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69|回复: 12

拿着优厚的薪酬,思考是唯一使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9 16: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美国高等研究院,号称聪明王国、学者的天堂。这里是一个汇集了世界上最聪明头脑的学术圣地19个诺贝尔奖获得者,32名教授获得过数学领域的最高奖,爱因斯坦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
3 I4 G% l4 ^- o; f  + J+ T! y" N# D" ~- s% f2 M2 \
  这里的教授们不用教课,不用做讲座,也不需要为任何科研和课题任务而忙碌。他们被邀请来此,只是为了能够天马行空地自由思考生命、宇宙及其他一切命题,而不受世俗事务的牵绊和束缚,更不必为谋生而操心。8 M9 S* l# u  b1 E8 K9 @, Y8 W

5 j0 P, F: V4 T8 B" t6 b6 T) S  2005年是美国高等研究院创立75周年,又恰逢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相对论提出100周年。一系列的活动让世界把眼光汇集到了这所一向与世隔绝、笼罩着神秘光环的学术殿堂。. j9 q) x, k! |! B1 l# v

. z  j& F7 |1 U- u6 L9 x  拿着优厚的薪酬,思考是唯一使命
  V8 A. F% T1 C- g8 m. o2 {& L) i% x/ H# W
  迈克尔瓦尔泽或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哲学家。他说:一旦你来到这里,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你生命中想做的事情。我们是一群特权阶级,我们拥有超级的自由,没有人监管你、干涉你,没有人去判断你的所作所为的价值,这里的生活无与伦比的美妙,这是一个绝对解放思想的好地方。. G5 i8 h0 Y0 r  a+ h: Z

, q$ u0 j0 N  e. N3 W  瓦尔泽博士是当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在美国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已有25年。在说这番话时,他正身穿运动服悠闲地坐在充满阳光、舒适的办公室里,享受着这方美国知识分子的净土为他带来的安逸。' Q3 s; v9 e' G) I, U! a

: n  n/ y! n2 N- c8 }/ G! I  美国高等研究院(IAS)位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坐落在一片占地500英亩(2平方公里)的树林中,与闻名世界的普林斯顿大学相距不远。% E" ]# h" M8 B+ k$ E

7 @! u$ Y$ X1 g1 S7 E5 N1 g  自从1933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从欧洲来到这里之后,美国高等研究院就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学术人才汇集的地方,有学者的天堂之美誉。这里有全世界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社会学家。他们每年拿着不少于25万美元的薪酬,而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做罗丹式的思考。每天下午3时,美味的点心、香醇的葡萄酒和散发着清香的杯杯热茶还会准时放松他们的大脑。* b' t1 m9 E; T" s+ r: Y( b
9 g2 c$ C' v( P2 ]" G' C
  美国高等研究院分为四个学部:历史研究部、数学部、社会学部和自然科学部,共有26位终身教授,其中三位是女性。此外,每年都有190位来自全世界著名大学的教职人员受邀来此进行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不过,跟世界上其他的研究院不同的是,这里不收研究生、没有教学大纲、不开办讲座、没有任何教学课程、没有学术委员会,更没有任何研究项目。在摆脱了经济上的担忧和教学上的负担后,研究院的学者们可以完全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学术爱好,不论是哪个方向,也不管耗费多少时间。思考就是唯一的使命。! ]' @# ]1 F# B" Y; K+ e
  P! M* L2 X4 }7 C
  在研究院,除了爱因斯坦,学术界的其他超级明星包括数学家库尔特歌德尔,他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考古学家霍默汤普森,他使世界对于希腊文化的理解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永远被定格为原子弹之父的罗伯特奥本海默;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约翰冯纽曼,他在研究院的地下室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高速存储程序计算机;著名历史学家、战略分析家乔治凯南,是他构建了美国的冷战战略。/ z& H5 l3 e! {5 V% Q1 W
1 ?% u3 }! y: t3 _3 y" P
