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2266998

其实你什么都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5 18: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2266998 发表于 2012-4-15 18:23 0 u" o# j6 C5 j# `; z3 }
小鼻子对于西方的认识没有清国早,被人家敲开大门比清国还屈辱,毕竟大清是战败才妥协的,小鼻子是吓的妥 ...
: U% K+ S6 I8 Q3 G8 ^
是,我承认小鼻子对于西方的认识没有清国早。但是学生读来的历史知识是,虽然人家没有比清国认识西方早,但是人家已经有类似的萌芽,所以我才会说,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要是日本大门没被西方打开,也许会形成一种完全土生土长的日式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咱们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但是人家有下的基础,咱们没有,这就是区别。类似的推论就是,就算没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也会发展成为自下而上的,而清国这个时间就要比较长了。
- U. C% p7 A- t# ]- H1 f
/ n  J" F2 B/ x+ G1 R这里的根据也有很多,例如17世纪的江户时代,虽说跟外界交流不多,但是岛国的贸易是异常发达,特别是水稻贸易,全国很多地方都修了贸易专道。慢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已经开始慢慢往市场化发展了,而天朝是不一样的。所以日本能有这些下的基础。
% G* H$ s% O% l5 u) d0 p- |' Q二战以后就更不要说了,人家虽然打得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人家的基础在那里,意识在那里,人在那里,发展起来是很必然的事。& _" o# m: x, t7 t* M" z
而按照学生这样的逻辑,自然就认为现在咱们比不过小鼻子是很自然的,而比较合理的道路就是先慢慢搞贸易,有了原始积累,再和人家拼技术。: ?; T) \. d5 \3 R4 n' l/ [- e
而大侠说的不找理由是对的,我是赞同的,但是我觉得应该找原因,找到原因了才知道路子,知道什么样的路子才能慢慢赶上他们。
' k3 T! f0 b/ L+ x# f/ M, l: p大侠高见?能否讨论一下这些小企业的转型?
" v; w4 m& p) z7 g% ?! [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16 09:48
小企业的转型,一个是在技术上有突破,一个就是产品精益求精,除此二者,其余都是死路,俺的体会,也见世界其它小企业皆如此,俺与日本,德国,米国小企业都有交往,都这样 ,其余问题大虾可以另外开帖,专论  发表于 2012-4-16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18: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江户时代经济的发展 3 J3 }, X5 {+ a' u' ~" k
一 、封建领主制经济发展状况 0 K! V' k- D/ Z, K2 [" t% \
      江户时代的经济制度是一种封建的小农经济。16世纪末,日本人口的80%以上为农民。基本的生产关系为各藩领主直接控制广大农民,农民为领主耕种一块世袭土地,并交纳一定量的实物地租和贡米。这种被称为“本百姓”的自耕农,是德川幕府时代幕藩体制的主要经济基础。1 e8 v3 h% o3 w0 W( {" W0 _
      幕府的收入主要依赖农民的年贡。因此为保证大米等粮食的供应充足,幕府千方百计提高对土地产量的剥削,不断地变换租税收取制度,提高农民上税的份额,对农民的搜刮几乎到了使农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境地。为防止农民从土地上流失,严禁土地的永世买卖。同时为了防止农村生产、生活的商业化,1650(庆安三)年,幕府向全国农民发布《庆安告谕》,禁种经济作物,提倡节约。并通过改革币制、强制捐献、垄断专卖等形式压抑商品经济的发展。3 H% b3 |1 i7 X" Z# A
      尽管如此,商品经济还是在农村出现了,农村的生产力程度由于生产工具的改造以及栽培技术的提高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部分农民开始有了年贡之外的剩余产品。这为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富农、地主雇佣贫雇农进行土地的耕种,同时在农村开设手工作坊,进行商品的经营,牟取更大的利益。乡村商人统包农民的农产品及手工产品,销往外地。同时城市商人也把目光投向农村,他们向农村收购产品,牟取利润。封建领主出于生活与财政的需要,也不得不鼓励农民进行一些经济作物的生产,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产生了农业特产区,如棉花生产集中在畿内和东海地区,养蚕集中于关东和东山地区,大豆盛产于本州东北地区。这样的地区性特色农业为农产品的商品化提供了契机。米、棉、油等农产品除了上交部分外,剩余部分都作为商品出售。自然经济逐渐受到冲击。1 R, [5 d- q3 |+ Y! x- p
