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第一学历”者,即某人接受的国民教育系列的全日制教育的学历,
/ `( B Y6 @& l! J也就是要排除自考、电大、业大等“五大生”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 p* q' _! R$ T
_! d1 C1 S6 R* H7 q, M6 S7 }; G
今天的非全日制教育的确存在教育教学水平不高,而文凭的发放太多、太滥,把关不严的问题。
+ @6 U. p, [$ S7 o3 S3 d君不见,一些学校为了创造效益,对非全日制教育投入不大,师资质量极差,并且对于学生的进口把关不严,3 u2 x+ x3 k: I- X7 \
对于学历的发放却极松,学校进行非全日制教育目的变形为为多收钱、为一些领导干部多发文凭。
' l( ]2 j( o( U% @1 a4 g前不久,媒体就报道,海南省委党校成为了文凭的批发点,滥发了数千张研究生文凭。' S2 M1 E) @) R- g4 L# t/ V
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参加非全日制教育根本就不是为学习而来,他们在上课请他人代为听课,
7 Q# K8 L, `2 a考试时请秘书捉笔写论文或用替考等方式蒙混过关,入学根本就没有学到知识而是以获取文凭为他们唯一目的。" B9 g: d; g1 @+ E- [3 W' h5 X
可想而知,领导干部那一张非全日制教育的文凭的注水量有多大。 ! Q( M# X- K- [4 V4 M0 d4 a. b* S; ?+ l" y
尽管非全日制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却不可将其完全抹煞,非全日制教育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 q% C1 Y8 {- m$ v$ R- {' x现在如果在晋职条件上将非全日制教育的文凭一棍打死,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否定这种非全日制教育形式。
/ {) C0 S8 N/ H" Z! N9 M# Y9 Q* y我们要质疑的是是否获取了“第一学历”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比非全日制教育的学生更多,水平就更高? p* h q& Y4 v0 x2 |5 j
这也未必,一些学校对全日制教育进行“牧羊式”的教学,松散的管理,其真正学到的知识可能要比一个勤奋的自考生更少的多。; R" s0 J2 l% _/ ?% P9 B/ Z: m
在“人才产品”极大丰富而形成的买方市场,那些有“品位”的组织,开始刻意去消费有“品位”的人才——这就是职业背景的考核。
2 M1 x) d6 f$ {( P简单而言,就是看应聘者的学历高低、是否名校、家庭出身,以及之前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等。6 \* x, S) A0 u4 t' J: M5 l
“现在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人才和评定职称时,只看第一学历。”李波的女朋友总是喜欢拿这个揶揄他,她知道在这个问题上,5 Q$ x4 q/ q$ I w
李波最不禁逗,一逗就急。 5 u' @9 X1 Y$ e9 w( U$ K$ N4 k
果不其然,女友话音未落,李波就大声反驳:“什么叫‘第一学历’?要说第一学历,大家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要讲出身,8 Y- m( r% S& r0 k
大家都是文盲出身。你难道不知道有一句名言叫‘英雄不问出处’吗……” * R( P, h/ a- J" @+ k$ c( j9 z
在李波的公司,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在应聘时不强调你毕业于某某名牌大学,那么恭喜你,你的面试over了。
- v+ q3 a+ n% e. O0 ` 这是一家公关公司,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有员工上百人,李波是这家公司的创办者。2002年,李波毕业于某名牌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历。
! N- {" a- e+ C8 N$ f' S他不仅热心肠,而且很能干,组织能力也很强,本来院里已经决定让他留校,然而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学校却突然宣布一项新的规定,留校学生的第一学历必须是部属高校和一类重点高校,李波由于“出身贫寒”,第一学历仅为普通高校,未能符合要求。
( c) g# b+ V- w u 可以说,当时这件事对李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研究生毕业后,他的同学纷纷在各中央和地方媒体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
% L+ c5 p2 m; j李波却一度沦为“无业游民”,那时的他,堕落而且迷惘。 ; v: I! ?& X4 A3 e9 D" u4 e
每次听到“第一学历”这个词,李波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 k. ^ k" l9 H3 I. {8 b 阴差阳错,李波跟一位朋友开始合办公关公司,刚开始算上他们俩,员工才5个人,办公地点是一间出租房。3 b( b: m3 B" _. |5 m
