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沈石头 于 2012-11-7 15:30 编辑
. T( S2 Y4 `, _! B3 v2266998 发表于 2012-11-7 14:56 0 C/ B, E: A: h5 ~
S 辊,是用在张矫上的,在平整也用,张力比较大而且易于实现某一特定数值的控制,但结构复杂,两侧要同时使 ... 9 q- F( K% H8 ?/ h
( i/ k/ r# k9 J. Q4 ~& |% Q
我们的产品是钢板卷焊,钢板情况较好,开卷之后有个三辊初校,一般还是不用的,远没有多辊矫平机那样的张紧力,钢板的去向是螺旋卷焊用的圆柱筒状的模具,钢板的流程:放板卷筒=》三辊初校=》夹送辊=》卷焊模具。卷焊工作时,模具转动卷板,工况和卷取机类似,只不过设备同步轴向移动形成螺旋焊缝,钢卷半径不变。 * a# R0 K, R( O! H! {+ Z
目前根据“轧钢机械”和“带钢精整设备”上提供的计算方法,按经验数据确定了钢板上的张紧力,但这个张紧力对于当前驱动模具转动卷板的驱动矩要大一些。经验数据偏大了,我觉得我们设备的工况是轧钢机械的弱化,最初的设备的开发设计是美国人,还是八几年的时候北京进口了这方面的设备研究院里去测绘来后国产化的。所以原始设计数据是没有的,我一直闹不明白这个张紧力的根据来源。两本参考资料上这个数据是经验数据,卷筒的结构和强度计算也是把这个张紧力作为一个原始数据。圆柱筒卷焊模具结构和模具驱动力设计负责人早就退休了,现在的项目负责人也是照葫芦画瓢一直这么抄下来的,问不出来设计根据。
" t) J: T5 K. w0 T& ? 难道这个钢板张力需要实测形成这类设备的经验数据么?没有原理性的东西去限制它么?
% e5 H1 [) U, e8 f'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