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24|回复: 12

亦步亦趋——中国资源战略从了日本三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8 21: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之后居世界第5位。不过我国的铁矿石含铁品位较低,一部分富矿(含铁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而贫矿则要经选矿精选、烧结、球团造块后才能进入高炉炼钢。由于选矿技术的落后,导致我们不得不从海外进口大量的铁矿石,而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我们几乎处于绝对的劣势。

1977 年,冶金部决定从日本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新日铁)引进技术装备在上海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宝钢集团的前身)。国内的大型钢厂,几乎都从新日铁引进过设备和技术:宝钢几乎全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都引进自新日铁,武钢王牌产品硅钢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来自于新日铁,山东莱钢的中型轧钢机工业设备和电气设备分别来自新日铁和东芝,太钢的1549毫米热轧技术由新日铁提供……

接下来的数十年,中国钢铁企业和日本的新日铁、朝阳贸易株式会社、三一企业株式会社以及石川岛播磨重工等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开启了中国钢铁企业的日本技术之路。

由于几乎全部采用了日本钢铁生产设备和技术,宝钢、首钢、武钢、攀钢、重钢和昆钢等中国钢铁企业再也无法“消化”低品味的铁矿石,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中国只能选择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高品位的铁矿石。目前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占据了世界铁矿石约50%的产量,然而却一再承受铁矿石涨价之痛。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在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上中国丧失话语权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的钢铁企业不能步调一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国际矿业巨头能够轻松地将中国钢铁企业各个击破,然而从根本上来说,技术不行才是铁矿资源争夺失利的最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的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是世界三大出口铁矿石的公司,30年间,这三大公司获得了飞跃式的大发展:2005年全球 6.6亿吨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68.2%流向亚洲,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2.7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3%左右,到今天,中国的铁矿石需求基本上达到了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钢铁生产国,中国在每年的价格谈判中却处处被动。

反过来看向我们提供炼钢技术的日本,不仅几乎不受铁矿石涨价的影响,甚至还是铁矿石涨价的受益者。这是由于日本企业在多年前就开始对铁矿资源进行全球布局,在在铁矿石的主要产地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国,日本企业直接或间接地拥有大量铁矿石企业的股份,最高的持有量甚至超过50%。即便在澳大利亚的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这三家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企业中日本财团的持股量几乎都超过20%。也就是说在每一轮涨价的过程中,对日本来说,铁矿石不过是左手涨价卖给了右手,而中国的钢铁企业却实实在在地承受了铁矿石涨价之痛。

为了满足大规模进口铁矿石的需要,中国还建设了多个十万吨以上矿砂船的港口和配套设施(当然很多是由日本提供技术的)。更重要的是,商船三井等日本海运企业承接了大量的将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运输到中国的业务,仅以上海宝钢为例,每年就有超过1000万吨的铁矿石通过商船三井的海运进入宝钢。而且,在铁矿石涨价的过程中,这些海运企业无一例外地不断调高运输价格。
由于中国市场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刺激着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离岸价从2002年每吨 16.56美元上涨到2008年每吨78.90美元,从2010年的每吨147美元更攀升到2011年的175.93美元。虽然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铁矿石需求的疲软,到2012年,铁矿石的价格回落到每吨133.50美元,但日本企业持股的各大铁矿石公司从中获得的利润也是天文数字。

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为例,其股票市值由2001年12月的91亿美元一跃而到2012年的850亿美元,同样的2012年必和必拓、力拓两家公司的市值更是分别达20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与银相似,但由于储备分散,至今还没有发现单一的或以铟为主要成分的天然的铟矿床,因此其产量仅为银的1%。目前,全球探明的铟储量约为1.6万吨,而我国的铟储量高达1.3万吨,是全球第一大原生铟供应国。
铟具有十分独特的理化特性,在薄膜液晶(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光电、军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锑化铟材料能实现目前最高的电子迁移率,成为远超硅晶体的下一代晶体管材料。

由于铟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小,又很分散,全球范围内也没有发现过高含铟量的富矿,大都是作为锌或其他金属矿的伴生矿存在。我国的铟储量主要集中于广西和云南,不过2001年发生的广西南丹矿难事故,导致整个南丹矿区全面关闭以后,云南成为了全国铟储量最大的省,但这种储量也不过是让中国企业能够从原矿中提炼出铟锭或铟丝来,实际应用上,中国几乎没有掌握任何高附加值的铟产品制造技术。

目前,高科技产品中应用铟的技术基本都在国外,例如制造薄膜液晶领域必需的IOT靶材所需的烧结技术几乎完全掌握在日本的几家大公司手中,国内的诸多厂家与高等院校经过多年的研究至今无法掌握高品质ITO靶材的生产技术。而国内几大铟材料公司与日本相关企业进行引进这项技术谈判也一直没有任何进展。由于国内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的科技投入不够,致使铟的深加工产品不能生产,国内下游行业直接消费少,精铟只有出口一条路可走,而出口,对象还是日本。

