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2012北京国际风能展如约而至。展会在位于北京顺义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拉开帷幕,展馆南边登陆厅门口几乎“门可罗雀”,往年的“一字长蛇阵”不见了踪影。 步入展厅,展会的冷意并未消减。展商及工作人员数量似乎要比观众多,而像三一电气这样的展会老面孔今年也首次缺席。也许是为了掩饰展会遇冷的尴尬,主办方还在闲置的公共区域铺上了荧光绿的地毯。
“冷”字也成为贯穿展会论坛始终的关键词,与会人员谈及最多的话题也是由这个“冷”字所折射出的风电产业寒冬光景。
不过,显然“知冷易,过冬难”。目前,包括维斯塔斯、华锐、金风等在内的一线风机巨头几乎无一幸免,主营业务遇冷,财报难看;而国内一批二三线风机企业已经选择离开,另一些三四线企业则“骑虎难下”,备受煎熬。
面对展会和产业的冷清景象,同样前来观展的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秘书长吕青源显得极为平静:“冷是正常的,展会表面上冷,实质上反映了风电产业正从高速增长时期向比较成熟阶段过渡,正从盲目‘追风’向理性发展转变。这也是一个泡沫挤出的过程。”
风电深陷“冰冻期”
自我救赎迭出:裁员、停工、抛售、重组。
风电寒冬,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无名小辈,大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有的苦苦支撑,有的选择离开,有的骑虎难下。
“对不起,她已经离职了。”当记者拨通维斯塔斯中国北京办公地总机,提出采访其运营卓越中心某位负责人时,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不禁令人大感失望和意外,毕竟在数月前,这位负责人还在向记者畅谈公司的“过冬策略”。
最近像这位负责人一样,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风机厂商的其他一些员工也将不得不离开。
在今年1月份宣布在全球裁员2335人之后,维斯塔斯又于日前宣布了进一步裁员计划,拟在2013年底前将全球员工数量从2012年初的2.27万人缩减至1.6万人,整个公司人员将缩水30%。
而这一切动作的目的似乎很明确:“止血”。 其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税后亏损1.75亿欧元(约合2.23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6000万欧元(约合7692万美元)亏损。
除了维斯塔斯,身陷寒冬泥沼的还有华锐风电(601558)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558.SH)。“有停工休假的通知,目前确定的是351个人。”继应届生解约门之后,华锐风电最近又爆出变相裁员的消息,对此一位华锐内部员工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华锐风电11月17日晚间发布《关于部分岗位员工停工放假的通知》,对开工不足或已停产的相关岗位执行停工放假决定。
通知称,自今年以来,华锐风电业务受整体经济形势低迷和产业政策紧缩的不利影响,生产经营面临调整,众多岗位开工不足或已停产,大量员工已无任务安排。而其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示,形势不容乐观: 当季实现收入5.48亿元,同比下滑82.12%,环比下滑71.58%,亏损2.80亿元。
而国内另一风机巨头,金风同样难敌寒冬。其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当季营收24.6亿元,净利润为负3243.88万元,为2008年以来的首次单季度亏损。公布财报当日,金风就将其西安金风80%的股权出售给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有“断尾求生”之意。
不过,彭博新能源财经风电分析师朱羽羽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国内风机大厂商都遇到现金流问题,但金风的状况总体略好。
“包括华锐、金风等在内的前六家风机企业占到了全国风机总产能和产量80%左右份额,他们的经营状况整体都不尽如人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吕青源则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些企业基本反映了中国风电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的尴尬现状。
与这些巨头家大业大,苦苦支撑不同,包括江苏宝南、四川风瑞在内的不少于10家整机企业则已经实质性退出,而另外至少20家三四线实力更弱的企业目前则是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吕青源解释说:“这些企业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市场前景却不明朗,总体向好,但这一轮低潮期何时结束谁都拿不准,于是就开始纠结。”
风电整机产能过剩率50%以上
平均利润率已低于其他机械行业。
北京国际风能展就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晴雨表,见证了中国风电产业的起伏。展会主办方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8年首届展会开始至2011年,参展企业持续增加,去年更是达到了破记录的612家,而本届展会展商则缩至400家。这与风电产业近些年的发展轨迹基本契合。
吕青源不禁感慨:“过去展会现场可以说人声鼎沸。那时候环境好,随着三北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建设推进以及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风电产业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产品供不应求,利润率极高,受到业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资本纷纷涌入,来看展的人自然多。”
但好景不长,随着全球经济走低以及国内电力体制掣肘,风电建设与电网规划脱节,并网难逐渐显现,弃风限电等问题日益凸显加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今年展会论坛上表示,虽然2011年风电并网装机达4700万千瓦,但弃风电量则达到了123亿千瓦时,折合损失电费66亿元。
不仅如此,一些风电场还大面积出现了因为质量等原因导致的风机事故,给高歌猛进的中国风电蒙上一层阴影。
而与此同时,海上风电建设也因为技术等问题难有大起色,下游市场的出现疲软迹象,使得2011年风电投资增速放缓。此外,随着国家信贷政策收紧以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出台,风电场开发门槛不断提高,投资热情降低。
需求不振之时,供给却未止步,供需矛盾加剧。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风电整机行业产能约在30吉瓦至35吉瓦,而2011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仅为17吉瓦,因此风电整机产能过剩率在50%以上;而从零部件角度看,铸件过剩100%以上,齿轮箱过剩100%以上,叶片过剩30%以上。
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制造商纷纷降价,利润逐渐摊薄,产业正在整合。吕青源称,风电制造业利润率已经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甚至低于其他机械行业。利润减少和无利可图使得当初“慕风电大名而来”的社会游资不得不退出或者更审慎地进入正处寒冬的风电行业。
不过,在吕青源看来,风电制造
业平均利润率已经低于其他机械行业有点矫枉过正,对于一个有序发展的行业来说,利润率应与其他行业基本持平或相当才属正常。
尽管寒冬持续,但乐观情绪仍在蔓延,春天何时来临却是未知数。
乐观者不乏其人,世界银行中蒙局高级项目官员宋彦勤向本报记者表示:“展会和产业遇冷是相对的。去年中国还有近17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量,市场总体还是在增长,只不过速度有所放缓而已。”
放眼全球,最近发布的《全球风电发展展望2012》亦预测,到2012年有望实现40吉瓦的年新增装机,到2020年,风电可以供应全球12% 的电力需求。
而要实现这一切,显然不易。“稳定是确保风电产业长期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长期稳定的政策将向投资者发送一个清晰的信号,使其了解政府对其的发展愿景。”绿色和平国际可再生能源高级专家斯凡·泰斯克(Sven Teske)表示,全球风电发展展望显示,到2020年风电产业将提供210万个就业机会,这一规模是目前的三倍。目标实现需正确的政策支持。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风电主要市场仍然在中国本土,面对并网、限电等桎梏,的确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除了以强力有效的政策促进国内市场不断稳定扩容,以需求提振供给之外,处于微观层面并作为供给方的制造企业也在苦求过冬之道:出售资产、减员瘦身、换帅、向产业链下游发展投建风电场,进军海外市场特别是巴西等新兴市场,但成效难测。
不过,从展会现场发现,维斯塔斯、金风等风机巨头将更多精力投向了提供系统方案和服务。金风推出了定制化产品、分散式风电开发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风电场并网友好和“数字化”风电场管理等整体解决方案,拼起了“软实力”。
行业整合之际,侧重服务成为一些厂商不约而同的选择。
苦撑者拼“软实力”?
侧重服务成为一些厂商不约而同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