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8 09: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子61961 于 2012-7-29 13:33 编辑
! j! x+ H3 t' u8 l
0 m* l. I7 ^1 E- a(因为题目写了第四页而且不能修改了,所以不得不在第四页再发一次,和前面的回复是重复的,请见谅。)
1 |* P6 b& v0 b1 ^2 ^: ~/ i: n3 S
: W! j* _9 q" ?3 x4 \
# b8 F6 H T6 x& Z; a; N 谢谢各位的认真回帖。恕不能一一回复。写这个帖子的初衷,起源于论坛内偶尔可以看到讨论国外技术与国内技术差距的帖子,哪些东西只有买国外的设备才行,国内的同类设备不抗用等等。我有时候也在观察,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存在于哪里,怎样能够追上,等等。. B2 y3 f1 t& q/ i5 z; _# Y
7 L- E1 Z% {! P. C# n: C 这次出差,我主要是做翻译,主要就是把日方人员的一些话翻译成中文,安排客户去做。结果是充分地感受到了中日的思维方式的差距。日方的技术人员和现场SV对生产线提出一些整改的建议,注意是建议,就是说, 不是那种“现在不改马上就会出问题”的地方,而是说“改了之后能更为安全,如果不改,以后会操作麻烦,或者以后会出问题”的地方。
. V$ @) O0 A2 ?" m, O( J! [
k* R' h& s( f$ b" u 这些内容按说应该是必要的,或者说 按照日方人员的思维来看 是必要的。我也照常翻译。但是到了客户那里,往往结果有如下几种:或者是说因为没有零件所以不去做,比如说库里没有M8的垫片或者是没有15A的堵头;或者是对付一下不切实去做,比如说是应该用钢管引水或空气的时候用塑料管来引;或者是说等以后时机合适在做,比如说地沟的盖子要等到工程都做完了才能去盖上。当然原因有很多种,也不能说简单的说是对还是错。估计客户那边也是有一些客观情况摆在那里我不知道而已
# f9 W. J! j1 r9 [/ z' Q: q" d9 N- O+ P9 f" n P
但是我的感受是,所谓国内国外的差距,一些高精尖的技术有差距讲不了,现在看来,撇开技术不谈,单是工厂运行日常操作维护这些地方,国外的思维方式,和国内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对于每一个小问题的判断都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积累起来,最终将会决定一个结果,就是这工厂这设备被运行的怎么样。就像蚂蚁爬树,在每一个树杈,他们的选择和我们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后他们的蚂蚁爬到的地方与我们的蚂蚁爬到的地方是不同的。
. ?* N* J: ^+ |- U2 k- n" w$ f% X3 D- @: L# ?# N" D
当然了,为了避免繁冗的讨论,想补充一句这东西没有对错之分。写下这些文字,只是想说:存在着这样一些事情,对于工厂运营有着这样的一些想法和另一些的想法,仅此而已。当然我也承认,操作工人所面临的需要判断的问题,和在座的各位设计者们所面临的需要判断的问题,是有差别的。不过思维方式的运转是有其相通之处的,如果能给各位带来哪怕是一点点的思考以及一点点的plus。那也将是我的荣幸。谢谢。/ I! C* d& M. d, _" `
4 P9 w, \2 G; ]% i- n
" Y! I5 ^' ~( o+ I4 p$ G1 x# s* z. H# e" o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