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表达的不是很明白,固态干冰和氮气在受热时可以瞬时气化,我不认同炸药之说(是否只有爆炸能够产生足够的热量? )~~~ 5 V k" j( V- C7 a% j' [
以下摘自网络: & P% _) n& ~& ]
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
补充一下: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是叠氮化物爆炸产生的气体,不含一氧化碳的,主要是N2。 另,传感器测出加速度,加速度大到一定值时,微处理器发出点火信号,点燃叠氮化物,使之爆炸产生气体充入气囊。 ! X9 l5 j3 d3 Q" B* S ?0 {6 M& |
l另外一种说法
0 z) q( K; V) ~#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包括传感器总成、充气、折叠气囊、点火器、固态氮、警告灯等。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的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到车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在0.01秒之内速度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电脑在经过分析确认之后,立即引爆气囊包内的电热点火器(即电雷管),使其发生爆炸,这一过程一般只需0.05秒左右。点火器引爆之后,固态氮粒迅速气化,大量氮气化,大量氮气立即吹涨气囊,并在强大的冲击力之下,气囊冲开方向盘上的盖而安全展开 . {, h% d% u2 G0 J, b
我更认同这种说法: 3 u* h& C8 N* Y" P
新的安全气囊充气剂即将面世
/ R( l! E% R. d% y( ^; p
# C- T* z8 \( ~% }1 g 火药爆炸时,燃烧温度高达摄氏1232度,并具有高毒性,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可是在如今路上行驶着的数百万辆汽车上,就在前排乘员面前不远的地方放着数百克这样的火药———气囊充气剂叠氮化钠。
9 U; S) x0 I* o' f2 m1 I4 D8 Z 专家说,被用来作为使汽车安全气囊展开的充气剂的叠氮化钠(气囊有时在不需要时也会展开,此时问题不在它)是气囊系统的极稳定、可控制和可靠的部件之一。供应商说,关于叠氮化钠的洁净性和安全性问题存有争论,但市场上有人认为叠氮化钠是危险的观点未免是误解了,因为一桶汽油要远比它危险得多。 ( \. j+ V6 e$ Q/ { ?
通用公司首先使用叠氮化钠是一种氮和钠的化合物,1970年被通用汽车公司首先采用。当时通用公司的工程师们正在寻找一种气囊充气剂,它既要可以安装在转向盘的鞍内,而且在剧烈爆炸时不会伤害乘员,也不会产生有毒气体。
1 o3 j; h5 a6 w. E/ X7 X" l% ~ 叠氮化钠看起来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物,因为它起爆时相对较和缓,爆炸后仅生成无毒的氮气及其无烟粉末,这些都使其成为安全气囊充气剂的首选材料,但是它的原料并不是没有危险的,搬运它就有危险。在供应商的工厂里曾经发生过爆炸和大火。由于挥发,充气剂制造过程中粉尘严重,必须设法加以控制。而且,在废弃的车辆中,有毒的叠氮化钠的处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5 E9 w* M: [- W) [& V4 M! b# S% Q6 e 由于叠氮化钠具有毒性的缘故,汽车制造厂开始放弃使用它了,目前的替代品是焰火装置,这种装置的燃烧材料是硝化纤维或使用像氩气一类温和气体的混合充气剂。这种气体被高压贮藏(达到2.07×104千帕),在充气时,使用少量焰火燃料使其过热,以实现快速膨胀。 ; H! b; ^! Z1 p/ P9 `4 s) z
每种方法都有缺陷,一些非叠氮化物的充气剂过期即变质,并释放出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而混合充气剂用量大,并且由于要能顶住强大的压力和保持10年或更长的时间,气瓶的强度要求高,因而费用高昂。
q/ t/ F; I7 }" D4 I! g% u- M* F0 U 虽然如此,自1994年汽车制造商首先开始选择非叠氮化物以来,叠氮化钠已渐渐失去市场。根据1997年杜邦公司的估计,到2000年新的安全气囊充气剂——— 非叠氮化物充气剂将达到装车气囊的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