      农村经济作物的生产,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从17世纪末开始,农村手工业成为手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农产品的商品化,使农村卷入商品经济的漩涡。上交给幕藩的租贡和农民的剩余品都向货币趋势发展。17世纪后半期开始,为解决复杂的财政生活需要,各幕藩开始实行初期专卖制,并开始经营地方性特色手工业。一部分农民在商业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新兴的阶层。经过商人的活动与幕藩的经营,各地手工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自己的特色。手工业的主要产地有:京都西阵、九州博多的丝织业,大阪附近的棉织业,越前、美浓的造纸业,滩、池田、伊丹的酿酒业等等。$ Z% g# `9 a* n' O
      由于各产业的发达与“参观交代”制度的影响,交通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形成了以江户为中心的呈反射状的交通要道。沿海岸到京都的东海道、经信浓到京都的中山道、通往甲州(今山梨县)的甲州街道、去往奥州(今东北地区)的奥州街道与通往日光的日光街道被称为当时的“五街道”。由于运送大米与物质的商船的增加,航运事业也逐渐发达起来。
0 H6 }. L( T) {$ d' r7 Y      随着各产业的发达,城市的发展进一步繁荣。为削弱各地大名的反抗力量,1615年幕府下令摧毁除藩主居住地以外所有地方的城堡,保持“一国一城”。幕藩的领主将武士聚集到城堡周围,并召集手工业者、商人也聚集到这里,形成“城下町”,在“城下町”的基础上慢慢发展了城市的规模。到17世纪末,全国上下已有城市300余座。其中江户、大坂、京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以江户为例,不仅是幕府所在地,而且是经济文化的中心。据1693年的调查,江户各阶层的人口总数有100余万,超过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伦敦。大坂为当时商业的中心,有“天下的厨房”的美誉,江户时代在这里形成了全国市场的中心,活跃在城市的町人与进出大坂的商人使大坂成为当时最具活力的城市,人口也仅次于江户。另一个繁华的城市就是京都,18世纪初城内外人口达到36万左右。; Y7 M! x0 I0 `5 t5 q9 w
      城市的兴盛使商业更加繁荣。为保证商业的利益,批发商门组成同业公会,不断地积蓄起财富,出现了大坂鸿池、江户三井等大商人。
* y: N  x# b% F3 m      与城市商人相应生辉的是农村商人的崛起,他们以农村为据点,展开了与城市商人间的竞争。9 ]0 W$ D; F% B& A6 I

* S) O/ l, D' d+ Y* t' X7 b' Q' o( J2 C三 、资本主义因素与生产关系的变化
3 G5 i# \: _" t  X* s      德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全国形成了以大坂、江户、京都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圈。江户是最大的全国消费市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船满载大米、酒类、盐、手工制品在江户港停泊。这些产品除了一部分为上交给幕府与藩主的租赋外,一半以上为进入江户流通市场的商品。以大米为例,送到江户的商品大米由米批发商卖给销售商,经“舂米屋”加工后直接送往市场销售,在嘉永(1848-1853)年间,仅江户城就有这样的“舂米屋”2700余间。5 ]& [  n0 n& w+ `8 x/ ]- S
      在大坂,于1697(元禄十)年,开设了堂岛大米市场,1730年,堂岛米会所成立,下设“正米商内”与“帐合米商内”。“正米商内”负责米券的发放,“帐合米商内”则进行相当于期货交易的证券买卖活动。每年有100万石以上来自畿内、九州、四国甚至东北的大米集中在被称为“藏屋敷”的仓库中,米商用购买的“米切手”(米券)兑换大米运往大坂堂岛米市场进行销售。
: G, F2 h$ k& }5 b" t: p. v      除了大米之外,酒的市场也在形成。幕府为稳定米价,曾于1754年下令解除对造酒业的限制,兵库县滩地方、摄津的伊丹、池田都成为著名的酒产地,兴盛的酒制造业还吸引周边百姓参加劳动。另外,盐的产地主要是濑户内海沿岸诸国。17世纪,这里出产的盐占全国盐市场的九成以上。& [- x  T' ^; r
      由于城乡分工扩大,商品生产的流通、合作性日益加强。例如秋田的棉纺织业,其原料就来自藩外的大坂。这种生产方式打破了藩与藩的界限,使商品生产的市场日益扩大。
, [- A, E  ~0 m: g& ^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把农民卷入了商品生产的环流。农村不仅仅是商品原料的提供地,同时也成为简单加工业的工厂。商人会向农民统购一定的手工产品,支付有限的加工费;地主富农开设手工作坊,雇佣农民进行生产等等,都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 e3 ]" E6 l, F- w& a