  除去那些闻名世界的老前辈,现在尚在的大人物有拥有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的头衔的著名数学家与物理学家爱德华威滕,此外还包括19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2个国际数学诺贝尔奖费尔茨奖的获得者。
2 ^0 V. K& `: |8 {/ G; F3 k5 E! v0 W+ Y3 s* A6 k6 _. T
  数学家丘成桐是第一位受聘为美国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的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也曾在高等研究院度过十几年学术生涯的黄金岁月。美国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在行政上各自独立,但学术上过往甚密。大学的研究生更是高等研究院学术讲座的常客。杨振宁先生曾回忆说:研究院里有很多年轻人。每天下午,大家一边在大厅外喝茶,一边就交换意见,天南地北地闲聊。由于杰出的人很多,所以竞争非常激烈。通过不断讨论,不断竞争,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m+ O! m+ g3 \% C3 a

8 N  a1 n" f# z" R5 e( L% k' W: v  著名诗人TS艾略特是美国高等研究院文学艺术领域招募到的第一个重量级人物,1948年他在这里写出了有名的《鸡尾酒会》一诗,之后没多久他就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然后选择在英国定居,再也没有回来过。) I8 O+ m/ t  n* q6 J* v1 ^
% ]5 V- r2 y) E: J
  优越的环境让自恋盛行
8 q2 I; x' F% l# T# \; z# O
, o' \2 S! H% |0 w  或许在研究院75年的历史中,能舍得离开这么优越的环境的,也只有艾略特一人,而他离开也不是因为这个小环境不够好,而是因为他实在太喜欢英国了。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不愿离开研究院,好多人即便退休多年也依然定时回到自己原来的办公室。美食是研究院的诱惑之一。除了每天下午3时的茶点,每周两次,这里的大厨还会为教授们奉上精美的宴会餐,蒸缅因龙虾、烤野牛肉、烤鹿肉、煎黄鳍吞拿鱼无论色还是味,都让教授们禁不住食指大动,而那个储藏着9500瓶葡萄酒的酒窖也让教授们对这里的生活怀念不已、流连忘返。
) q& M7 y, Y/ L. [8 \1 m
+ U! j' K3 B' e% B  在美国高等研究院,学者们思考的事物可谓五花八门,从银河系动力学、生物伦理学、恐怖主义研究到历史学研究,从语言的演化到拜占庭神学。不过,除了这些高尚学科外,还有几个天文物理学家曾试图设计一个赌场用的轮盘,希望它能替代离普林斯顿不远的赌城大西洋城的赌博机。
; c  x3 ~. F$ C- _" D% L
! w. k1 O' k2 v* `9 |  由于这里的工作方式与众不同,外界根本猜不到这些学者们在干什么,曾有传言称,研究院的人来到办公室后就开始睡大觉。不过,瓦尔泽教授表示,他没有发现身边任何一个同事这样做。
2 Z4 e* m7 l7 G1 I. g% T
- r7 X0 k0 N, q6 x# c% y; D他自己本人每个工作日早上8时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沉浸在政治理论、道德哲学以及其他诸如福利国家、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等感兴趣的话题上。他支持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但是反对美军入侵伊拉克和先发制人理论。
# \0 b. d, f$ E5 K: }! u' P; h3 t9 r- V) w
  然而,即便是在这个没有教学任务无需为经济发愁的学术天堂,也少不了学者间惯有的争斗:阴谋、暗中竞争、小道消息、人际间的摩擦这个学术圈充满了有个性的人,瓦尔泽教授说,我们独处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自恋已成为普遍的病症。这种自恋在研究院有一个专有名词爱因斯坦效应。; y. P& x3 p, K1 `

1 F( |6 c& e$ k$ e* M  ?0 k$ Q6 B  爱因斯坦是最先来到美国高等研究院的大人物。正是他的到来吸引了更多的学者慕名而来。据说,爱因斯坦来到高等研究院后,曾拉下办公室的百叶窗,宣布:我要思考一会。
1 G3 z, C6 i( S+ W)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6: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百货商人路易斯·邦伯格兄妹捐资建立的。为回报新泽西居民,他们原先希望捐款建立一个医疗机构。但是在教育家、高等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劝说下,他们选择在普林斯顿大学的附近成立了这个研究院。弗莱克斯纳是美国第一所研究性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毕业生,他的理念是建立一个纯理论研究的柏拉图式的学院。研究院不授予学位,所有成员都是获得过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 U0 X8 V8 Y3 u% N5 v6 K" @
