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如履薄冰 于 2011-6-30 15:17 编辑 5 n- b0 i" N4 N: R; e5 G# {% q
! K! S5 b2 G& g& E* `: j! x" R
社区与企业合作的典范——2#项目圆满成功 * e/ i K& R; o$ J; f% W" P
中国机械社区2#项目于2011年5月18号实施成功,历时1年多终于见成果,几多欢乐,几多辛酸,也成就了社区与企业合作的一个典范,本人作为参与者,介绍一下该项目的过程与一些细节,与大家分享。 & k# t$ ~3 k; i- e, ]
一.到底是个什么项目:
2 g. z5 N) J. O' n
现在来看2#项目真不是一般的工程项目,就是一个攻关项目,目前在国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介绍一下所谓的难关:公司2001年花费巨资从台湾引进一台了金属箔材处理线,设备全长约26M,箔材在设备中穿行长度约70M,使用了10台伺服马达联动,处理的箔材厚度:12μm—70μm,宽度1400mm,机械速度Max:20M/min,张力控制一般为:90kgf。该生产线从投产之日起就一直不能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运行中10台伺服马达虽然联动,但无法弥补系统的各种扰动,因此各段张力无法精确控制,影响箔材的外观质量。厚箔尚可,薄箔不行。从2003年该生产线停机。此后,找过好几家单位前来改造,因为用的都是伺服,故前提是电气硬件不能做很大的改动或全部换掉,这几家单位因种种原因,先后退出。此事一搁就是八年,成为公司的一个缺憾。(附:生产线图片)它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呢?箔材生产线多电机(10台)同步张力控制系统目前在国内很少有人涉足,现成设备可以借鉴的薄膜印刷设备,也没有这么多伺服电机同时运行。虽然硬件采用三菱产品,但三菱公司发布的张力控制方案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 Y7 C8 W/ a# x' X
二.合作意向最终达成: 0 ]6 S8 B8 u) }, }% \: Q7 e/ o7 w
2009年10月,本人有幸参加了中国机械社区北京年会,本次年会十分成功,让我第一次近距离结识了老鹰、憨老马、我在飞、机车战士、超人回来、深南、亮剑、孤酒、三脚猫、害怕伏枥等一大批社友。 ( d4 K: {$ S _* p
席间热烈的技术讨论氛围深深感动了我,社区组织的年会不是一般的网友聚会,真是机械工程师提高交流的绝佳平台。社友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从技术层面交流管道十分畅通。这正是社区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特殊资源优势所在吧。 7 L% S: t* m7 K
参会之前,我随手将箔材处理线的电控图纸装入包里,起初并没有十分重视。席间技术讨论的时候,谈兴甚浓,讲至酣处我将这个题目拿出请教了部分高手。高手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当然,并没有真正深入。但我隐隐感到,社区凭借深厚的资源优势或许真有可能攻克难关。
( ?8 K, u4 t; A4 [$ J ! ^: u! o) r, [/ ]+ @* y+ i
年会酒后,我把想法说给老鹰与憨老马,希望社区发挥人才优势,企业提供这个平台,共同来研究解决这一难题。老鹰与憨老马当场对这一命题给予支持,初步达成合作的愿望。事实上社区也是冒有一定的风险。 I* q I3 Z/ J% J
会后,经过多次沟通酝酿,一致认为:此事分量十足,非常规所能搞定,于是任命总工领衔这一课题。此后,社区组成专题组发帖继续技术讨论,经过充分的论证,总工对课题认识逐渐清晰起来…… 7 U$ L# J- F, U. w
2009年11月23日,双方(甲乙方)就该生产线控制系统改造正式签署协议。(附:协议图片) 2 b9 a3 W5 W4 Z; t( K" X
三.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 k, D# j% s7 ]" y& q