李波坦言,起步很难,但正是因为难,他们才更加尽心尽力,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客户越来越多,项目也越做越大。/ q, H8 S9 h [# T0 c! ?( I
现在,他们的客户包括汽车、IT和家电等大企业,业务发展良好。 5 E n/ n5 @6 @4 W) M2 v
“我们公司招人,只看能力,不看学历。”李波强调。
$ l" S0 k" n2 R$ q和李波一样,小菲来自河北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1999年考上北京的一所专科学校,成为村里飞出的“金凤凰”。
5 U0 g9 T( R- V- \- M6 {然而,在北京求学那几年,她发现,在现代社会中,专科学历远远不够。2002年专科毕业后,她留了下来,- x9 L8 E8 ^% h6 x4 J
在西郊租了一间简陋的小平房,准备参加人大法律专业的自考。
3 {: g0 v7 y4 |3 U 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小菲在准备自考的同时,还找过几份兼职,她当过家教,做过问卷调查,还在麦当劳打过零工……& O" |$ N6 Y2 k- W8 ~' O
工作之余,她一心扑在学习上。她知道,晚一年毕业,她就必须晚一年参加工作,晚一年赚钱养家糊口。 - J7 I9 E ^8 M4 J0 u: L4 t- y {
功夫不负有心人。除了英语外,小菲的其他自考科目都顺利通过了。在其他同学纷纷半途而废时,小菲坚持了下来,
- T. y& W/ |1 L4 S, w% \第三年,小菲终于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拿到本科学历。
! o% k9 q7 n9 C O$ I6 @ 顺利通过自考的小菲,在找工作时却百般艰难。
: q9 X$ l$ t3 s7 O. d' ?考公务员,要看“第一学历”;事业单位,也要看“第一学历”;招聘会上,不少招聘单位一听是自考生,连简历都不收……
9 H* j- s4 d' ?, {2 t# C 后来,小菲好不容易在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找到一份工作。一年后,她跳槽了,成功受聘于一家颇有名气的外企。
, E. U9 M }; G8 F. e现在的她,身着职业套装,进入高档写字楼,俨然一名成功白领。 4 O" C6 I' k, H5 q
小菲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总是嫣然一笑:“我毕业于人大法学专业。”6 J1 \, O; J' o: ]7 H* s b0 k
& G# Z0 ^* }2 J- w+ _
“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0分钟,面试还没有开始。我们就那么坐着,面面相觑,直到有位工作人员小声嘀咕,‘那个本科也是清华的同学怎么还没来’,我们才恍然大悟。”
3 G, a1 c' i& { 提起去年刚开始找工作时的这次经历,李飞已经由当初的错愕与愤懑变成了今天的平静。“最后还是那位迟到的同学拿到了那家单位唯一的offer。其实很多单位都是这样的,他可能不明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更喜欢‘三清团’(本科、硕士、博士均在清华就读的学生)。”3 ]1 l f8 Q& N- N
李飞的“本科出身”是山东某“考研基地”。和很多对自己的本科学校不是很满意、想通过考研实现自己“名校梦”的同学一样,李飞从一入学就开始了自己的考研之路。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如愿考入了这所名牌大学,却在找工作时“无一例外地被HR无情揭穿我三流本科的‘卑微’出身”,李飞自我解嘲地笑称。
+ R( ?; _! D: x! f) a' T) z8 T4 @: ] 有李飞这样经历的求职者近几年来实在不在少数。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在把最高学历的要求逐步升格成硕士甚至博士的同时,也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第一学历”:因为本科不是“211”,简历被搁置一边;因为“第一学历”是中专,念到了博士应聘教师还是屡屡被拒……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就业市场上随处可见。一些用人单位毫不讳言,“清华博士又怎样?我们要的是‘三清团’”,人们也不断听到名校研究生因为“第一学历”稍逊而求职不理想的抱怨声,甚至有人将自己的第一学历称为“难以抹去的污点”。. x% G" ` J# Z/ a8 }% C2 N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网站上周就此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7331名参与者(青年约占95%)中,69.9%的人认为用人单位看重“第一学历”不合理。
* c3 ?' M5 E' G* U& C1 K% D9 C; T调查显示,在人们看来,看重“第一学历”的现象广泛存在,在企业招聘、教师录用、公务员招考、留学申请甚至择偶时均有体现,但其中尤以大型、知名企业招聘严重。71.5%的人认为,这类企业在招聘时格外看重应聘者的“第一学历”。 I* p5 v. I [3 R& H