  研究院虽然和大学没有互属关系,但是有很深的渊源。研究院最早是借用普林斯顿数学系的办公室,主要人员如冯·诺依曼、范布伦也来自数学系。研究院的许多教授也同时兼职普林斯顿教授。
: b0 Q8 K- B; d" t) \+ r  奥本海默在二战后曾长期任研究院的院长。
6 a# s6 }2 v4 }$ V1 \/ ^3 Q组织结构! a+ w1 C' C# t* n& s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底下有历史研究学院、数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以及一个新成立的理论生物研究计划。每个研究学院都有一个小规模的终身研究员团体,每年也会有一些访问学者作为补充。
8 ]3 e& r3 b' G( l0 o! F5 I/ T  固定研究人员 , f  Z3 i! G1 X: I  }
  [编辑]数学
$ J$ ^& @9 {  W# y1 j7 I3 s" r  恩里科·蓬皮埃利(菲尔兹奖得主) $ o4 R5 T3 x" Y" n) H
  Jean Bourgain(菲尔兹奖得主)
( h. B2 p4 t4 Q  Pierre Deligne(菲尔兹奖得主) ; k- P$ |  d6 m. K; s) ^
  菲利普·格里菲斯 % L+ P# D( `( z0 \
  罗伯特·郎兰兹(沃尔夫奖得主) ' B; w. J% k: c$ N. `: L+ z- D
  Robert MacPherson 5 ^, A: x. }+ k! U- L' y
  Atel Selberg(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得主) 3 S- n% |% u  @; X6 @3 j
  Thomas Spencer
& d4 B. `3 U4 ?1 k# @  Vladimir Voevodsky(菲尔兹奖得主)
6 E8 u4 b6 T8 u. _) ]3 f9 d: S  Avi Wigderson(奈望林纳奖得主)
& V# m& c! ^+ L! C: v- p  p, m自然科学
7 P/ p3 C4 L* c: s) A6 k  斯蒂芬·阿德勒(理论物理)
% T% j7 g  ~. J) H5 A  弗里曼·戴森(理论物理,沃尔夫奖得主)
4 h$ {( X  v+ K1 A; v* I  彼得·哥尔德里奇(天体物理)
! M" I. p8 ~6 s+ D7 c3 d; |  皮特·哈特(天体物理)
$ W$ S" ~. z7 @0 G  J+ |2 Q% ]  阿诺尔德·李汶(天体物理) 9 v. U; ^* k% W0 _, Y
  胡安·马尔达西那(理论物理) , a$ v! \, H5 A
  内森·塞伯格(理论物理)
1 @  D8 C* c+ N. r( f  爱德华·威滕(理论物理,菲尔兹奖得主)
/ w5 x1 @1 j' `% `  t$ ]+ a& q  历史名人
3 K/ N8 D' s+ Z9 F  爱因斯坦 ! y8 \4 `8 M3 N! b7 H
  哥德尔 / X, q( p  I. _8 |3 r
  冯·诺依曼
8 U2 p! K* e' H8 a; k5 ~* D0 h  奥本海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6: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和个人一样,有境界之分。这是美国的境界。以中国目前的境界,以凤哥那样的校长,就只配目前这样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7: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的历史就比大学短得多。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部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在行政上各自独立,但学术上过往其密。大学的研究生更是高等研究院学术讲座的常客。+ F) s0 C3 Z1 y2 r
做生意发了财,钱多了干什么?办教育!这可是流芳百世、造福国家的大好事。在美国,富豪们有投资教育的传统,因此许多著名教育机构背后都有一个资金雄厚的企业做后盾。美国高等研究院也不例外。20世纪20年代末,从开设小商店起家的新泽西州班伯格家族的路易斯班伯格和卡罗琳班伯格兄妹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百货零售业的巨子。在1929年纽约股市全面崩溃之前的六个星期,他们将手中持有的股票全部卖给了对手玛西百货,拿到了2500万美元的现金。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目。他们决定在新泽西州资助建立一所牙医学校,于是托人去请教当时的医学教育专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H2 a1 z3 {# z5 S* O
  弗莱克斯纳已经退休,那时候他刚好写了一本小册子,小册子的主题就是指出当时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非常薄弱,美国必须建立一些独立的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而弗莱克斯纳特别推崇德国的制度。他的理想是创造一个学者的自由社会,让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象牙塔里不受任何影响地继续自己的研究。几天以后,路易斯班伯格先生请弗莱克斯纳共进午餐。班伯格对弗莱克斯纳说:你的书写得很好,我愿意尽我的可能支持你的设想和计划。你觉得需要多少钱?! |& p& _( F  U) L1 y
