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752|回复: 92

对于工作和技术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8 20: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作一年多,小弟想聊聊自己对技术和工作的理解,请各位大侠斧正。
: G8 h! _7 t5 J. y- k: R小弟所在的公司从事某种大型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由于这个行业比较小众,小弟又想潜水,就不点破了
+ ~4 ]* Q. o' G- I
' M* q3 M4 ^$ D$ d因为第一份工作的缘故,公司的产品在我看来顶多也就是中型设备。目前公司正准备设计该种设备的终极型号——参数再往上,国内都没有合适的工艺线与之匹配,这也是中国粗放经济的悲哀。
) w  D$ o! B2 b1 N! A+ v
  O9 M5 I. p% V1 S, N1 x进入正题。+ a4 V% {9 t) w: q1 I8 w5 O% g

' D& f4 y" b; B7 J0 ~2 w该型号的机组作为公司的重大专项,小弟刚进来的时候就听闻了,但一直没有见到有任何正式的技术探讨。这周部门领导召集我们组开会,突然放出了打样图,并且明确要求:依照打样图对尺寸进行圆整,禁止做任何更改;即便是纠错,也必须上报。新机组的“研发”就这样开始了。! m6 {. [$ J- m- u( x9 D6 i( \/ j
  g3 }- B, v  r1 F8 I
我是耻于称之为研发的。因为所谓的打样图上竟然还有某国际知名企业的Logo和版权声明。之前一直以为是部长负责打样图,对于他的地位我是真心仰视的,毕竟谁都想有掌控技术大旗的一天。现在却有被欺骗的感觉。读书的时候也作弊过。但怎么着也是两厢情愿。 之前就知道公司的产品是依据那家知名企业的成品进行的逆向工程,但没想到竟然是纯粹的偷窃——撕去了“逆向工程”这块最后的遮羞布。当然也怪自己太天真,毕竟自己早先也在犯嘀咕:这么点人手怎么做逆向工程呢。# x0 ]! b" ?; s

* U& B/ o5 Q* z+ n2 r3 [( t) C回家路上听老师傅和同事聊到新机组。大家乐呵呵得就当说笑。老师傅说,现在任务紧,不可能按时完成的。完成了也卖不出去的。毕竟那家公司不是傻子,以前的机组参数低,那家公司就当在养猪。这个型号是个关键点,怎么可能让我们卖出去。' w7 w) j& u# D6 V4 J7 C
' T4 }$ V2 s5 A
果然,说好了下周开始,结果之前攒下来的几件任务只了结了一件。。。至于那玩意能不能搞出来,我一点都不关心。这家公司设计员的地位不高,之前一直觉得不公平。但现在明白了为啥。一个画图员凭什么坐轿子?公司扯皮的情况在国企这个范围来看也异常严重。工程和生产部门永远是第一优先的,可以理解。于是周六加班和组长说到对一个小东西的改进,他回绝我的理由就是:不能出新图,出了新图被挑刺了怎么办?.....挺悲剧的。因为我的方案只有4个尺寸一张图,比现在的十几张图几十个尺寸简练得多——其实我也正是不想被其他部门挑刺才建议这个方案==!但老人们已经敏感到不愿意出任何图。# T' m  z$ }9 P# ]/ R4 N7 |
8 \, R9 N# }( b1 i+ ]& M
工作首先是做人,对于一些刁难人的工艺员,我是一向鄙视的。我是工艺员出身,对可加工型是有概念的。拿嗓门压人永远得不到尊敬。可笑的是,即便他平时对设计的错误总是恶言相加,但我却能清晰的感觉到他内心对于自己没能搞设计工作的深深遗憾和对设计工作的羡慕嫉妒恨==!
% J& G) G' a% N6 @% i' X- Q9 q( j, i! i  H0 q
在此我也有自己的现身说法:“重工业”从事工艺的天地很广,特别是总装和调试这一块,牵涉到管理和技术的诸多层面,牵涉到和各色人等打交道,能耐下心的人在职务和人脉上会有更大的发展。重工业个人的发展永远是依附于企业的,技术固然不能丢,关键的还是要营造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人脉关系。自己从工艺跳到设计,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荒废;也是因为羡慕他们在豪华的大楼体面的工作,而自己只能在车间里吸毒气。
4 G/ J; n+ I- {6 }- o% v9 k0 s! p+ ~+ u
一年前,老东家的设计部部长要调我去他那里。我却立志到车间里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但最终没能熬过来。如果这个过程是反着来,我相信我会毫不犹豫的回到车间从头再来,并且真正的不放弃。之前埋怨自己的工资交不起个税,现在却觉得理所当然。一个描图员,有什么资格要求高工资呢?就算在白金级待遇的研究院,我知道描图员也是协议工+2K薪水吧,呵呵!而且在街上找几个描图员来做,他们肯定做的更快更好。% J' r7 c; b+ ~
9 E: K# `8 e) [) I; p( ^( Q( G) J
对于机械毕业生来说,很多人都想在前几年能学到真本事。但我真心不推荐大家来成套设备这一块。& A+ P6 C6 C  L$ q7 T, i