“‘第一学历’确实受到用人单位很大的关注。”北京市人才市场经理高宇航告诉笔者,“我们不会允许用人单位把这些要求写在招聘启事上,连‘男女’都不能写,这属于就业歧视。但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却会格外注意,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潜规则’。而且通常是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企业更加重视,中小企业则往往更注重个人经验和实际能力。”
$ i+ a/ u t* Q! D" [2 E: x, w 本次调查显示,人们在分析为什么越来越多单位看重“第一学历”时,排第一位的原因是,50.6%的人认为,“企业选择余地更大,标准也就更高。”
0 i: t# p V- g P “前些年能抢到一个大本的学生就算是用人单位的造化了,当然也没人去看什么‘第一学历’。现在全是大学生,而且还是研究生,自然挑好大学的了。”有人这样分析。% c& K6 v' P: o& U! ^
据统计,1998年全国高校本科的招生人数是108万,而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567万,1999年全国毕业研究生只有9.2万,今年这一数字将超过42万。
. |6 j E1 O* O. ` F9 x 甘湃在某知名IT企业长期担任人力资源主管,她告诉笔者,现在一个招聘启事发出去,能收到好几千份简历。“实在没有办法一一去看。先是想限定在‘211’高校研究生,又缩小到‘985’,发现还是看不过来,只好再添加本科也是重点的条件。我们也知道,肯定有不少人材被我们漏掉了,但是考虑到招聘成本,也只好这样。
6 J5 E2 m: d6 J9 A我们感觉,总的来说,普通院校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和本科就在名校的研究生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甘湃告诉笔者,甚至有一些企业,其员工的起薪也是根据毕业院校名气确定的。* ^, x; ~+ s Z& a) d# @
调查中,人们在分析“第一学历”被看重的原因时,42.6%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念的本科,综合素质、人脉、专业基础等方面比其他院校强。”
: x# h% [! m, H) x, } “以前一个导师带三四个研究生,现在一些导师动不动就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加上还有本科教学任务,他哪有那么多精力来辅导自己的研究生?”调查中,26.6%的人认为,“第一学历”被看重,还在于研究生教育含金量的下降。! C0 v0 I0 Y4 m/ i
但是也有45.1%的人认为,本科读名校,只能说明他们“考试很厉害”。1 y; g7 I \" d9 x" c" X( U
“我们承认,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准备考研,我们的老师也没有他们的好,但是,为什么一点机会都不给我们呢?”本科就读于河北一所大学的张晶晶,今年刚刚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有点赌气地对笔者说:“本科不是名校的,简历看都不看!这样的话,我的研究生不用上了,即使上了,也没有用啊!我看干脆就取消高考以外的一切考试算了,反正人家也只认第一学历。”
' n, [$ a1 Y) J; r8 x “选人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名校出身的本科生可能确实更能代表这个学校的实力和特点,但也并不是说那些普通高校、中专、大专毕业的研究生就一定更差一些,他们在这样低的起点上获得高学历更加不容易。”一位受访者说。- ^% } n* `+ h i& a" @) Q
调查中,有50.3%的人认为,看重“第一学历”“是一种就业歧视,将影响真正人才的选拔”,48.5%的人认为“不应该一刀切”。 ~% b' n3 i( y$ o+ t5 N/ I
“你看人家卫生部部长‘第一学历’不也就是中专么。”调查中,有人这样留言。
" t# Y _8 x( _+ j V+ H' G; N# A " Q6 B( G- ^6 d# Z# M/ w: \
“我们确实有时候用‘第一学历’在简历初选时筛掉一些人。但一旦进入面试,一定是能力至上。如果因为有的企业有时候强调‘第一学历’而灰心丧气、万念俱灰,我想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其实有资本抱怨‘第一学历’歧视的,自身条件应该说都还相当不错。”甘湃对笔者说。' C/ D$ |! j* V$ @: s
“今天,是不是歧视我们的学历掌握在他们手里;未来,我们是不是该被歧视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调查中,有人这样留言。' I0 o' J5 ^$ X- Y# Z
}$ H5 }: _0 U
目前,许多高校毕业生都忙于求职。可对不少大学生来说,想找份称心的工作却越来越难了。“本地户籍”、“限招男生”、“身高1.7米以上”等特殊要求 “卡”住了很多毕业生,而是否毕业于“211”工程、“985”工程(俗称的“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本科院校,更是成为一些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招聘 “硬件”。“难道因为第一学历不是名校,就得不到平等的机会吗?”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 S6 B, \) c0 Z) ?
