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答一二,共同学习:
: H2 J3 j2 U% X2 o4 W% m2 ~
( j# p: p' {0 U1. “RMA与这些公差是什么关系?"
( s' u. x2 [9 K1 f& Q% k' t8 U5 D3 F A3 `
有关系,但关系不大。A. 先说铸件公差,这与铸造方法,材料,结构复杂程度等有关系,分为16个等级;加工件的公差与加工方法,材料,功能要求等有关系,500mm内的尺寸有20个等级;铸件加工余量分为10个等级。
4 d4 s+ V/ `- k8 Q* R, Q' d, { B. 说有关系,是说这几个量之间要协调。举个极限情况的例子,你加工余量定为0.0001,铸件公差定为10,你的加工件能做出来吗?1 W' T* D* e+ ]9 q
C。说没关系,是指铸件公差、加工件公差、加工余量按加工方法,材料,功能要求等等各自选取等级,然后根据尺寸大小查出公差值。再说个极端情况,你的加工件公差为IT8级,你的加工余量是1米,有问题吗?除了浪费材料,理论上没问题吧。
2 @! b2 ^6 J! Y( Z1 U
8 }; X; H! X& Q, F6 D% }8 E9 Z5 F2 ^2. RMA有范围吗?
/ ?2 o1 u# f0 t
2 W# n# [: w. {6 S8 g5 L4 K$ R( ~% { 有啊。见你说的标准中文版第6页。/ L) S) e5 g0 j; S$ |. }
w: @4 w$ t8 s l+ J/ S+ w+ o3. RMA为啥不体现在报告上?看不懂啊。。6 c F0 T* q0 E8 t( t s) C2 u4 d
7 j* ^& h! ?3 O) q2 j RMA可根据铸件尺寸和公差,最终加工件的最终尺寸计算得到。参见标准图5,6,7,8.
* r& g" W) y, b, T9 v* |) H$ }
' g, ?3 j q6 X/ B) h4. 如果是中心道端面距离,非内径外径之类,最小毛坯轮廓尺寸-最大机加工成品尺寸不就是最大加工余量了吗?那这个规范为何要规定RMA呢?
B' K1 F( R3 M- E2 U9 t. _& Y1 l/ Y3 C6 D# Z
搞清楚逻辑关系:设计时,先定加工件尺寸用公差,再选取加工余量等级查出加工余量值,然后再据零件结构、铸造方法,材料等确定铸件尺寸和公差。所以规定加工余量,是为了计算铸件尺寸和公差的。, }9 E# G0 l- b6 I
- o+ J% J8 U2 l" ^# F, l
三个量,必有两个量,才能算出第三个。加工件由设计定,加工余量由这个标准规定,你才能算出铸件尺寸来。否则,铸件尺寸怎么算出来?* I3 a0 m, S* R% \
$ |! S. c& Q" v( c2 H/ ?$ I- k
. h2 E, C9 A# q$ q& P说的错误之处,请指正。
. Y; O: x' E6 X$ ?0 @4 g! z4 s! A' V l1 ?
佩服你的学习精神,加油!
: L: z4 a6 e5 M- T, p9 A另建议:把你提到的标准读10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