难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出来的  发表于 2013-2-26 08:26
会模型的不一定是大师,大师肯定有模型,只是会不会用数学表达出来而已。  发表于 2013-2-26 08:19
轧辊直径150~300cm,是个不小的家伙,靠经验估算与实践修正去玩要花的银子可不少。  发表于 2013-2-26 08:0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LIAOYAO + 1 没有模型也就是6成的不把握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verfree 于 2013-2-25 10:43 编辑

沙发赶上就必须坐!
行家,也不敢说,因为行家懂冷加工变形问题不如阿拉多,聊了几句人家就把话题岔开了,再不谈了,
===========这个行家就是做领导的料,将来前途无量。俺要是遇上比我懂得多的,就会傻啦吧唧的赶快多跟他聊,生怕人家不多往下说了。所以,我这种的在外面让人看不起,因为不在乎暴露自己无知,所以混不好、吃不开。

点评

同感,同是搞技术的,的确是与常人格格不入的啊。在这个国家,暂时也是没有收益的,很难有的  发表于 2013-2-28 08:16
10倍的平均奖金是什么概念我想知道  发表于 2013-2-26 12:50
是O,遇上行家,按道理要争取多请教才是。  发表于 2013-2-25 12:09
同感慨,有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不做机械设计的话还能做其他的吗?  发表于 2013-2-25 11:21
一般人对技术的热爱只能达到一般程度吧。达到我这程度的应该也不多,因为做技术的一认真,的确在别人眼里就是沙拉吧唧的,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被看做偏执、无能。这就会影响生活、地位、利益,这就是实际的压力呀。  发表于 2013-2-25 10:55
哈哈,大虾,你别笑,像我发这种帖子,一般都跟不了几贴,的确没有谁爱搭理,以前作设计也如此,你即使做了谁都不作的东西,也就是涨级,给你10倍的平均奖金,国人,假如都热爱技术,哪会混到今天的窘迫状态?  发表于 2013-2-25 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0: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verfree 于 2013-2-25 10:57 编辑

前两天刚跟别人聊到国内液压件的开发问题,说到中外产品的差别。我估计自己又说多了。我说实际没啥了不起的,人家就是除了生产现有产品,然后就是整天在现有产品身上一点点扣察、一点点积累数据,时间久了模型就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深入了,于是不知不觉就升了一级。中国人聪明,不下那傻力气,晒着太阳等人家做出来,一抄就行。

板凳?这莫多话,不算浪费楼层,各位不能说俺,哈哈。

点评

沙发是这么占的,这层是直接写了这些,后来改了个错字。  发表于 2013-2-26 08:24
你这个应该是先把沙发占位了,然后再编辑的。所料不错吧?我得跟你学学。  发表于 2013-2-25 19:57
向大侠,很多中国人的文化很深奥,他们不在乎你是有知无知,在乎的是你是否能骗人能耍人,关键是从你对待知识和技术的方式看出来你是什么人了。楼主以前有个将现场施工的帖子里,实际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3-2-25 11:24
我很佩服您的直率,技术发展到今天,谁也不敢说他啥都懂,“有知”和'无知“都是分区域的,十个指头,这个长了,那个就短,耍清高的,也只是在他说熟悉的那个小小的领域里的小小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13-2-25 11:13
是的。魔鬼在于细节。不管多复杂的东西,只要你一点一点的去研究,总会有突破的。丰田的发动机就是这样照别人的东西,一点一点研究出来的。  发表于 2013-2-25 11:07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LIAOYAO + 1 对于液压也没啥本事回帖,就做个记号表示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板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1: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太逗了

点评

打扫茅房的也是全自动化的  发表于 2015-8-21 14:12
那茅房估计也全自动化的吧,大侠还能设计茅房,我连打扫茅房的机会也没有了  发表于 2013-2-25 11:54
哈哈,再多说句话,哪里逗阁下笑了?是说技术这个东西本身就很逗乐吗,哈哈  发表于 2013-2-25 1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1: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周同事去香港买不锈钢锅,德国双立人的,感觉好贵,好几千,那边正品,而且还打折,不过人家的锅确实漂亮。反观国内的,一两百的,不仅外观老套,质量也不敢恭维了,差距真的很大。

点评

干崩栗子的温度是达不到不锈钢氧化的,至少密封圈还没熔化  发表于 2013-3-4 09:36
KERN的也不错  发表于 2013-2-25 21:08
LIAOYAO大侠,我家的不锈钢锅干烧了无数次了,其中不锈钢高压锅还经常被用来干崩栗子,至今一点锈也没有。我看还是材质有猫腻儿。  发表于 2013-2-25 15:18
不锈钢锅干烧后表面已经大面积氧化,要经过酸洗和再度抛光使表面光洁后,必要时还的再做钝化工艺,使表面的钝化膜能密致。这样折腾后还不如直接再买个新锅。  发表于 2013-2-25 13:48
厨子还是喜欢碳钢的吧,导热好  发表于 2013-2-25 13:45
这个,还真不知道,不锈钢还生锈?成分不纯吧?乱说,见笑了,哈哈。  发表于 2013-2-25 12:38
正好前两天有个社友发帖求助,不锈钢锅生锈,如何除锈?^_^  发表于 2013-2-25 1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2: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模型?
什么时候才能玩到需要模型计算?
远啊

点评

现在就可以“玩”。  发表于 2013-2-26 06:55
FMEA?做设备的应该有  发表于 2013-2-25 21:11
问题是天天搞维修的 越来越迷茫 有种“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的感觉 不知道,维修怎么去把握未知的故障? 故障分析的思路,不知从何建立?  发表于 2013-2-25 12:30
该你挣大银子的时候,你就会了,  发表于 2013-2-25 1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问下   工业设备的数学模型也是像数学建模一样用数据做曲线拟合吗?   还是怎么弄出来的?

点评

模型是做东西的基础,设定完方案,建模校核,最后出图,出图是下游是饭碗,挣票子还得往上走。  发表于 2013-2-26 16:50
多谢大侠 看来还得学学数学建模啊 以前感觉这东西就是扯淡  发表于 2013-2-25 17:35
60% 的理论计算,40% 的实际修正,  发表于 2013-2-25 1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5 13: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everfree 发表于 2013-2-25 10:49
前两天刚跟别人聊到国内液压件的开发问题,说到中外产品的差别。我估计自己又说多了。我说实际没啥了不起的 ...

我曾揣测想象过西方的完整研究过程。估摸是提出问题,理论研究,假设数学模型,实验或产品验证,不断改进模型和产品,是个渐进的长期的积累的过程,而在国内只是要一个结果,不想要过程,也没时间没金钱弄这些。这个东西要出来,几天还是一个月,就要从无到有。即使给你一年两年,怕也是平时松散,期限近了抱佛脚。另一个就是整体水平的问题了。

点评

缺少完整执行的条件。自己能做的就是把理论部分多看多想,用生产数据做模糊推测,能到什么程度就看机缘了  发表于 2013-2-25 13:54
过程都是天天讲PDCA,关键就是看如何行动。  发表于 2013-2-25 1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0-1 02:16 , Processed in 0.095723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