6 ]9 X8 S% {# \& u; J1 ]8 o& @; T
2011年毕业的小郑最近一直忙于找工作,在此期间,因为“第一学历”的关系,他已经碰了好几回壁,“很多招聘企业都要求第一学历是211、985工程中的院校”。 " {8 L# O3 \ R/ C
小郑本科就读于福建省的一所独立学院,专业、学术各方面都还算不错,在学校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在找工作时,他还是因为第一学历不是全国重点院校而失去了不少机会。
$ c5 k# p$ @7 `0 G. M# B “有的招聘单位直接在招聘启事里写明只招211工程、985工程的高校毕业生,有的单位虽然不会在招聘启事上注明第一学历的要求,但会优先考虑或者在简历筛选上有所侧重,第一学历不是来自重点院校根本没有什么机会。现在,不求工作条件好,只能先找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再说。”小郑无奈地表示。
' C Z" G, G) y3 A0 H/ ^! W 像小郑这样的求职经历在毕业生中并不在少数,很多非名牌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遭遇了求职尴尬。一个事实是,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也越来越高。 把“211工程”、“985工程”大学毕业作为招聘条件的多为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如厦门某银行2012年2月发布的招聘启事中,招聘对象为“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及海外知名高校应届全日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厦门另一所银行今年的招聘对象为“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并指出不包括各高校附属的二级、三级学院毕业生。这意味着福建只有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两所大学的应届生可以应聘这个职位,其附属的独立学院嘉庚学院、至诚学院均被排除在外。 / _) m( {& N+ h, W# f2 U6 `5 E. K
不仅是银行,其他知名企业或单位对应聘者也有这样的要求,如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一些小型公司企业,也注明“211、985院校学生优先考虑”。此外,国内一些高校研究生招生中,“211、985院校毕业”已然成为一个“硬件”。而浏览许多院校的人才引进计划如教师、辅导员及研究员等职位的招聘,其师资招录的对象很多都局限于“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大学毕业的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
7 v( B% a+ M- T9 r& a' A* Q$ l) |& b6 |4 ^# ]& H
对于这样的现状,大多数“遭遇者”自然怨声载道。
! L1 p3 i6 P( g1 ?+ g0 W* B 周晓岩是厦门一所本二院校大四学生,在屡屡听到用人单位关于第一学历的说法时,他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复读,但也感到愤愤不平。“上中学时我还是实验班的学生呢,因为心态问题考到了现在的本二,当时就想趁早考研找工作,也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没想到还有第一学历的说法,难道我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我的能力绝对不比别人差啊。”
. y/ |" L" T$ T g) J: I' w2 D 厦大研究生陈琳则坦言,自己考研也是因为对自身第一学历感到悲观,“虽然有些企业看中第一学历,但我相信读了厦大研究生,我还是能在其他方面比别人有优势”。 / D: x+ f" ^9 S/ C) s& Q
在用人单位——— 厦门建发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陈先生看来,对应聘者第一学历提出要求,主要是想招到更高层次的人才。站在企业的角度,毕业生的增多让他们的选择面扩大了,招聘的时候收到成千上万份的简历,只能“优中选优”。而企业一般都认为,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能力会“优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成材率更高。# P. Q: O/ ~0 X# d. s) d
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每年涌向社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却在减少。正是因为用人单位工作岗位资源的稀缺,大学生面临求职难的现实困境,所以用人单位势必提高选拔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高校研究所。
; o2 h" w$ B3 P 由此看来,用“要求第一学历是211、985工程院校”这个门槛来“卡”住大量招聘者有其一定依据。而且,到了本科毕业,学生就有了三个出口:一是找工作,二是出国深造,三是考研读研。这样一来,大学生优秀生源出现了分流,显然,研究生队伍的说服力就大大减弱了。 ; z* V t: X/ u/ Q* E