      这样,全国各地各地都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逐渐出现。) n) I* u# C  w& x' j  l# Q( V" W; a/ _
      19世纪初,出现了由许多工人分工制造同一产品的手工业工场。在农村,地主富农开设酿酒、酱油等手工作坊,雇佣农民进行生产。也有的商人提供原材料和生产工具如棉纱、织机等,组织劳动力生产商品。而在城市,手工工场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相当大的程度。江户时代上层社会穿着的华贵衣物和市民们消费的布料大多出自京都西阵的手工业工场。工场除了平织机之外,还拥有可以织出复杂花纹的“高织机”。西阵的丝织工场在18世纪达到极大的规模。1730年6月京都西阵织造工场遭受大火,损失织机3012台,而这个数字只是全部织机的一半,恢复后的工场,织机数量仍然达到2500余台,可见当时西阵织造工场实力之强。除了酿酒、丝织,其他行业也相继出现了手工工场。
4 F- V, g  [" R$ g4 g      商品经济冲击着封建领主经济结构, 促进了生产关系和农村的阶级变化。首先,出现了一大批豪商,他们利用商品经营中获取的利润,投资于土地垦殖和河川治理,成为拥有商品、钱庄河大量土地的商人兼地主。他们把资本转化为土地,再通过租佃关系剥削农民,转过来又用地租投入商业活动;其次,农民中也发生了分化,大批小农失去土地,沦为租佃农。小农的破产,从根本上动摇了幕藩体制。正是这种生产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推翻幕府,建立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政府的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19: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喜欢讲宏观,讲道,讲起来有指点天下的意气。微观的东西,做起来太累,不是说自己不想,而是心底里要么被生活压得没意识了,要么是想有什么轻松的可做,因为满眼看到的尽是反面的例子,所以即使混日子很累,也不愿去钻研。998大虾一直在布道,一直说看不懂很多人的想法和做法,看不懂很多现象,其实大虾的这个题目,应该还给大虾:其实你什么都懂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15 20:30
突然想起以前看一部蚂蚁的片子,成千上万的蚂蚁如何井然有序地生存呢?只是遵从几个很实际很微小的法则。虽然和ying2大侠说的有些不相干,但很想说出来  发表于 2012-4-15 20:3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却君王天下事,留得生前身后名,铁蹄铮铮,守土复开疆。这个才是至高无上的人生价值。当然,除了这个,还有很多,哈哈,反正大多不适合做小零件,做了总感觉活了白活,死了白死之感。  发表于 2012-4-15 20:05
就是讲宏观,骨子里就如此。骨子里人生最高价值就是做封疆大吏,讲大气浑然的话,然后搞出所谓的“一番作为”后千古留名。钻研一个小零件,自然和这个骨子是背道而驰的,那些不是价值,甚至,在眼中,是不进取的。  发表于 2012-4-15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19:4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社区老出现这种人呢,为了给自己落后找借口不惜翻历史书,其实有什么用呢,你落后别人就揍你,你那些借口能帮你什么呢,我 同998一样困惑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16 00:07
看看我们用的工具,有很多工具都是国外的,我们用着人家的工具干活,这是现实。用别人的工具干活就很难超越人家。国人不争气是事实。国家思想不开明也是事实。  发表于 2012-4-16 00:07
学生不才,生长在国家经济数字飞速发展的时代,根本就没想过自己的落后。倒是后来翻的历史书告诉了我我们的落后。那些借口帮我理解了落后的原因,我不是要争论什么,不说了,说什么也不是,还是沉下来做孙子靠谱。  发表于 2012-4-15 2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2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国人小农思想比较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乐意别人在上面耕作,也不愿意一起协作,不像洋人在大航海时代的征途探索,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不合作就走不了多远,自己不出力也会被淘汰出船,要是国人在一条船上,还真想象不出来会有什么结果... 况且就不会跳到一条船上扬帆征程去,种点地得了,冒那险干啥,另外先等别人去看看有财宝还是有鲨鱼,一看见能发财了就自己做个小舢板去了,也不会一起造一条大船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15 20:35