0 N( ^4 W7 C2 j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参加了很多次技术推介会,各家配套厂商都来推介自己的产品。但我们所谓的研发中心几乎没有人能在推介会上提出任何技术上的问题,包括老师傅在内。部长为了不冷场,会问些原理性的问题,然后仗着嗓门大一路追问。不懂的人自然觉得好像是我们在乘胜追击咯。而在设计这块本职上,我们全盘抄袭。国情使然,设计不过在描图。刚毕业的人会觉得繁忙的加班是一种义务,也是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式。
8 y% l. s$ ^& H1 E/ k% u$ J
' L* I( c2 a7 G! I但很不幸的,即便是最具创造性的工作,你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重复的内容。年轻的时候最忌讳瞎忙。在老东家,我只加过三次夜班,每一次都是因为重要设备试运行。我在悠闲的时光里慢慢沉积知识。而在这里,不间断的加班却只让我弄熟了autoCAD。太累了,谁还有心思去思考技术问题呢?再加上我们基本是在描图,真学不到什么。自己的灵感正在枯萎。唯一庆幸的是,由于办公室位置不够,我一直驻扎在计算室。交叉学习让我多掌握了一项能力。但技术总归是要慢慢积累的。有这个心,不如把时间花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必须的 。用母语清晰流畅的表达你的思想更是以后成为领导阶层必须的实力。+ \$ h" y! d+ x, N3 }# y9 K