此外,目前有些研究生考研是因为真的有研究兴趣,另一部分考研则是有其他原因,再加上有些用人单位受社会影响,认为学校在研究生阶段选拔人才方面不够严格,所以研究生学历或其他“非第一学历”就变得“不那么有含金量”了。 t* D5 x! l/ T( N" U, y' q
/ h; h: t1 ~6 y2 D6 [" L0 u
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第一学历为重点院校,实际上就是看重应聘者的高考成绩,因为在国内,高考是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途径,高考成绩与第一学历几乎可以画等号。但其实,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其工作成就,包括情商等,不过这些都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所不可考量的因素,而唯有成绩是最直观的数据,所以对高考成绩的看重也理所当然地被当成提高门槛的手段。9 E1 r$ y) {1 i6 c9 D
王鹏今年研究生毕业,联系到了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很有希望签约,可用人单位却以第一学历不是重点大学将他拒签了,而一个本科就读于重点院校的研究生班同学则幸运地获得了这个机会。自己的努力和辛苦都付诸东流,王鹏非常郁闷。更让他困惑的是,难道第一学历将会成为自己就业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门槛吗?
: i6 c' x# ^' | 李丽是通过自考本科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在招聘会上,招聘单位跟她说不要第一学历是全日制非正规本科毕业的学生,这使她非常困惑:“我读研究生不是白读了吗?” - W5 o7 {- @& T. t
同病相怜的两个人总结导致就业失利的共同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第一学历”出了问题。
! h0 }% H5 {' c; p$ ^# h# u 用人单位在招研究生时看重第一学历的现象在今年的就业市场上很常见,而直接原因是研究生数量的激增使得用人单位提高了门槛。据悉,2006年,全国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将超过26.9万人,还不包括学制为两年制的研究生。 5 v {5 K y+ j) m% \
在这样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尤其是研究生就业集中的高校等科研单位,在录用研究生时往往会或明或暗地表示看重研究生的本科所学专业与所在院校。
7 M# H' A' A& P 对于这一现象,江苏某大学人事处老师解释说:“目前很多学生大学四年一直在读那几本考研参考书,实际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尤其很多报考热门专业的跨专业研究生缺乏该专业的研究能力,等于又读了一个本科,所以我们在选老师的时候,非常关注研究生的第一学历,如果第一学历是重点院校的话会优先考虑。”
# Z5 t. ?/ a U+ l. t' A 而北森人才测评专家谢伟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采取的是‘劣汰’取向,而不是‘优胜’取向,这是他们关注第一学历的原因之一。” ' @" [, @+ i3 _- y) \$ a& b. q
谢伟解释说:“用人单位在招聘人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看求职者的缺点和不足,有了他们指定的缺陷就不予以考虑。第一学历的不足,往往说明其在曾经的竞争中不是很成功,这也是求职者的一个缺陷。” ( H* D/ S- w( i" S- V6 H* J
某高校人事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介绍说:“到我们学校找工作的研究生太多了,光复旦大学来的博士就排到了20多号。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希望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在同等学历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本科为重点院校的学生,因为我们认为重点院校教学质量过硬。而且高考是全国统一的标准考试,某种程度上说,可能比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加具有含金量。”
* o9 |: Y2 ^4 ?4 w 不少用人单位关注“第一学历”的现实,直接影响到了那些决心通过考研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身在二流院校的同学或同等学历考生。“我对‘第一学历’歧视感受很深。”毕业于山东某地方师范类院校的郑舞祥说:“我们本科的院校就是大家常说的‘考研基地’,那里的学生很多一上大一就把考研作为自己的目标。本来想通过考取名校研究生作为改变命运的一个途径,但是现在看来,这条路并不好走。” - F$ b0 _+ B" v
