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42|回复: 15

“师傅”与“师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1 18: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傅”与“师父”0 W  d4 _/ O. i1 ]/ N9 K/ ^, |
    看到998大侠的师傅帖子,有感而发。/ r& W! F4 L1 s: p
$ N3 }) `' ]" A0 s/ h7 M4 k1 F) X
    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梳理“师傅”与“师父”这两个称呼所指的演变,辨析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混用这两个称呼是否适宜。
5 ~* }: [0 L- _  z6 i* e/ u% M& ^5 D6 I% E# [' e* ]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三字经》所说的“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一意思。
% g; S, m% o- V9 `6 n$ ?( T% q& f! d6 x) j' W
    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还有另外一条材料可以佐证。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在吕不韦的操纵下,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终于回到了秦国。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
* i  b! J* }) j: W/ \2 v
  N# V: ?- O- r: g4 ]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史记·吴王濞传》:“吴太子师傅皆楚人。”由一个“皆”字,可见“师”和“傅”是并列关系。《史记》中9处11次出现的“师傅”,都是这一意思。这时的“师傅”,总是和“宫廷”、“东宫”、“储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从西汉到南宋,这是师傅最通常的所指,明清时期,依然保留了这一意义。/ M# C% L" q  g' `
7 T% }* v; K& R" I
    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如朱熹既用师傅来称呼帝王之师,也用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者。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更是 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
: v8 {3 R) C/ ^' l4 D4 \
' a/ t9 ^* l3 X2 s; [    “师父”之称,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使用的频率也非常有限。《四库全书》虽然有数百次的出现,但大都别有所指,与我们要讨论的“师父”不同。1 L" G4 ~8 F' i4 P" t
- k; p3 v2 e5 s6 Y$ P
    “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姚思廉的《梁书》中,说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绍,曾任“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在《文苑英华》中,“师父”也一再出现。其中所指,和“师傅”完全相同,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如“臣虽驽劣不才,窃服师父之训”;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如“乘箕入相,就三命而作盐梅;投钓升朝,封四履而称师父”。
5 \8 U2 u: x2 K- j
, T* O" a) F6 v4 d    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南唐尉迟偓的《中朝故事》记载唐咸通年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表演。在一次表演失败之后,他向观众赔礼致歉说:“某乍到京国,未获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北宋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载,高邮强盗尉九,疾足善走,日行数百里,气势猛壮,白天吃喝,夜则为盗。有一天早食时,被一个道人“呼为师父,且拜之”。这里一个善于幻术,一个疾足善走,都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3 G7 |8 p) U0 V2 p2 ~0 [7 W1 \& E$ J6 x( Z0 }
    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万松老人书》中,有“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拜师父丈室”之语;“锡号帝师”的著名僧人八思巴,当时士人大都称他为“师父”。《元史·刑法志》中,也有“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兄弟财者”之说。对于俗人依循僧寺礼仪,称僧人为“师父”,清初学者蓝鼎元曾予以指斥:“凡遇秃厮,皆呼师父。不思此何人也,而师之父之?”(《鹿洲初集》卷十四)这说明了当时称僧人为师父的普遍。( i( @, R$ w* ]0 }, m
# s- O; X/ [% l( z. q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更加深挚。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且道士之称受业师,则曰师父:于师前自称,则曰弟子,此理之正也。”(《王端毅奏议》卷十三)无论是僧道还是俗人,称呼自己爱戴的老师为“师父”,于理为然,于情洽切。
/ F/ _' x  A: Q0 V" z! M$ V( t  n" I4 R
    “师傅”和“师父”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如《榖梁传》中的“师傅”,在《白孔六帖》和《渊鉴类函》中就写作“师父”。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师傅深怀敬意,师傅的年龄和自己的父亲相当,他就完全可以称呼自己的“师傅”为“师父”。
& F$ M" C- l2 a8 r6 N$ C( F' F2 }0 y. w

点评

师父:传授知识技艺的人; 师傅: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  发表于 2011-7-11 19:08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4 收起 理由
chntod + 1 博学多才也
风追云 + 1
生而为赢 + 1
湖广周工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8: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就是啊!师父就是师父,师傅就是师傅。& z% _# p( q1 J' B/ O1 D
  在我看来师父就是教授你知识教授你技能的人。4 l$ P& J8 D# K( ?) ]' z/ W
  而师傅是和你同行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技能的人。他不教授你技能却可以告诉你一些技能方面的知识。你们之间是一种相互借鉴经验的关系。3 D. }" o" D3 `  H) I$ s* u
  谢谢楼主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起,唐僧就是悟空的“师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9: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也有区别,总以为师傅是繁体的师父
: {  W' F8 y! H$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9: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貌似是认这么个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21: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主的博学!2 N8 A4 t; z8 i/ N/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6: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不知道,看了把我吓一跳了。原来我一直用错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7: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原来是这个意思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09: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读了这篇文章我突然感叹我们的传统智慧,美德就这样随着不读不说文言文而丢失了。这两个词的辩解要引经据典,嗨海。。读来很舒服,谢谢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0: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原来还有这么个区别啊,长学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社区 ( 京ICP备10217105号-1,京ICP证050210号,浙公网安备33038202004372号 )

GMT+8, 2025-2-23 00:09 , Processed in 0.05879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