' a; G7 p- h2 x" S1 s我真心佩服一位配套厂技术员的口才与素质,部长对新产品从原理上提出了质疑,他两掌一拍:“哎哟,这点上正是越懂行的人越容易犯这个错,我们这个新产品:....”这是三个月里我听到最精妙的一句话!给足了部长面子又含蓄的指出了部长的谬误。语气真诚,神情、动作更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 C5 S9 f( i/ o" T* _) L8 Z
3 ^( K8 S% Q" X1 J; s做成套设备的好处就是站得高。当配套厂吹嘘自己的产品用在了某个巨型项目上时,我就在心里乐呵呵的念:几个月前,那个项目的核心机还被俺踩在脚下呢。你说你的产品大,俺生产过的同类部件里面大得能养猪呢!
& ]$ E) C" ~' Q: v" |+ l1 p  |. G; U* N3 `
了解得广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真正要靠技术吃饭,精是必须的。精才能造就你的稀缺性。对于企业来说,你画出来的图纸是要存档的,你的设计思路是要写成文献的,你的工作和很多人一起完成的,大家都互为备份。企业不会太依赖某一个设计员。
$ e$ Z5 c2 g7 S4 m6 t. N: V3 P1 w1 l! `& A$ n* V! O8 D+ o
但企业往往对于销售人员的离去痛心疾首,因为他们掌握了无法被物化的关系和信息。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要想使自己升值,也该走这条路。要想使自己的话更有分量,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有别人拿不准又渴望的东西。比如大型轴承,从来不作为一个设备独立运行,但从事这行的人收入普遍不低。因为轴承设计需要进行工况调研,结构设计,交货后还需要跟踪轴承的运行效果。即便公司有严格的体制让你把料抖出来,但很多东西不亲身见识过永远拿不准。一旦你掌握了这样的信息,你就值钱了,因为你知道怎么优化公司的产品而公司又渴望优化产品。而对于成套设备,甲方关心的只是最关键的那两个参数,乙方最关心的只是工况。设备本身的强健决定了你的地位就是可有可无。特别是中国这种只认钱的企业。如果你做设备,请珍惜每一次出差到现场的机会,带上一切允许的摄影器材。
; F6 d. @6 w9 R
. C. }+ f  V$ X# |( G职业操守是一个职场人最基本的素质。这周组长兴冲冲得拿着几张工艺卡片来问我技术参数。一看就是匆忙中偷偷复印的,会签那一栏赫然写着在老东家时我老大的名字。他问的参数算不得什么秘密,两家企业又是有交流的国企,似乎不见得有什么不妥。但我冷静的看着组长:这个参数在图纸上,属于图纸机密的一部分,不方便打听。在这之前,我已经尽量克制自己,用模棱两可的话在忽悠他。我甚至不怀疑他有什么恶意,他只是抄袭惯了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吧。从人际关系公关来说,我最后还是失败了,我完全可以笑嘻嘻的告诉他,真得打听不到。或者还可以拖延。甚至可以说谎,随便给他个参数。但那几张偷偷复印的卡片激起了我深深的厌恶,老大的名字跟激起了我的豪情。技术组不出孬种。认清了事实人才能真正勇敢。不要为自己的决定后悔,机械人都应该有硬质合金一样的脊梁。2 i' B; q2 i' t3 ]8 g5 H. A) e
8 L3 s) N6 d- |8 Y" B

- C6 ]7 Z1 E; h4 f9 B/ O

点评

个人认为楼主心态要放好,不要总是认为别人刁难你,别人的刁难说不定是你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发表于 2011-9-22 18:21

评分

参与人数 1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非池中 + 1 很给力!
安阳老鹤 + 1 赞一个!
李泽 + 1 体会很深刻
20002009 + 1 赞一个!
leftwall + 1 lz真的只工作了1年多?!
孤酒 + 1 淡定
bb545807 + 1
风追云 + 1
chixianhu + 1
复苏之风 + 1 很给力!
老鹰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21: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有前途!

点评

很现实也很深刻  发表于 2011-9-25 19:36
哈哈,怎么没人说偶大有前途哈,偶吃醋了,偶伤心了,偶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了.......  发表于 2011-9-20 0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21: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行啊,说国内年轻工程师不会算大梁,一方面是自己没学好,另一方面也是毕业之后从来不用,从来不用你肯定生疏。
7 ^" K1 J/ F$ q% h( |4 k咋办呢。难道只能出国了?

点评

去米,德,日都可以,会上,人家撕一张黄格子纸,拉出来一个断面,画出来断面就算,其实人家计算机里有这个程序,没人用!国内工程师这个都不行,一根柱子立在地上,到底可以承担多大载荷?你说!鬼子就是笑话你  发表于 2011-9-18 2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21: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很好啊 能总结出这些说明也有一定造诣了; I' @9 S6 h. `  h5 ]5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21: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企业来说,你画出来的图纸是要存档的,你的设计思路是要写成文献的,你的工作和很多人一起完成的,大家都互为备份。企业不会太依赖某一个设计员。: F# f; R* j7 A但企业往往对于销售人员的离去痛心疾首,因为他们掌握了无法被物化的关系和信息。