对此,有专家认为:无论是以前的强调学历还是现在的强调“第一学历”,其本质还是对学历的崇拜,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正的人才的脱颖而出。 T5 [) }7 V- v. i2 l
共青团中国人才栋梁工程的罗琳认为,即使本科不是重点院校,但如果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研究生学历,说明其在学习能力专业水平方面与其他同学没有什么差别,不应区别对待。而且社会上很多成功人士第一学历也不是很有优势,但最后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q- h! _# d/ W _/ P4 J% T- @9 E , n7 }0 V1 `9 r. M0 E, m; R: s% r; _
北京大学一位博士毕业生日前到吉林省一所高校求职,刚接触时高校对他很有兴趣,但一查原始学历,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据了解,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就业时要“追查”本科学历,在很多用人单位已是普遍现象。如果本科不是出自“名门”,那么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连人带文凭一起都会打折扣。(《新京报》3月16日)$ }! N- Q7 _; G% Y+ k
只听说过以前家庭出身要“查三代”,没想到如今学历也要“查三代”。这事看起来有些荒唐,可是细细品味,它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却不可小视。
" f+ J v5 g6 I* f; i9 Z0 T, G. B 追查博士硕士的本科学历,其实是文凭崇拜(学历崇拜)的一个“变种”。文凭崇拜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崇拜高文凭、歧视低文凭,二是崇拜名校的文凭、歧视一般院校的文凭。北大这名博士求职时,起初用人单位对他很有兴趣,是因为他的文凭高,且出自北大,这是文凭崇拜的表现;后来将他拒之门外,是因为他的本科文凭不“硬”,这同样是文凭崇拜的表现。就是说,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对文凭的崇拜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不仅将求职者的最终文凭作为录用与否的依据,而且将其前几代的文凭也作为是否录用的依据。学历“查三代”,实际上是将文凭崇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4 R ~, T3 L7 y% X) k
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学历“查三代”其实又折射出用人单位对文凭(学历)的不信任。从道理上讲,不管这名博士本科读的是何种档次的院校,只要他通过努力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并完成了学业、通过了考核、拿到了文凭,那么他就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北大博士。而用人单位仅仅因为他本科文凭不“硬”就拒绝录用他,看上去只是对他的本科文凭不信任,其实更是对他的博士文凭不信任———他们不相信这名博士通过在北大的几年学习,就能将本科文凭的“缺陷”填平,与其他名门学子平起平坐。换言之,他们不相信北大能将一个出身“低微”的本科生,培养成一个才学超群的合格的名门学子,他们不相信北大的研究生教育有这么“神”、水平有这么高。: {, u1 Q! J* ] \
" [: F/ s1 P% @8 @8 b 一方面崇拜文凭,另一方面又不相信文凭,其实正是一些用人单位矛盾心理的表现。文凭信任危机,实则教育信任危机,对文凭的不信任其实是对高等教育的不信任,既不相信一般高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水平,也对名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缺乏足够的信心。在学历“查三代”这件小事的背后,其实暗藏着教育信任危机这个大问题,而人们之所以对教育产生信任危机,根源还是在于教育本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大面积滑坡导致了教育信任危机,是“一只茶壶九只杯子”、导师变成了“老板”、研究生论文抄袭等现象,让人们不敢对高等教育寄予太多的信任。
. B7 Z% C# s# |& o( k/ {- k) w 这几年,人们对文凭崇拜以及“惟文凭论”口诛笔伐,现在看来,文凭崇拜和“惟文凭论”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至少说明人们对文凭、对高等教育是信任的。而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相信文凭,连名校的博士文凭也不相信,对名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怀疑,这才更加可怕。但愿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包括那些“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名校,都能从学历“查三代”这种现象中,体会到一种危机感。
x6 R/ P4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