大虾这个一亩三分田的说法真的是很真切,很透了  发表于 2012-4-15 20:35
种姓制度的结果,就是印度,而儒家思想的结果,就是中国。这在目前来说,应该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了,推动整体,自然没有什么希望,当然推动个人,虽然失败率高,但是还是可以能推动一些的。  发表于 2012-4-15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20: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记录片。
" W9 w8 U6 s( C波音的创始人,在生存最艰难的时候;拼命发工资留住工人。4 I: s; B7 _* O* N: n1 I: g4 F; t
在最困难的时候,搞搞不是本行业的产品,玩几条船赚钱发工资。; F7 k3 P6 v1 f7 M4 a- w4 B! \
法庭上受到侮辱,盛怒之下卖掉股票;不跟这帮搓比玩了。
+ c: C1 w) X6 u% U5 S% a
2 q4 f" t( Z/ U2 v: F7 X8 _你懂么?; t3 y3 J# c: V. ]
" ^/ \) F- M, X, v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15 21:30
何片,可否告诉哪里可看  发表于 2012-4-15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22: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围脖里的家伙,说的都很明白,他们很多也是有头有脸的,是能改变一些东西的家伙,可是他们改变了吗?他们还是在抱怨,抱怨……,
: M3 Q: O) F! h; b
9 ]: j, M& G5 h0 p3 @  q每个行业的家伙都有,关系有时候显得挺好,有时候又在互相挖,所以有时候想,他们说的,有时候挺有道理,有时候就TM的狗屁不是,不能深挖,权当娱乐!哈哈- `+ ^- O+ v# ]- V
" }7 Y4 ]2 a# ?2 {( p% i
套用一位大侠的话,你说的他们都知道,但是他们就是不做。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15 23:09
洋人说俺们,更形象。说汉民族是一个睿智的老人,能言善辩,谁来都能侍候,都清楚,但是双腿却是石化的,和大地融成一体,动不了,也不知道为啥就是动不了。  发表于 2012-4-15 2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22: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水黄金 于 2012-4-15 23:01 编辑 & w6 |9 P* L% W- N" {
% s$ n% @  {/ z2 Y  @2 E
“假如那几年真熬一下,现在局面不一样了”! U6 U; W# r  _& s1 i. q5 V
大家看这句话是不是觉得很熟悉?9 J$ P. `' x1 P& z
“假如那xxx真熬一下(积极下、用心下、自制下。。。。。),现在局面不一样了”
/ Y  r, i" z% v+ O. I% a1 ?% G3 U/ E; S6 [% ]( h* ?
我承认,我碰到到这种情况N次了!目前还是常常被巴都烫!
1 s0 {3 \& L( g4 n2 s7 m4 y9 Z  S( ?8 }0 F% L% I

# Z( p  q' @" S' `有点“死猪不怕开火烫”的样子{:soso_e115:}

点评

游客
  发表于 2012-4-16 08:58
嗯嗯,大虾不说还好,这一说,让我觉得,这话也有以后会好的感觉,虽然久久发常说讨厌以后,但他同时也在做这样的假设,假如怎么样,以后会怎么样,嗯嗯,个人理解而已哈。  发表于 2012-4-16 0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2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投机惹的祸,“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种发展模式,证明是死路一条,没有持续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6 00: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2-4-15 19:44 / Q8 R/ q) z9 m- |
怎么社区老出现这种人呢,为了给自己落后找借口不惜翻历史书,其实有什么用呢,你落后别人就揍你,你那些借口能 ...
2 f1 O& @# s  K0 ?
看看我们用的工具,有很多工具都是国外的,我们用着人家的工具干活,这是现实。用别人的工具干活就很难超越人家。国人不争气是事实。国家思想不开明也是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2-24 07:34 , Processed in 0.05823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