点评

这个未必,对于制度规范管理严格的大公司是这样的,但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一个工程师的离去将是致命!  发表于 2011-9-22 18:17
呵呵,这样看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刚毕业就有机会真枪实弹的搞研发。得谢谢我师傅啊。他说的最有道理的一句话就是: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你知道的大家都知道,你会的大家都会,只有思维方式和理念理念是自己独有的。  发表于 2011-9-22 18:02
HAHA,这句最精辟了。。。~~  发表于 2011-9-20 22:16
赞同!  发表于 2011-9-19 21:54
高  发表于 2011-9-19 10:59
OK,我还寻思怎么会有乱码,以为发出去乱码又变回来正常字呢呵呵  发表于 2011-9-18 22:12
复制留下的乱码一定要清除掉:-)  发表于 2011-9-18 21:44
这句话很有道理。让自己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  发表于 2011-9-18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寂静天花板 发表于 2011-9-18 21:04 , N( a( [  x9 r7 u) C, [8 Z2 G; L! k
同行啊,说国内年轻工程师不会算大梁,一方面是自己没学好,另一方面也是毕业之后从来不用,从来不用你肯定 ...
* i1 z+ l4 s8 b- h2 R& B' `# v7 z0 z6 j
如果家里条件允许或者自己大学过得NB,出国真还是一条镀金的路。不过现实是,只有在这个环境中坚持和磨练自己的技能,希望有一天能遇到尊重技术的企业。大侠是做计算出身的吧?5 y) a$ a3 j7 o. l$ s4 E$ b8 E$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22: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无香 于 2011-9-18 22:31 编辑 # N' g% U# g+ c0 Y3 k

7 d4 F4 g+ s0 n' {: B楼主能写出这样的东西,说明人品和技术感悟还是可以的,呵呵,“但老人们已经敏感到不愿意出任何图”“认清了事实人才能真正勇敢”太逼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2: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zhouyuchx 发表于 2011-9-18 21:35
! D9 q' w+ B: N( N2 G对于企业来说,你画出来的图纸是要存档的,你的设计思路是要写成文献的,你的工作和很多人一起完成的,大家 ...
& q. k7 \. F5 A: k
共勉!' j9 H- ?- U* R: |2 k"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8 22: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优质的资源全都掌握在领导手里!. T! Q4 G4 A& r9 b5 V
7 d5 k7 f- p"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8 22: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无香 发表于 2011-9-18 22:24 # |2 i! r$ t0 A7 D8 g# V: y
楼主能写出这样的东西,说明人品和技术感悟还是可以的,呵呵,“但老人们已经敏感到不愿意出任何图”“认清 ...

7 j8 w% A0 s2 t6 l4 b1 Z4 J* Y4 M以前听过在军工企业,有设计师因为将圆角改小了导致伤亡事故,那个人最后被抓去坐牢。. N! e9 f! g3 B$ e) }# _  N. p7 R: T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我就丝毫不怀疑中国的军工将永远落后美国30年。
( c' `8 V2 S' t' D

点评

坐牢是应该的,这就叫再责任,或者说担当。可就怕出了事故打太极,比如说这次的动车惨剧  发表于 2011-9-25 12:59
应该坐牢,必须承担责任。设计不是天马行空,没有过硬的水平,还是不要改动,除非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  发表于 2011-9-24 14:24
这是一种病,国内这种病太深了,中国就是一个世界代加工工厂。这样创新从何来?你想、我想、他想。。。。。  发表于 2011-9-24 12:15
兴许这数字扩大也不为过  发表于 2011-9-19 11:01
是啊,有位大牛就说:其实有些东西美国人同样也拿不准,但别人舍得做1:1的实验,敢做实验,所以别人比我们NB得多。  发表于 2011-9-18 23:05
文化处处渗透,科学的东西似乎也不能幸免呀  发表于 2011-9-18 2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2-20 07:30 , Processed in 0.07494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