  弗莱克斯纳后来在自传中说,见面之前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设想这么快就可以实现,更没有想过需要多少钱。当时就随便说了一个他认为很大的数字:500万。500万美元,在当时确是相当惊人的数字。
3 k  \7 i. \; N: t: R2 ~( ?  路易斯班伯格并没有立即确认。几天以后,他正式给弗莱克斯纳写了一封信,其中说,我愿意捐500万,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出任高等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
2 ], t* N# Q. z; w  但是,接到信后,弗莱克斯纳犹豫了好久,毕竟他已经退休多时,不知该不该答应班伯格的要求。7 k) @% T8 e$ _+ O
  在两个星期的苦恼以后,他的夫人出来说话了。她说:你必须接受。我跟你已经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对你非常了解。假如今天你不接受这个差事,你的脾气一定会变得很坏,我就无法再跟你一起生活下去了。
) ~3 k8 r7 ~6 o5 F) N# K- J  就这样,弗莱克斯纳接受了富翁班伯格的请求,决定出任美国高等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 X" Q: g8 T1 p/ q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划研究院应该研究什么东西。他决定先要物色卓越的人才,然后发展他们擅长的学科,而不是先决定发展什么学科,才去找人。也就是说,先去找已经做出并且还能做出杰出研究工作的人,如果他愿意来的话,就在研究院里开辟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
2 b% O9 J% J1 Y; t* q+ a  弗莱克斯纳怀揣班伯格家族提供的丰裕资金,开始周游世界,主要是在欧洲,物色优秀学者。那个时候,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哥廷根,才是学界心目中的圣地,弗莱克斯纳许诺给予这些学者优厚的工资和额外津贴,并且保证他们拥有绝对的学术自由和人格独立。但是,招募工作并不顺利。在许多欧洲人看来,当时的美国,如果不是蛮荒之地,也只是暴发户的乐园而已。正好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在德国的影响和势力迅速上升。战争阴云日益临近,整个欧洲都显得忧心忡忡。纳粹德国的大学更是大肆排挤犹太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经过长达3年耐心的争取,爱因斯坦终于同意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部的第二名成员。消息传出,学界马上认识到,“物理学的教皇已经移居美国,美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自然科学中心。”1933年,奥地利维也纳的逻辑学神童库尔特·戈德尔和德国数学巨星赫尔曼·外尔随后也来到美国。外尔在接受邀请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研究院同样也要为比较年轻的学者打开大门,不要只盯着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于是,刚满30岁的冯·诺伊曼因此获得聘请,成为研究院最年轻的教授。就这样,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普林斯顿成为像哥廷根一样引人注目的学术圣地。
9 T: X$ }7 @" Q) q( d! o% d3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7: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咱们天朝中国,这类人一般都呆在精神病院。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30 05:57
赞同  发表于 2012-4-30 05:57
还有庙里  发表于 2012-4-29 22:54
必须的!  发表于 2012-4-29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7: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院的富尔德大楼在1939年落成。原本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们一起在数学系所在的范氏大楼工作的这些教授,有了自己的地方。不过,那时研究院的学者已经和大学教授们成为好朋友,他们合作开展研究项目,联合编辑学刊,出席彼此的讲座,参加研讨会,还一起享受下午茶。这种亲密的友谊并没有因为搬家而有所削弱。研究院和大学的交往是相得益彰的:研究院的声誉将最出色的教师和学生吸引到大学来,同时,大学里相当活跃的数学系和物理学系也引起了研究院的访问学者或研究人员的强烈兴趣。, B3 P0 g; Q0 B9 u  d4 w