1)乙方从协议签署之日开始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工作,2010年3月底完成; 2)4月份设计的部分控制板交付厂家制作; 3)5月中旬乙方总工来到甲方现场工作,针对系统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研究,期间6月份回去自行设计制作了取样时间可调型高频频率计; 4)7月份根据系统需要新增加设计制作了部分控制板; 5)8月份部分控制板插件与控制系统离线仿真实验; 6)9月份控制系统装机接线,9月22号确认单机控制模型正确,但是全线机械部分因年久失修动不起来,主要是甲方以前对该设备进行过多次改造,主驱动平皮带存在严重的掉带问题; 7)9月底甲方决定更换恢复机械系统部分皮带与皮带轮,其间因图纸、制造、发货等各种原因持续了近3个月,12月23号皮带与皮带轮全部装机到位,系统开始调试; 8)到2011年1月底全线调试达到了10M/min 机械速度下张力控制稳定,超过10M/min 系统振荡严重,再次分析研究对策并改进; 9)春节过后,3月份重返工作现场,一边调试一边研究一边改进; 10)4月份调试发现一支张力辊存在裂纹,甲方组织修复,用时21天;修复后系统调试达到了14M/min 车速下张力控制稳定,超过14M/min 系统轻微振荡,进行修改控制参数; 11)5月11号全线数据摸索完毕,参数修改准确,达到了20M/min 车速下张力控制稳定,偏差小于5%; 12)5月18号针对快速穿箔、加张力指示、断箔停车等小细节加以改进,控制系统成功。 + _( e" [1 L. n" d, K
四.系统优点达到效果:
: l4 Q2 c& y& ^. B! C$ H; f
在甲方电控系统主要硬件(10台伺服电机、10台伺服驱动器、18台张力传感器等)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设计了全新的控制系统(与国外相同设备控制思路不同),本系统设计的主从控制器替代了原系统的“三菱LE-40MTA张力控制器 + YT120升降速控制器 + YT106同步控制器 + YT125联动比例控制器”,实现多电机同步张力控制”,使该生产线得以恢复正常运行,70μm、35μm和18μm箔,在20M/min速度下张力控制系统稳定运行,各部分张力能够自适应控制,偏差在5%之内,满足了协议要求:“该表面处理机槽内张力(共7套)在有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达到基本一致,误差不超过10%”,并且系统每段张力值可以自由设定,比原系统还增加了断箔停机功能以及人性化穿箔驱动方式。 3 V! x1 i/ H- i4 _, ]# ?/ k
五. 项目成功意义深远: : L8 b5 s- X( Z. R
本项目的成功,可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1.
* {% z- C% s2 B' l3 G企业价值近千万的生产线起死回生了,沉睡了8年的设备旧貌变新颜。我为企业遇到社区并共同解决这一问题而庆幸!
; v' e3 S' U+ R7 e' t: a/ ?
2.
) a) F, C- T% I$ n0 i8 W! k该科研攻关项目难度如此之高但最终成功,打破了之前该类生产线核心控制技术一直为外国人所垄断的地位,给国人树立了榜样,从大的方面说是提高了国家声誉,从小的方面说提升了本行业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我为这一项目的成功感到骄傲! 9 q# L7 m% @7 g8 s5 N& W- m
3." x8 t+ o) k+ j6 t9 P; u
该项目成功开创了社区与企业大型项目合作的先例,充分发挥出社区深厚的人才资源优势,以较低的成本为企业解决较大的难题,突出了社区的行业服务理念。我为社区以服务行业为主的经营理念所佩服! . b1 q o0 d2 l$ }8 X- A
4.
: t1 n% z+ ?6 F$ p该项目的成功不单纯是一条生产线的成功,为同类或相似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或改造提供了范例,而且精度如此之高。我为中国设备制造业在控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在缩小所鼓舞! 0 x+ D% a+ E0 [ n$ j, v2 d7 P4 V
5.
7 N; d6 {. e5 T$ x L该项目的成功体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从项目设计开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总工刚开始甚至连伺服电机都没有接触过,但就是凭着一股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最终攻克。我更为社区总工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执着专一的求是精神所深深折服!!
9 u9 f4 d9 Q% o. w8 B. @
|