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9-3 14: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前也做过一年多机械设计,我是09年毕业的。你所说的几个问题我也都有所体会:
& }, |9 ~/ @. N3 q' O 首先,生产与技术之间存在隔阂什么之类的,我觉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公司都是如此,因为长期习惯了copy,做设计来讲又显得没那么重要。车间第一线的老员工更了解自身的设备情况,又能对出来的设备有所把握。你给车间下图,有时间要么设备精度达不到,或者太麻烦,干脆按老路子走了。不过等出了问题,没准儿又找到技术了。设计的东西要真正能用,肯定要让做工艺的审核的,然后再改再审,如此就是你说的第三类情况了,我倒认为这没什么问题,越是改越是能发现细致的问题,也才有真正的提高。
- d7 v, R0 b: u I% y8 y: @4 x 第二个,设计人员下不下车间。这是必须的啊。我觉得啊,严格来讲,设计人员要对自己的自己的作品认真负责的话,就要对这个设备跟到底,随时跟车间师傅保持沟通,也能学习和改进。末了承担责任也没什么怨言。尤其是新人,进到工厂,不跟生产那边搞好关系的话,人家都不理你,只能做个改改图的角色了,就相当于封锁了自己的上升空间。
% P' W# \. Z3 Z* ?) Y* S8 i 第四个问题,布线乱。这个问题应该也是生产和设计人员共同把握的。不过很多受限于自己设备基础结构和外购件等的影响真正弄起来和蛮麻烦。真正想做好产品的自然会考虑这些,比如09年宝马展上看到的三一的概念车型,我们看了都很振奋,他整个就是一个集成,像模块化了一样,根本看不到那些乱七八糟液压管啊润滑管之类的,里面咱们就看不到了。不过想来这类大企业要改进结构之类的,配套的电机什么之类的都可以自己定型设计,他要改就能整体的改了。不过小公司大概就顾不到了,能做出来用就不错了,卖的便宜点,OK!( H6 w" V7 q( O, U1 Q
很多人都觉得国内水品低之类的,我觉得中国归根到底还是工业化进程太短,就跟西方人先学个样儿。中国现搞经济建设,要跑得快,再跑得稳,那就不容易。国外也不尽然都是高科技,归根到底还是对待技术的态度问题。可喜的是中国也冒出来一批不错的民营企业。真正想做技术的,就个人来讲,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贡献了,也必然能安身立命,哪能个个成首富呢。也免得几十年后被后辈戳脊梁骨,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