中国的铟资源呈极度分散状态,约95%的生产厂家年生产量都在1吨~5吨左右,且多数只能加工粗级原料产品,作为原料铟最大的采购方,中国70%以上的铟销往日本,而为了低价地采购原料铟日本企业无所不用其极!它们最常用的做法是到铟厂集中的区域打听各铟厂的产能,以远超出个小铟厂产能的需求向各个小铟厂提出收购,由于产能达不到,又是国际贸易,处于竞争关系的小铟厂既不敢抱团求生也不敢贸然接单,如此一来生产出的铟原料又处于没有销路的状态,只能被迫压价。然后日本企业随即通过国内的中间采购商从大量公开采购转为小量分散采购,每次几百公斤地从这些小铟厂购买铟原料,加上走私现象猖獗,中小铟厂因规模小、资金缺乏,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竞相压价出货,导致国内的铟资源大量低价流失。

除了卖出原料铟以外,中国每年也需要大量地从日本进口高附加值而铟产品,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ITO靶材,中国出口精铟价格为每吨300万元左右,从日本进口的ITO靶材的价格每吨两三千万元。中国通过消耗大量的铟资源,付出巨大的环境成本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利润,而日本其企业却能够通过掌握的技术将从中国大量进口的低价铟加工成高端产品,再以高价卖给中国。

2007 年6月18日开始,我国对铟出口实行许可证和配额管理,并征收15%的关税,而在此前,出口铟可以享受退税13%,同时对铟生产企业的产量、回收率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严格的限制,对铟产业进行强行整合,从而保护我国稀有的珍贵资源。

早在2009年,日本储备铟和镓的提案已经得到国会批准,当时日本铟和镓国家储备量定为42天用量,不过到目前为止,日本的铟储备量已经超过了一年的用量。

稀土是稀土元素的简称,它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15种元素及钪、钇两种元素的总称,在现代科技产业,尤其是IT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其中用于制造坚固金属合金、永磁体、显像源、荧光体的氧化镨钕,以及稀土中的稀土氧化镝。

“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经指出我国南方五省蕴藏着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达150万吨。这其中稀土含量最丰富的区域是江西的赣州,国家每年给赣州开采指标是8500吨,但实际开采量起码3万吨,也就是说有两万吨以上的稀土为盗采。那么,为什么有如此高的盗采量呢?由于稀土开采的技术非常简单,成本更是异常低廉,只要找到稀土矿,盗采一个月的利润就在100万元以上,甚至可能超过千万,而投入不过数十万而已,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不断地有人来到赣州盗采稀土,并且迅速成为了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然而,盗采稀土损毁的不只是稀土资源,更是几代人生存的环境,据统计,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滥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

由于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盗采稀土的不法分子通常采用池浸、堆浸工艺和原地浸矿法。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浸出、酸沉等工序产生的大量废水富含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严重污染水体;而原地浸矿法虽然可以保护地表40%~60%的植被,但有毒溶液长期残留地下,只不过是把污染由表面转移到了看不到的地方,对地下的污染程度更深,时间更长。

今年4月,国家多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赣州经过几天的调研后发现稀土开采污染遍布赣州的18个县,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个,被破坏的山林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需要治理70年,治理费用更是高达380亿元!

日本没有稀土资源,却是储备稀土资源最多的国家。过去13年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总储量的比重已从43%降至30%,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日本。有统计显示,日本稀土的大约83%都来自中国。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将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为了以后使用。

有多份材料都将稀土的去向指向了一家叫做三井物产的日本企业,三井物产从1980年在北京设立第一个事务所开始就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的矿产市场(当然也包括其他市场,比如新日铁也是三井的旗下企业),日本三井物产的各家驻华机构,通过各种贸易行为,纵容甚至助长了赣州稀土的盗采行为。在内蒙古、赣州、四川等地,有很多日资参股的加工企业,而三井物产与这些日资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目的就是将廉价的稀土产品运回日本国内。

2009年,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不到一亿吨,全球拥有稀土资源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以3600万吨的稀土储量占36.5%,美国以13.2%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日本没有稀土资源,却是储备稀土资源最多的国家。

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并执行至今,日本一方面储备,一方面想方设法从世界进口这些资源,特别是中国。

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喊喊抗日,如果我们只是在大街上打砸日货,如果我们不能从技术端不断奋起,那么我们永远无法胜过日本,我们不过是日本的廉价原料供应国和高价商品倾销国,我们不过是拿资源和环境去换取了微薄的眼前利益,还牺牲了子孙万代的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喊喊抗日,如果我们只是在大街上打砸日货,如果我们不能从技术端不断奋起,那么我们永远无法胜过日本,我们不过是日本的廉价原料供应国和高价商品倾销国,我们不过是拿资源和环境去换取了微薄的眼前利益,还牺牲了子孙万代的幸福!

________

精辟。

点评

认同!  发表于 2012-9-29 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22: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日本侵华时期在东北获得的煤,到现在也还储存在海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22: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有些传言不一定属实, 比如用煤填海什么的,那样煤还能用吗?   不过没关系,大多数民众是不会在意的,就让这些留言继续流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23: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都60多年了,就没一个有点战略眼光的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04: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Clasdip 发表于 2012-9-28 22:46
我觉得有些传言不一定属实, 比如用煤填海什么的,那样煤还能用吗?   不过没关系,大多数民众是不会在意的 ...

你是说1楼说的都是流言吗?
能否逐条反驳?或是把能反驳的反驳一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08: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还是统治体制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08: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加分。
还有一点。中国领导是不会谈判的。但是他们偏偏喜欢谈。把洋人乐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08: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都是近视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国家不是在侵略我们,就是在准备侵略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4-11-25 22:46 , Processed in 0.06264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