与普林斯顿的蓬勃发展相反,一度被视为美国数学界掌上明珠的哈佛大学在40年代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传奇校长G·D·伯克霍夫去世,包括马歇尔·斯通、马尔斯顿·摩尔斯和哈斯利·惠特尼在内的一部分最优秀的年轻学者相继离开,其中两人转投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爱因斯坦曾经在研究院公开抱怨伯克霍夫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反犹太人学者,不论这是否属实,伯克霍夫确实对犹太人抱有偏见,使他不能吸收逃离纳粹德国的犹太人精英。同时,哈佛也忽略了当代最伟大的美国数学家诺尔伯特·维纳,他建立了平稳时间序列预测理论和现代控制论科学。因为他也是犹太人。结果,诺尔伯特·维纳去了一街之隔的、当时被学界夸大地说成比卡内基工学院的水平高不了多少的麻省理工学院。
7 c% K) Y! z4 V0 @, M' F0 Z1948年秋天,数学系主任所罗门·列夫谢茨教授在西休息室召集所有一年级研究生谈话。他用浓重的法国口音给他们讲述生活的道理,整整讲了一个小时。他的目光锐利,情绪激动,大声说话,还不断用木头假手敲桌子。他说他们是最优秀的学生,每个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才来到这里来的,但是这里是普林斯顿,是真正的数学家从事真正的数学研究的地方,和这里已经成名的数学家相比,他们只不过是一群无知可怜的娃娃而已,普林斯顿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人。他说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上课,他不会骂他们,分数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用来满足那些"讨厌的教务长"的"把戏"。他对大家的唯一要求就是每天参加下午茶的聚会,在那里他们会见到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数学家。当然了,如果他们愿意,他允许他们参观高等研究院,看看他们能不能幸运地见到爱因斯坦、戈德尔或者冯·诺伊曼。他一再重复的一点是,教授们绝对不会把他们当做娃娃。对于年轻研究生们,列夫谢茨的这番话无异于美国作曲家苏萨的鼓舞人心的乐曲。 " _! c& I7 M3 g7 [6 g7 s, ]
  毫无疑问,列夫谢茨富有企业家精神,精力充沛。他在莫斯科出生,在法国接受教育,酷爱数学,却由于不是法国公民而不能选修数学,只好学习工程学,后来移民美国。23岁那年,他正在著名的电气公司西屋公司工作,一场严重的变压器爆炸事故发生,夺去了他的双手。用了几年时间,他才得以康复。其间他深感痛苦绝望,不过这场事故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追求自己的真爱--数学。他到克拉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那里因为1912年弗洛伊德曾经举办精神分析讲座而闻名。不久,列夫谢茨和那里的另一位数学系学生相爱,两人结为秦晋之好。毕业之后,他在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教了将近10年的书,一直寂寂无名。课余时间他撰写了多篇具有原创思想的精辟的论文,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终于有一天,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电话邀请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首批犹太人教师之一。 , Y' ~1 h- q- z3 o# E6 m
  列夫谢茨身材高大,举止粗暴,衣着毫无品味可言。刚来的时候,因为人们常常在走廊里假装看不见他,避免和他打招呼,他常常自称为"看不见的人"。但是他很快证明自己具有非凡的魄力,可以跨越远比这些过分拘谨、媚上傲下的同事更加困难的障碍,一手将普林斯顿数学系从一个"有教养的平凡之辈"培养成为令人景仰的"巨人"。
0 T: i) m$ j9 B* [9 {2 h- ^' [  列夫谢茨招聘数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这就是原创性的研究。他注重独立思考和原创精神高于一切,蔑视那些优美或刻板的证明。据说他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做完一个正确的证明。他的第一部全面论述拓扑学的著作提出了"代数拓扑学"的术语,影响深远,其主要价值在于体系,而不是细节,细节方面的确有很有一些欠斟酌的地方。有人传说他是在"一个休息日"里完成这部著作的,他的学生们根本没有机会帮助他整理。 " f% R5 r" i' B
他了解数学的绝大多数领域,但是他的演讲往往没有条理。他的编辑作风专制而又有个性,使普林斯顿一度令人厌倦的《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学术刊物。有人批评他将许多犹太学生拒之数学系的门外,他却辩解说这是因为担心他们毕业之后多半找不工作。不过,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确实具有极佳的判断力。他训斥别人,独断专行,有时相当粗暴,但是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数学系赢得世界声誉,将学生们培养成和他自己一样坚韧不拔的真正的数学家。
