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Z: M+ {* |% E) Z3 o6 n
經濟動盪的時代,企業經營遭受諸多壓力,有時甚至無法從中復原,但卻有企業能擺脫困境,再創顛峰。荷蘭皇家殼牌集團曾分析如杜邦、3M等企業長壽的原因為:重視員工、而非資產。《決勝人才力》一書指出:「培養員工的才能是一切的關鍵。產品會過時,唯一不朽的,是制度學習(Institutional Learning)和員工技能的養成。」
4 s+ K8 Y( G" w1 o可不是嗎!人才是企業的瑰寶。企業如何開發其能力激發其潛力,在這方面,教育訓練有其獨特的貢獻。許多企業為增加競爭力,紛紛落實學習型組織,致力人才培育。例如:已辭世的史帝夫‧賈伯斯藉由創辦「蘋果大學」將自身新奇的創意恆久傳承下去。在他生前即禮聘耶魯管理學院波多尼(Joel Podolny)教授來管理學校,並要求所有蘋果的高階主管都需對公司的歷史、文化進行個案研究並汲取經驗,以應用在商業策略以及營運上。
1 {! T7 s, n3 u r4 b; U: X然而,並非人人都如賈伯斯般天賦異稟。反之,組織正因擁有多元人才,方能創造卓越績效。所以,企業當務之急是針對不同的「人才」予以啟發教導,使平凡人做出不凡之事,單靠「一條鞭法」的同質化訓練,效果難以立竿見影。$ W/ ^0 i0 c! [6 `+ l5 {0 f
舉花旗銀行為例,他們每年都會進行嚴謹的人力盤點,並以人才九宮格的模式,從績效指標的高低、潛力指標高低找出高潛力人才。人資單位即會針對這些高潛力人才擬定具體的訓練方案。如運用跨國資源,提供各領域的高潛力人才,外派至全球其他分公司實地參與組織運作,並推動各式專案的學習機會,促其能於國際交流擴大視野,激發創新思維,活化組織運作。. \8 z( s/ E2 {9 {% d9 v
因應快速變化且複雜多元的產業環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為殷切。以印度聯合利華來說,人才訓練是從招聘時就開始。他們採行由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的高階主管負責招聘人才,並肩負起發展及培養這些明日之星,為組織蓄積人才資本。/ M0 x1 y* X/ F! R0 b# J _+ d
儘管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訓練出來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未必正相關。如果在團隊中,個人的能量不斷增強,但是整體搭配的情形不良,恐亦將造成混亂,使團隊管理難上加難。# G/ F1 Y: M* H) d7 ]# L
因此,人才的學習成長及生涯規劃必須與企業願景緊密相繫,人才的育成與啟發,始於教育,終於教育,讓人才在學習型組織裡,不間斷地持續性學習,學習效率學習,從自願學習轉向自願表現。
1 d/ e: Y! z+ s/ M: e美國《商業週刊》曾經如此形容:一家企業股價能持續維持高檔,有時只要用一個詞就可以解釋。就如同微軟的「視窗」、Google的「搜尋引擎」、奇異的「威爾許」,當產品會過時、市占率會下降、品牌會老化,諸位領導人,你希冀代表自身企業的「詞」會是什麼呢?- N0 B9 w) I' ~& d
: g4 a) P, C o) f/ ^5 D0 K& y% X1 j# p/ ~2 e5 w, N2 Z2 X
4 q( Q* ~& R8 b) b% J& e5 X$ {5 [2 X" G" r-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