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 v$ ^, U# O/ Z
1 j! Z+ D( G" {. l( A 0 U! m# S/ H/ Q+ G% x0 B
2. 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 h; g1 [6 I" W6 t9 h2 S2 D
+ T, [/ Z) T6 R$ s9 Q7 M6 L8 n' A- M
6 d- X! c, W" ]/ }2 h1 i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转折:2007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 ^7 g l+ N. G1 e6 v
# T8 ~' `; G4 h4 G2 u
- J5 ~' s- z( m# h$ W2 U# ] 3. 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 & R3 c8 m( o. u7 ]! V
0 `- a0 C) C3 }; s+ q2 l; E+ e
5 g H2 j8 ~3 L6 d- c
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
5 ]" S0 m' a6 T4 x0 s. Q
: a" `1 y. g9 K0 a3 u7 ~ ( I: V- m1 p5 t' A& K% ^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5 |3 z' k& m* |) G% j
* ^6 R$ P! f2 u; H) E/ K* i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说。
$ ^0 }! X+ m) x. \# V
- Q4 B8 l1 N3 S8 N 4. 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4 n! v7 {, a( o& a, D
* B0 k7 L2 U6 T- Q
* j8 I8 F/ G1 d& v5 z7 \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4 ^- X" b2 C4 E 我们的科研基金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科学家们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
; h6 u) N; _4 P, G8 x+ X* A1 q" t& q' R 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这没有错,但也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 * y$ W+ E2 J; e& S$ f3 p% j
4 {' Y L4 H/ ]+ V
. y8 P% O4 L0 Z# W E+ ]
A. 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这是很显然的事,政府有权分配经费,这一权力难免要寻租。 ' h& `' m" r1 k- `9 g u: y
- i) E* D5 ], G 0 X5 i3 i4 p& V8 s) I
B. 科学界的拉帮结派。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一个课题,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那么很显然,这些圈子的人脉就变得很重要,在这上面投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结果导致帮派形成,你审我,我审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到口袋里。 5 f! J6 T& v% I& u2 L8 M* D
. N4 t7 I' C" y. Y+ `$ \ C. 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大部分经费用在最有价值的课题上,这就导致科学家申请课题时,表面上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个个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但实际上个个都是虚张声势,一片浮躁。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 a. W7 S! z B; \% v ` 4 ^3 h4 \5 V1 ?, K
D.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的。严格来说,探索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地规划的。而我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 0 C" K, w( Z9 Q. a
6 g3 A! W$ m6 z; J* c" r" ?1 `
E. 科学家也会傍大款。一些"小老板"(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单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申请经费时写上这些大佬的名字,美其名曰"共同申请",这样就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些大佬们手下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
+ Q5 U9 C) {6 k8 N
/ A% ]: ~! O8 p: \' F7 e+ a F. 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不是埋头做课题,而是拼命买仪器,扩张实验室。我过去所在的实验室规模十分可观,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就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的项目,有做免疫的项目,这个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 9 p) L" D# P* x9 W) z
& o8 Y7 g% G! P
2 W' Z( a- M+ \2 b 5. 怪现状之二:重立项,轻验收,很多课题不了了之。 4 d3 a7 h c$ _. j
" c6 W7 x2 ^4 p% ? % o1 z# x+ P; c# o
立项时轰轰烈烈,验收时马马虎虎。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其实都是圈内人,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
& s$ I" x$ I% M* J# s4 G
; e4 C" u9 {- J# ^: ]. \, K 6. 怪现状之三:研究生培养制度。 ) Q5 q- ?0 F. z0 }. g
1 d8 \2 A: ?$ z- k6 [$ e2 V 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的(少数地方目前有改革)。论文已经成了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领域,本身有风险,一般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困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8 g1 b: R: J, k3 j2 e5 T # d3 q6 Z' T$ z' B
7. 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4 I# q* e9 I, j1 _0 g. e % P. t- ]: {+ B, F
% D" h/ `- ]6 e
害了老板们。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他们在国外做得很好,发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为什么回来以后,就难以拿出国际水平的成果?
. ]2 s, W$ C `% z4 ^ " k* Z: M- s7 O" _, U6 `* W- Y( i9 k
. ]/ F! W$ P0 o: S( a" s3 F
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尽。逐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论文。
" q) | ^0 T7 j0 d N) d . K N" m, E% u& F. M0 z+ J" m% y
! [( X+ l* u& E( i. i; j3 b8 l
8. 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 s0 s7 b1 l) R" t " O) z7 B/ ?5 ^5 I+ U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得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尽。投入是看得见的,产出却没踪影。就拿生物学领域来说,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地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8 O2 w* x& W3 d
) B [0 E3 w- W4 r. l
8 t9 J9 k: S! \. h/ r U8 L- Y9 L$ a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 ! u7 R+ T4 E: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