" Q1 F) `* B4 P% v) d' u/ e# B  列夫谢茨关于研究生数学教育的思想是以德国和法国名校的传统为基础的,很快就成为普林斯顿的指导纲领,其核心是尽快使学生投入到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去。由于普林斯顿数学系本身就积极从事研究工作,同时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列夫谢茨的想法得以付诸实践。博学固然是一项值得尊敬的才能,但这并不是列夫谢茨的目标,他更强调学生应该有能力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作出重要的原创性的发现。 * z9 H3 D! H  a' ?! x
  普林斯顿给予学生最大的压力和最小的管制。列夫谢茨就说过,系里不要求学生非来上课不可。数学系确实设立了自己的一整套课程,不过考勤和分数一样,几乎只是幻象。到了在学生的成绩报告上打分的时候,一些教授会给所有学生判C,另一些教授则会都给A,装装样子而已。一些学生根本不需要上一节课就可以得到分数。的确,所谓成绩单只是用来讨好那些墨守成规、被称为"俗人"的教务长之辈。比如数学系传统的口试,可能只是要求学生翻译一段法语或德语数学论文。由于选定的论文充满数学符号,文学极少,即便没有多少外语知识的学生也能看出个大概头绪。如果实在搞不清楚,只要学生许诺回去好好研读这份论文,老师们也可能判他合格。真正要计算成绩的是"总考",包括5个题目,其中3个由数学系选择,另外2个由考生自行选择,在第一年的年终或第二年进行。不过,即便是这次考试也可能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优缺点而进行设计。举例而言,如果某个学生对一篇论文掌握得很好,而且他总共就知道这一篇论文,那么考官确实有可能大发善心,出题时自觉把内容限制在这篇论文里,好让这个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 a+ S4 D* |& `. F2 L3 ]
  学生动笔写毕业论文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找到一个高资历的教授支持自己选择的题目。整个数学系的教师对学生都相当了解,如果他们认为某个学生实在没有能力完成自己的题目,列夫谢茨就会毫不犹豫地更换导师或干脆叫他离开。因此,通过了总考的学生通常在两三年里就能取得博士学位,而在哈佛则需要六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 Z% U: y1 G8 I  则柯在1981-1983初次到普林斯顿大学进修的时候,当时的系主任项武忠教授还在津津乐道列夫谢茨建立的传统:普林斯顿数学系把研究生"扔到河里",游过去的,就成为博士。普林斯顿总是有最好的教授,最好的访问学者,他们授业解惑,可以说是有问必答,但是决不关心考试。如果你自己不思进取,没有人会逼迫你。普林斯顿总是开最先进的课,每周好几次请世界一流的数学家讲演自己的最新发现。她提供最好的环境,是不是能够利用这个环境,是研究生自己的事情。
, I( b2 p& t& ~7 ?/ ~  至于列夫谢茨,教授们都有点儿夸大地说,正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完整地做完一个正确的证明,他的学生不得不把他的漏洞补上,从而练就了本事。如果教授在课堂上讲的都已经十分正确十分完备,而学生能够把教授所讲背得滚瓜烂熟,那不叫本事。懂得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如果每一步都要讲解得十分完备,你根本不可能在大学讲授一门象样的课程。" }. r  A( ?4 z" j
懂得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如果每一步都要讲解得十分完备,你根本不可能在大学讲授一门象样的课程。这句话送给国内的大学生。' i9 X$ a. Q5 n2 Y$ ?. m.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8: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解放,无经济教学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9: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中国的研究院是讲政治的
" ?# g/ b) X) u!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9: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中国的研究院是讲政治的$ H7 M- h9 W- g.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的人才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29 20:42
从上网时间和转贴数量看确实是人才。体制外的我整天都忙着工作和生存,挤时间来社区灌水都是扫一眼赶快发贴,真心不容易啊  发表于 2012-4-29 20:42
不要轻易下结论。‘中西合璧取其糟粕——当下年轻人 ’就是楼主的--思考,你说他思考的咋样。。。  发表于 2012-4-29 19: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4-4 09:34 , Processed in 0.05936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